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讨论了孩子学习不积极的原因及如何激发孩子学习的内驱力。家长应避免破坏孩子内驱力的行为,如唠叨督促、包办控制和不恰当的奖励与惩罚。激发内驱力的方法包括放权给孩子、制定规则培养习惯、树立适宜的目标和懂得留白。没有天生自觉的孩子,家长需做好以上要点,教育将变得轻松。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孩子学习不积极的原因
孩子学习不积极是因为缺乏内驱力,即没有建立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动力。
关键观点2: 破坏孩子内驱力的行为
家长应避免唠叨督促、包办控制和不恰当的奖励与惩罚等行为,这些行为会削弱孩子的主动性和内在动力。
关键观点3: 激发孩子内驱力的方法
家长可以通过放权给孩子、制定规则培养习惯、树立适宜的目标和懂得留白等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关键观点4: 家长的教育角色
家长应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而不是强迫孩子学习。
正文
别说看书复习,就连基本的作业都不认真完成,不催他吼他,就拖着不做。做的时候也是敷衍马虎,错误百出,看得人火冒三丈。
为什么有些孩子,家长软硬兼施,他对待学习还是拖延懈怠,而有些孩子,根本不用父母提醒,就能主动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
有内驱力的孩子,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他们会自觉安排好学习任务,主动思考,对学习负责,也能够从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
而缺乏内驱力的孩子,他们的学习、思考都是被动的,就像“老牛拉破车”,家长老师在后面催、“抽一鞭子”,才肯向前移动一步,
这样的孩子,即便在小学初中阶段,由于知识简单,加上父母老师的督促着,成绩还看得过去。
但到了高中、大学,知识更多更难,学习将会越来越吃力。
现实生活中,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但教育方式却常常走入误区,破坏了孩子的内驱力,导致孩子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越来越被动。
你需要像监工一样每天盯着孩子玩游戏,给他设定一个很难实现的目标,比如打到全区前3名;
在他发挥不好的时候批评他、否定他、拿他和别的孩子作比较,“游戏都打不好,将来有什么用?”
在孩子玩得好的时候,给他物质奖励,玩差了的时候,马上变个脸,给点惩罚。
相信我,过不了多久,只要你不盯着催着,孩子绝对不会碰游戏。
以下几种容易破坏孩子内驱力的行为,家长应尽量避免:
有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过度操心,把本该让孩子自己管理的事情揽到身上,比孩子还要着急、忧虑。
比如催着孩子写作业;不厌其烦地跟孩子讲今天的作业是什么,生怕孩子漏了忘了;爱跟孩子讲大道理,讲学习的重要性······
本该孩子自己记着、自己思考的事情,家长都帮他提醒着、留意着,长此以往,孩子便学会了依赖,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
总是唠叨,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厌烦、叛逆心理,越来越不喜欢学习。
对教育的焦虑,让许多家长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主导孩子的学习,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任务、报兴趣班补习班,强迫孩子听自己的,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想法。
激发内驱力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拥有自主感——孩子感到自己可以决定一些事情。
家长如果在学习上事事包办、控制,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感,就会削弱孩子的主动性。
只有把主导权还给孩子,学会信任和放手,让孩子来决定、安排自己的学习,他才能真正学会自律。
很多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好好学习,会许诺孩子考到多少分、多少名、认真写作业,就给孩子买喜欢的东西;
表现不好了,就给孩子一些惩罚,比如不满足孩子的愿望、罚孩子在家写作业等。
心理学研究表明:
可预期的奖励,会破坏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喜爱和兴趣。
时间长了,孩子发现了规律,容易把来自父母的物质奖励作为好好学习的“报酬”,而不是学到新知识、获得进步而产生的成就感、自信心。
惩罚也是一样,并不能产生预期的教育效果,反而会破坏孩子的内在动力。
在以色列的一家幼儿园里,由于家长总是在接孩子的时候迟到,于是幼儿园的管理者制定了一套罚款机制:
家长每迟到15分钟,就要交一份罚款,迟得越多罚得越多。
结果,家长的迟到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60%。这个结果令幼儿园管理层大为震惊。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
原来,家长以前其实是非常努力不想迟到的,他们有强大的内在动机——不想耽误老师的时间。所以即便有时候很忙,也会尽自己最大可能来减少迟到。
而现在有了罚款机制,原本那种内在的道德束缚,就被外在的动机完全取代。
家长认为,既然我可以交罚款来迟到,那就相当于我花钱给孩子报了一个延时班,所以我想迟到就可以迟到了,反正我出了钱。
当孩子表现好时,作为对他努力的肯定,可以在事后适当给予奖励,尽量不要事先承诺;
表现不好时,重点是和孩子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惩罚。
“如果你想让人们造一艘船, 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不要发号施令, 也不要分配任务,而是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
对家长来说,如果你想培养一个自觉主动、能够管理好学习的孩子,重点是激发孩子对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体验到学习中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取得进步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不要事无巨细地干涉和提醒,让他自己负责。
比如孩子这次忘了写某一科的作业,得到教训后,下次就会想办法抄下来,避免忘记。
家长只有放权,给孩子充分的自由空间管理自己的事情,他才能真正对学习负起责任,更多地去思考,收获属于自己的宝贵经验。
学习不自觉的孩子,很多是因为缺少规则的引导,没有从一开始就养成好习惯。
家长从孩子刚开始上小学的时候,就应当制定相应的规则,让孩子明白有些事情很重要。
比如写作业要专心,不可以吃东西玩玩具;每天放学回家后先写作业再玩;做完作业认真检查一遍;每晚睡前收拾好书包;空余时间多复习、预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