专栏名称: 梅花网
营销者的信息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品牌几何  ·  如何用DeepSeek打造10w+爆款内容? ... ·  16 小时前  
廣告狂人  ·  被这些开工文案笑死! ·  21 小时前  
销售与市场  ·  大年初七,人勤业兴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梅花网

千寻位置「呼叫北斗」刷屏,新一代受众和社会化媒体崛起下的品牌营销破局

梅花网  · 公众号  · 营销  · 2020-12-04 16:03

正文

在上周五公布的第八届梅花创新奖(Mawards)中,千寻位置以《北斗,北斗,收到请回答》(以下简称「呼叫北斗」)H5,成功斩获“2020最佳事件营销创新奖· 金奖”殊荣

 

今年7月,千寻位置巧借H5创意输出,用一键生图将“冷知识”变成“趣知识”, 把远在两万米高空的卫星,拉到你身边。在北斗全球组网热点事件下,千寻位置引爆“全民参与”的社交传播效应和对公司主打 “时空智能”概念的关注。由于好玩有趣低门槛,发布一周之内全球就有超1700万人群通过这个应用来“呼叫北斗”,目前H5总访问量即将破亿。

 

千寻位置的案例带给我们的启发是, B2B和B2C传播逐渐趋同,新传播环境下「B2B传播」路径重新定义,「B2B企业」迎来比任何时候都更为突破边界的可能。


图:千寻位置获得“2020最佳事件营销创新奖 · 金奖


由话题共鸣到全民参与

「呼叫北斗」H5引爆事件传播

 

a、洞察大众心理:

以“有趣”为沟通支点,撬动广泛人群

 

「呼叫北斗」的刷屏出圈,还要从一则新闻说起: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7月31日,北斗三号系统正式开通,提供全球服务。

 

对于大部分公众而言,卫星成功发射的新闻振奋人心,但由于偏离大众生活,认知不足,参与感低,达成共鸣实属难题。基于此,千寻位置深挖大众的认知痛点,转而将传播视角转向用户,借有趣可互动H5,并辅以该公司硬核的开放技术能力、实时的星历数据,制造出“与我有关”的关联效应,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将小众圈层的“冷知识”拓宽到外围圈层的“趣知识”。

 

 
扫码——点击——获取信息,如上图所示,通过简单的三个步骤,用户即可实时获取北斗卫星数据,知道在他所处的位置上,有多少颗北斗卫星可以提供服务“陪伴着他”。在用户眼里,这具有很强的“个体性”,释放出用户群体“自我存在”的底层心理诉求,远在万里之外的卫星犹如近在眼前,成为H5埋设的一大情感引势能。
 
值得关注的是,这款H5自带趣味感和空间感,用户在突破知识盲区之外,可以感知到背后我国卫星系统的科技硬核实力,理解并认同未来包括北斗在内的“时空智能”理念。对于公众而言,H5没有一味的单向知识轰炸,转而弱化了“枯燥感”,及时承载了好奇心的窗口,成为在“情绪嫁接”到“愿意分享”的关键按钮,据此用户参与热情被点燃,在互动与表达中让分享成为朋友圈的社交货币。
 
b、线上联动:
多渠道、多维度放大效应,升级事件传播
 
千寻位置是今年当红“独角兽”科技企业,历时5年迅猛发展,为手机、汽车、无人机、共享单车等各类终端提供了全新的时空智能服务,实现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和纳秒级授时,承载近7亿用户和百亿级的访问量。
 
依靠行业高知名度的品牌背书,H5势必可以在科技类的小圈层内搅动裂变传播,但想要追求传播效果最大化,还需协调不同传播手段、传播渠道加持蓄势,才能步步为营。
 
为了让传播渗透到更多圈层,千寻位置这次联手权威媒体央视新闻APP共同发布这款H5。H5发布后,用户纷纷转发,迅速引发了一波互动和流量,甚至吸引了包括中新社、国资小新这样官方媒体的关注。


借力央视新闻带来的声量扩散之后,千寻位置自身渠道也在及时更新,选定年轻人聚焦的微博、抖音等平台为话题发酵战场。在微博千寻位置发起#呼叫北斗挑战赛#,形成强参与的开放式内容池。


高频率的内容输出和多媒体、多渠道资源利用,使得千寻位置这波传播的声量得到涟漪式扩散,并成功搅动了社会舆论。随着裂变的加速,「呼叫北斗」H5引发了众多官微及不同领域的KOL如作家唐家三少、导演李力持先后转发,对话题展开了多维的理解和阐释。



以北斗卫星的发射为切入点引发话题和新闻效应,千寻位置联动央视新闻,对大众进行多链条式、有节奏地传播辐射,最终社交传播的多米诺骨效应得已凸显,大量KOL涌入,UGC沉淀,话题共鸣升级为全面参与的事件传播。

“五维法则”揭示背后思考:
新一代受众和社会化媒体
崛起下的品牌、营销破局
 
众所周知,传播学上有个著名传播理论,叫做“沉默的螺旋”,简单来说当人们的想法和观点受到支持时,就会积极参与发声,反之则会保持沉默,如此便进入螺旋循环,优势意见愈发强势,其他意见则陷入沉默静音。由于行业模式和目标群体的受限,「B2B企业」题材枯燥艰涩,不被大众认知,远离社交生活,在长期的传播关系中,陷入“沉默“模式。
 
然而随着互联网迅猛发展,「B2B企业」正在摆脱“沉默的螺旋”。在网络各平台上,不管是人文科技,还是任何怪癖的知识领域,都能得到用户的”回声“,尤其在微博、快手、抖音、B站等年轻人聚焦的平台上,正充斥着各种原本只是toB的原生、多样化内容。

“我把所有的传播,用一个‘五维法则’的方法来思考和执行,”千寻位置市场总监俞洁瑾告诉梅花网,“‘五维法则’就是把传播拆解为内容生产、形式匹配、平台选择、渠道优化,最终到达受众的过程,那么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的崛起大大缩短了受众获得内容的路径,但是受众是挑剔的、有个性的,UGC内容的生产方式,恰好可以满足受众细分的信息获取需求。基于这样的底层思考,我们做出了这个H5传播的整个方案”。

“也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认为,未来B2B和B2C的品牌传播、市场营销将趋于一致,唯一的差别是,像千寻位置这样的B2B需要花更多的力气在寻找自身内容和受众的兴趣点的结合上,B2C业务则对渠道扩张有更高的需求。”俞洁瑾这样解读新的传播方式和趋势。
 
总结:

再次回到本次「呼叫北斗」H5的刷屏事情,看似偶然,实则也是必然。

北斗三号卫星发射新闻节点,千寻位置拥抱互联网生态的变化,依托公众对于北斗卫星的好奇心,借势央视媒体流量洼地,并结合自有流量多点触达,直达用户心智腹地,步步为营地拉近了“大众”与“科技”距离,完成了一次教科书式的裂变传播。
 
☆你可能还想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