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5 |
|
在英国人统治香港时的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事逼近香港,市场上出现了辅币严重短缺的状况。为缓和辅币不足,港英政府于1941年5月发行了面值一仙(分)的纸币。
该币双面印刷,分有字轨和无字轨两种。其特别之处在于:世界各国的货币发行都是由银行,而该币却是冠以“香港政府”发行的;此外,票面上印有一小段英文字母,其意为“此为合法货币,用于找赎,但不得超过一元。”
关于这段说明文字的起因,相传是源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据说若干年前,有一位穷苦老人拿了很多一分的纸币去银行换成整钱,却遭到拒绝。于是老人将银行诉至法庭,最后经法庭审理老人获得胜诉,而且还得到一笔数目可观的赔偿金。后来,香港政府在发行的一仙(分)纸币上,便有了这段文字。
1945年抗战胜利香港重光后,市面辅币仍然短缺,乃发行由一仙改为一分面值的纸币。值得一提的是,该币为单面印刷,票面左右方印有壹分面值和英皇乔治六世的肖像。
1961年,亦因市面辅币短缺,港府再度发行了面值一分的纸币,设计与1945年之版本无异,但改印英女皇伊利莎白二世的肖像,并由每一任港督签名,共有5个签名版本。
后来,由于这些一分纸币面值太低,在市面上主要用作缴付纳税、水电费等计算额的尾数使用。至1995年9月30日,港府宣布面值一分的港币不再为法定货币,退出流通。
来源:收藏快报,作者:卢伯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