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
:
点击上方
"
网剧帮
"
↑
与互联网影视人在一起
【每一条微信直击网络影视产业】
昨天赐福女神杨超越的综艺首秀《心动的信号》在腾讯视频开播,听名字就知道是一档恋爱类的节目,更有噱头的是它号称中国版的《Heart Signal》,没错,就是前不久特别火的那档韩国综艺节目,腾讯大大买来了版权。
节目让明星嘉宾和心理学专家在演播室内,观察8位素人单身男女日常相处的生活细节,来推测分析他们的情感走向,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官方认证的吃瓜现场,6个嘉宾们扮演了生活中的各种角色,兄弟/闺蜜/资深过来人/情感小白/恋爱专家/鸡汤导师,围观‘你’谈恋爱,八卦效果比弹幕还好。
这种真人秀+演播室观察的节目形式,除了《心动的信号》外,今年已经出现了很多档,芒果家就连续推出了《童言有计》《我家那小子》《真心大冒险》《妻子的浪漫旅行》四档节目,此外还有年初时的优酷网综《如果爱》,爱奇艺也在准备《心动的信号》同类型节目《喜欢你,我也是》,可见继慢综艺、嘻哈、街舞、选秀后,综艺市场又要被恋爱节目承包了,更长远看,真人秀+演播室观察的节目形式兴许也将借势流行开来。
之所以这么说,除了是基于国内综艺缺乏创新意识,一旦有爆款节目势必会引起同质化现象的严重问题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真人秀+演播室观察节目形式的综合优势。多机位跟拍不仅满足了观众的窥探欲以及对真实性的需求,第二现场一鱼多吃的灵活观察模式,也让真人秀的内容得以延伸之余,为创作者带来更多搭配组合可能。
现下较为常见的演播室观察模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主人公用主观视角观看自己的日常生活例如《如果爱》,第二种,观察者和被观察者自带人物关系,例如《我家那小子》《童言有计》,第三种,吃瓜,与被观察者毫无关系,仅是节目需要,例如《心动的信号》。
真人秀+演播室观察节目形式能够带来1+1>2的效果,但如果将演播室的硬性条件去掉,观察类真人秀节目国内近几年其实也做了很多,例如《爸爸去哪儿》《花儿与少年》《中餐厅》《向往的生活》等等,效果都还不错,所以对于真人秀来说,加上演播室观察的形式是锦上添花,但反过来看,对于演播室节目来说,与真人秀的结合无疑是雪中送碳。
尤其是面对思想创意更年轻、题材类型更垂直的互联网综艺的冲击下,能够扛住的传统演播室综艺依旧还是《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非诚勿扰》等几个常青的卫视综艺。
今年新出的真人秀+演播室观察综艺除了《我家那小子》是在湖南卫视播出外,其他全是网络独播,卫视综艺与互联网综艺失衡日益显现,影视剧更是如此,当然了,卫视综艺的年龄层跨度决定了发展步伐的大小,但带着镣铐也是可以跳舞的,重要的是学会技巧与取舍。
说起学习自然离不开韩国,尤其是观察类综艺,韩国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体系,并且不断地扩大,国内那些火爆的综艺节目,百分之九十都是来源于韩国,或是购买版权或是进行衍变再或者直接抄袭。
虽地缘文化相似但中韩国情不同,有的时候就算有心引进也不得已不做出些模式改变,例如以相亲综艺立台的江苏卫视,购买了韩国综艺《我们结婚了》的版权打造了《我们相爱吧》,却改掉了《我们结婚了》真人秀+演播室观察的节目形式,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受众环境尚不成熟,另一方面就是第二演播室嘉宾不好确定。
原版的嘉宾请的是明星的好友与亲人,这在全民娱乐的韩国很好实现,但在国内却并不好实现,圈内好友涉及到价格、档期,圈外好友又不想暴露在大众视野着实难办,所以目前国内明星真人秀+演播室观察的节目形式还没有请朋友来吐槽的节目。
另外对于卫视综艺来说,变革需要稳中求胜打安全牌,就像湖南卫视的《我家那小子》,主打亲情牌,真人秀+演播室观察模式不仅不会产生影响,还会引起家长们的共鸣,符合整体社会环境的需求。
但让人反感的是,《我家那小子》被爆出抄袭韩综《我家熊孩子》,芒果TV自制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也被爆抄袭韩综《Single Wife》,这是芒果家的第N次抄袭事件,当然,抄袭并不是芒果的专利,网友整理了一份迄今为止国综抄袭大全,令人惊叹!
CR:霍格沃兹魔法甜豆
韩国网友网上声讨,政府出台相应法规都不能阻止国内的抄袭风气,原因在于抄袭的评判标准模糊,多是涉嫌借鉴或者过度借鉴,走司法程序所需时间巨大,就算被抄袭方胜诉了,无外乎三种情况,1、赔钱(当给版权费了)2、道歉(不痛不痒)3、抄袭节目下架(钱已经挣完了)。
反之就算买来了版权,国综往往也做不出青出于蓝的效果,大多都是复制黏贴,《心动的信号》被网友吐槽连场景都不换一下。
CR:故里眠星
往回追溯,韩国综艺的起源是借鉴了日本的综艺,不同的是,韩国在看到好的综艺模式后,能够进行自主创新做出更好的综艺节目,《Heart Signal》虽被指模仿日综《双层公寓》,但无论是热度与创新点都不输给《双层公寓》,这恰恰是国内综艺所做不到的,抄N代至今还是原装的抄N代,理由当然不能归结到没有人才,毕竟《声临其境》也走出国门了。
说到底国内综艺行业乱象的背后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任何一种题材、形式的原创势必需要时间,而国内的文娱市场竞争之激烈,观众兴趣之跳跃,金主投资之谨慎通通指向一个字---“快”,同时原创必然等同于高风险,想在最短的时间看到最大的成果,原创研发被最先Pass,拿来已被验证过的成功案例,将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放在组局和制播阶段,大批内地出品方花钱买时间,花钱买经验或者不花钱直接图结果,结果导向往复循环。
希望国内的综艺工作者能够根据节目模式进行创新研发,而不是单一地瞄准某一个韩综,今年是真人秀+演播室观察类综艺落户之年,虽是偷渡而来,但未来是富甲一方还是勉强度日还有选择的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