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玩收藏那些事
没有积累就别说自己是藏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广角  ·  刚刚,亮相央视!泉州花灯火了! ·  昨天  
新闻广角  ·  14000页涉肯尼迪遇刺案文件被发现 ·  昨天  
新闻广角  ·  马云新年再度现身杭州阿里园区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古玩收藏那些事

终于知道古玩城为何如此冷清了......

古玩收藏那些事  · 公众号  ·  · 2020-03-03 22:39

正文


古董收藏常常用于人们的爱好去把玩、去交流。从古至今,中国不缺收藏家,高至社会名流高官,低至平民老百姓。无聊之余、聊聊古董收藏、聊聊历史、消磨时间之余、结识朋友。谈古今之变化、数家常之乐趣。

为何现在无数藏家谈藏色变?是是人性的扭曲?还是风气的污染?在现在藏家嘴边基本都挂着那么一句话:“出手难、难出手”。也许很多外行人听到这句话会一笑而过、甚至心里想:“有古董在手里还唉声叹气、城里人真会玩”。其实自己心里面的苦恼就自己知道,有头发谁想做癞痢?能简简单单卖掉自己手里面的宝贝,谁想天天瞎折腾?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古董收藏为何让无数收藏家百爪挠心?痛不欲生?为什么手里有古董欲为出手而头疼?

天天白日梦

为什么说天天白日梦?藏品价值都是有限的,大哥大姐们,希望你们在出手古董的同时好好衡量一下自己手里面的东西到底值多少钱?“张大千的字画又成交过亿、那件乾隆花瓶又几千万、那边的老翡翠又几百万”求求你们,把自己的定位搞清楚,把自己手里的藏品好好衡量清楚,别人云亦云。人家买进来自己的东西花了大钱自己怎么不去想想?人家家里书香世家你怎么不去想想?曾经一个朋友的朋友问我瓷器的事、一件清代民窑粉彩小碟问我200卖掉亏不亏?我就默默说了一句像这类型藏品能卖个10万你赶紧去烧香拜佛。然后我很不“识相”说了一堆没用的话,最后也可能是我这边能力不足,说不到点子上面去,然后一脸嫌弃的走了。过一年后再次见面,结果不出所料、在不同的地方交了不少学费,东西还是那个东西、人就很憔悴。其实这种事情在我们身边大有在,贪心本来使我们的天性,但是道理很简单,脚踏实地,一夜暴富不适合所有的人,日子还是要过的。

天上掉馅饼

“没有投资的回报只是空谈”道理人人都懂,当真正涉及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恐怕很多人就理不清了。“正规公司都是不需要收费的”这就是现在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没错,心态都可以理解,包括我之前一直所认为的观念,你能卖你先卖,卖了再收钱。但是很多时候自己想的都是非常天真。“嘉德保利”够正规把?你能把东西送进去嘛?答案很明显, 不能!难道他们没实力吗?不是,还是需要成为会员,会员费用具体怎样,我相信很多藏友都深有体会。买卖古董你能找到合缘分的人,那当然最好,但是一般来说想要卖高价,又想时间快,还要不投入钱。这个就恐怕非常难。举个简单例子:参加个拍卖会“图录、报关、备案、展柜、运输、保管、保险、流拍”这都是钱,这都是开销。站在我们藏友的角度想,谁都想把风险降到最低,谁都想出售之后再承担自己该有的缴费。但是依据目前的市场情况而言,这根本不存在,除非你可以接受你自己的藏品白菜价出手。所以在于我自己的角度而言,自己不能承担前期所需的费用投入,那就不要找公司机构去运作,要么就不出手,要么就去古玩街碰碰运气,何必把自己推到风口浪尖上?

“人人有精品”

“我的东西绝对没问题的”“我只相信自己的眼光”“我的藏品在市面上都非常罕见”“我的藏品根本不愁卖”“我的藏品都是祖辈传下来的就值这么点钱?”哈哈,每次想到这些话其实我自己在心里都忍不住笑。醒醒吧,各位大哥大姐。这市场哪有那么多精品?东西老不代表值钱,东西多不代表你是专家,东西想要卖不一定代表你可以卖的出去。曾经,我去过一个云南的藏家家里面交流,可谓是当地大藏家,瓷器不少于2000件,还有各种杂项字画加起来3000多件藏品。无一例外,全部都是自己凭感觉、凭眼光去入手。当时藏友如数家珍地给我们介绍了很多他收藏的藏品、精品,并指出藏品好的地方在哪里,怎么看瓷器。当我看到那件现代江西景德镇所做的仿古瓷花瓶之后,我大概就知道面前的2000多件瓷器是怎么一回事儿了。原来这大藏家看瓷器不看其他,只相信只看气泡。气泡对,藏品就对。本来是说去挑几件精品。结果跟我们前面想到的也有点相似,只是没想到2000多件没一件对的东西。最后交谈得知,大藏家就光光购买藏品花费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到最后我们也试图旁敲侧击告诉他藏品都是现代仿造的,但数次尝试都没有很好的效果。各安天命吧。

其实,是驴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自己把自己的藏品捧上天都没用。在你富裕的时候,你收藏了很多东西,当你困难的时候,这些东西并没有很好的帮到你,结果很心酸吧?但是我们可曾想到?为什么自己的东西总是出手不了?是自己的藏品问题还是整个收藏品市场问题?答案不言而喻。

实力不够、那就科学检测来凑?

5年前,当中国收藏热度,价格上升到了一个小高潮之后,收藏得到国内外藏友的追捧,但是自己喜欢收藏,但是自己又看不懂怎么办?没事儿,不是有科学物理检测吗?然而很多机构或公司就把握到社会的热潮了,各种检测到代直接收购,各种开证书,结果很多藏友跟我诉苦,自己的东西明明家里面传下来都是4代为什么会出结果是现代?检测看数据,数据靠输入。真的要一个数据,难道人为不能调控吗?其实事情很简单。像我身边一群藏友买了一件又一件的检测到代瓷器,玉器等等。结果也还是到了今天的想卖卖不掉的一个尴尬局面。收藏本是娱乐,爱好。如果非要把它框上一个条条框框的话,难免会变质。自己去学里面的内容知识,哪怕别人跟你讨论或者推荐的时候,起码有个概念性的东西存在,也不至于到了一个谁都是专家的一个尴尬局面。科学物理检测,有它的道理和原理在里面,但是再精确的检测都是有误差的,在古玩行内,假如是作为一个参考,那完全没问题,假如作为一个准依据,那风险则很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