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AC STUDIO
LAC丨ArchStudio 专注建筑类前沿知识传播与分享。联合全球顶尖院校建筑师,设计师,学者及相关机构,搭建学术前沿与行业交流平台。传承学术精神、分享行业经验,为学生的学术生涯与职业发展保驾护航。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LAC STUDIO

这波刘畊宏“赚大发”了!未来都市农业的N种玩法之“健身+农业”!靠健身发电的“动感农乐园”拿下霍普杯入围奖

LAC STUDIO  · 公众号  ·  · 2024-08-03 1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次优秀作品为大家分享的是

张哲远、李慕哲、苗瀚文同学的作品

《Sports Farming Utopia 动感农乐园》

本项目斩获了斩获 2022 UIA霍普杯竞赛入围奖



👀

先来一波高清大图~




题目要求与总体解读思路


本次竞赛的题目是 “折叠景观—城乡结合的范式” 。其中的几个关键词与理解包括:


1.“城” (urban) :设计的主要背景是高密度的城市环境;

2.“乡 (rural) :农村地区的代表产业——农业;

3.“折叠” (folding) :多种元素 (产业) 结合;

4.“范式 (prototype) ”:一种预设且具有普适性的设计模式。


我们整体的思考方向就是高密度城市背景下,我们如何让农业与其他城市产业有机结合并合理存在于城市之中来解决解决粮食安全问题?


因此,本次我们的总体设计思路有别于常见的 “对特定背景下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给出策略” 的设计思路不同,而是“先针对一个普适性问题进行大概解读并提出总体的解决方案,再将这个方案放到具体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来统领整个设计的过程,决策,和叙述方式。这样该思路也符合本次竞赛题目中 “在六个符合要求的城市原型中进行试验” 的要求。



竞赛背景


传统意义上的城市与乡村空间关系正在被颠覆,因为城市人口的增长超过了农业用地的产能及可使用率。快速的城市发展也加深了社会经济分层,这个分层使得低收入人群严重缺乏新鲜食品与充足饮食,从而制造了"食品公平”问题。同时,气候变化以及自然和人为灾害进一步威胁着我们的城市和粮食系统的韧性,总体而言,在生活的“生态”正日趋脆弱的今天, 对于社会福利的关注以及对于更负责任的环境管理的要求必须受到同等重视。



整体普适性问题的提出、研究和总体解决策略


本次选择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是 中国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因耕地问题导致的粮食安全问题。

而经过研究,中国城市中的粮食安全问题具体可分为三部分: 生产安全,流通安全,消费安全 。这方面的问题是回应题目中关于农业的一个回应。

粮食安全问题


▲生产安全


▲流通安全


▲消费安全


这三个问题既是指导我们方向的指标,也是我们设计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为了后续更好地解释,我们对这三个安全问题通俗化解释:


1)生产安全:产得多,产得健康;

2)流通安全:运得快,过程污染少;

3)消费安全:买得到,买得对,买得起。


为了回应“折叠” (其他行业) 和“范式” (普适性/合理性) ,我们还需找到的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城市中其他可以和都市农业共存且产生效益的行业,以及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策略。 在这里我们找到的具有城市代表性的问题便是“城市亚健康”问题, 与其相对具有城市特征且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该问题的行业是“运动健身产业”。

城市亚健康问题


于是我们将农业,运动健身结合起来的整体思路便产生了: 我们希望设计一个以健身空间和都市农业空间为主的集合体, 通过使用者使用健身空间中的健身器材产生电力为农业生产空间供能;而农业空间中的绿色景观为健身空间提供更好的环境。通过具有城市特色的生活方式/产业——健身来缓解亚健康问题的同时,为农业生产提供能源支持,让两者更有机地结合并合理地存在于城市中。
▲运动健身+发电

▲生产安全指标


▲流通安全指标


▲消费安全指标



解决策略的深化和范式的形成

为了回应赛事评委提出的建议——用量化的数据支持设计的决策,我们开始逐步通过读文献来细化上述三个“安全”并各提取出三个可量化的指标;这些指标与相关的数据进一步指导我们接下来设计决策的每个阶段。

城市绿地的现状


其中,经过研究,流通安全及其指标将被用于有关选址的决策;生产安全和消费安全及相关指标将被用于设计决策。其中包括譬如农作物种植的种类,数量,比例等,和种植方式等和健身空间中各种运动项目种类和数量等。这些数据随着设计实施的地点不同而变化,从而产生不同但相似的设计结果。而这便是我们整体的方法论。


根据方法论,我们首先通过研究确定的是我们的选址类型,即题目中要求的 “城乡景观” 原型,为高密度城市中的城市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小区绿化地等。


这主要原因包括这类城市 绿地的利用率低,维护成本高,经济效益低, 是城市中最适合被植入都市农业的区域。


而这一决定也指导我们可以将原本流通安全中三个有关农田的指标等价成城市有关城市绿地的指标:城市绿地服务等级,周围人口密度,和城市绿地的服务等级。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让我们改变查找数据的目标,以确保我们的选址有着最高的可达性,尽可能将农业生产的粮食流通的距离降低为最低甚至是0来确保流通安全。


另外,对于生产和消费安全,我们也给出了一些相关例子和计算公式,来进一步确保我们的决策有实际的量化数据支持。


农田绿地指标等价


▲生产消费指标

生产消费指标例子


于是,我们将开始提出的 农业+健身两个系统为主的模式进行细化, 并加入一个“N”的辅助系统 (包括了其它比如对农业产品的处理,轻餐饮,零售,参观教育等) 来将健身与农业两个系统更好地结合并对应不同地区的部分数据的变化。

在这个系统中,健身系统为农业系统提供部分能源,农业系统为健身系统提供绿色景观和更好地环境。而对于N的部分,农业系统则提供产出的农产品作为N系统中零售、轻餐饮的原料供前来的使用者购买享用;而健身空间的使用者可以通过健身发电来获取积分和代金券来换取各种产品。

这样农业系统就有了健身空间的供能得以保证其有充足的可持续能源进行运转和产出,确保了生产安全 (产得足与健康)


三个系统原理

▲健身与发电机制


而健身空间的使用者通过自身的运动参与到农业生产中的同时,可以近距离地监督农业的生产,且可以用更实惠的价格买到就地生产的农产品等;另外由于农业种植的产品皆为当地各类数据支持筛选出来的种类,来确保其是当地人喜爱的产品。这确保了消费安全 (买得到,对,且好)


另外, 我们也设计了一套基本的健身,发电,积分,和用户端的一系列策略的示意图 (由于时间问题,这部分我们没有深度挖掘,其实本身还有过类似增强现实、交互设计等的想法没有能通过图面表达出来)



范式的具体运用实例

以上便是我们对于我们范式原理的基本阐述。接下来便是我们对范式实施过程的具体的阐述以及各类数据是如何与设计关联并服务我们的三个“安全”。本次将实验地区定在武汉市六个不同的高密度区域。其中,我们将以江汉区为例进行详细阐述。


武汉
▲江汉区选址

以江汉区为例,首先是根据方法论中的指标查找数据,找出区域内人口密度大,人均绿地面积大,绿地服务等级高的绿地位置,并确定最适合的绿地为西北湖公园。

对于农业部分, 我们决定采用都市农业常用的垂直农业系统。 理想情况下,我们希望此处的农业可以提供选址周围一公里内2%~5%人口的饮食需求。

▲农业数据

对于此部分,为了确保生产和消费安全,我们参考了湖北省人口的的饮食结构,适合当代人的膳食结构,该区域内需要服务的人口等数据确定了该区域内各类农产品的需求量 (产量) ,再根据垂直农业的产出率算出该选址需要的用于农业生产的空间数量和不同产品所需空间的比例。

对于健身部分,我们按年龄段将人口分为三部分, 并设计了适合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不同种类的运动空间和有关N系统的空间 (参观教学/轻餐饮/零售/休闲) 。而这些空间的数量和比例,也将严格按照场地周围的人口年龄结构以及周边产业来确定以满足当地特定的人口的需求。如场地周围有学校,则儿童区空间的比例将上升。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运动匹配不同的发电原理;其中还包括了遍布所有空间的发电地砖。


▲各类空间
各空间的大小也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了标准化的分类。 (以上所有步骤都还算说得通,接下来的内容就开始“离谱”了)

空间大小

▲空间平面排布示意图

▲空间3D示意图

解决了所有量化数据和设计之间的联系,接下来就是整合所有的空间,形成动线和整体。我们决定以可通过的 垂直农业塔+散布四周的健身空间 的基本模式。


由于项目涉及的全年龄段的人群, 我们希望让所有不同年龄、喜好不同运动的人群能以各种方式相遇,形成有意思的叙事瞬间。 我们的设计想法本身就十分新奇和“乌托邦”,我们也尝试用一种很疯狂的办法来实现这个想法。


通过研究库哈斯的一系列案例 (包括拉维莱特公园,朱西厄图书馆) 等一系列设计,最终我们采用了一种十分疯狂的办法组织起每一层的空间,并以适合不同年龄人群的坡道的形式连接各个空间点位形成流线实现我们所谓的 “空间叙事” 的目的。


▲平面生成逻辑

首先我们先根据计算得出的所需农业塔的面积并置入场地,再通过以代表不同功能的线置入其中,并“随机”在交叉处定位出功能点位;之后再将各点位相连,以简单的蚁群算法找出分别属于老、中、少走过该层所属他们空间的最短路径;接着,再将路径整合, 选择出有三条线/两条线/一条线的路径,并赋以不同宽度的坡道以按时道路的主次关系, 再以正交整合出最后的坡道平面并在不同的道路上植入符合相关年龄的通过空间。


▲轴剖图


分析图的方面我们选择采用了 爆炸图+剖面图 的形式。


效果图部分由于时间仓促,并没有进行细致的角度选择,主要突出了农业的部分,对于健身部分各个方面的体现也没有展现出来,比较可惜。

最后的三分之二的版面根据老师的意见保留了很大一部分的内容来用之前提到的方法对六个场地进行了对比,体现了该范式的通用性,回应了题目中 “在六个不同的城区原型中实验” 的要求。


以上就是我们对本次设计的所有阐述。



成果展示



学习心得


这次的竞赛历程可谓是一波三折,“痛苦连连”,但也收获颇丰。


一开始七月中是四个人北美学生组成的小组,其中一个组员因为实习完全没时间参与讨论然后退出了;中途新组员是国内的同学,我们又不得不克服时差没日没夜地讨论;开学了之后大家都很忙,最后一周才开始最后的建模和出图。那一周简直是这辈子我们过过的最可怕的一周了哈哈。不过欣慰的是,最后大家的努力也没有白费,好得也拿到了一个入围奖。


个人认为本次能进到入围,主要的原因还是我们前期头脑风暴出的概念比较具有创新性,以至于老师们从一开始就一直非常认可我们的想法。至于之后建筑的形态流线的设计其实也可能缺乏合理性, 但过程中在老师的带领下也阅读了很多疯狂的建筑理论并尝试将他们运用到设计上。 这是在学校之内从来不太可能用到的一次尝试吧!如果我们的图能出得更好,我相信我们应该是可以得到更好的成绩的,but,who knows?


所以,这两年的霍普杯得奖情况也给我们了一个启示, 那就是作品概念的新颖可能比作品本身更重要, 所以前期的头脑风暴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这次我们健身农业的主题就是在一次闲谈中提到当时很火的刘耕宏的时候顺势想出来的,想想也是很有趣了。而在中前期完善我们的概念和查找资料的时候,我们也是第一次短时间内读了上百篇文献,只为找到能支撑我们概念的资料,有一种做研究的感觉---这更是平常在学校本科设计课上可能不太会有的体验。


总之,虽然过程痛苦,但是第一次认真地系统地去做一个竞赛也让我们经历了很多尝试,不得不说还是很珍贵的体验吧!

图纸版权归团队所有,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欢迎转发分享,如需转载可后台留言。



|栏目介绍|


在图纸和五花八门的表达手法背后,是什么支撑了设计本身?在设计过程中又有哪些难点,哪些地方需要格外注意?你在做这个项目时候有哪些地方借鉴了别的建筑师 / 建筑项目,谁更值得学习?个人风格是如何养成的?…… 基于大家对于那些项目的好奇心,LAC特地推出【 优秀项目集合地 】栏目! 选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学生的作品,从本科到研究生各个年级的大神在线回答我们的提



▲ 戳上方图片链接查看【优秀项目集合地】其他优秀项目分享



LAC空间学部 25、26fall 招生现已全面开启!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免费咨询!


wechat:客服账号



推 荐 阅 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