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古文观止
最大的古文观止研究者和爱好者社区,我们以书交友,以文会友,奇文共赏,不亦快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古文观止

当袁崇焕被割了3543刀,他让我们相信道义还在!

古文观止  · 公众号  · 古典文学  · 2017-06-01 07:21

正文

❀王阳明是历史上唯一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是曾国藩、毛泽东、蒋介石、稻盛和夫等共同的心灵导师。欢迎扫码关注【明代大儒王阳明】
 

袁崇焕,明末一代名将,绝代的悲剧英雄。


他文官出身,投笔从戎之后,收关外流民,铸金城汤池,整老弱之师,引13门佛朗机巨炮,击一代雄主努尔哈赤于马下,致其不久后因伤重不治而亡。又拒皇太极于关外,徘徊十年而无可奈何。


他数十年间纵横辽东而无人能敌,堪称一代战神。在明末风雨飘摇之际,袁崇焕挽狂澜于将倒,让明代子民看到了山河重整的希望。

 

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结局是怎样的呢?凌迟,整整3543刀。


这是个什么概念?凌迟是酷刑的极致,而袁崇焕被刀子所割的刀数,又是一个极致。



古代的凌迟,有36刀和360刀两种,割在袁崇焕身上的3543刀,创造了大明律的纪录,之后再未被打破。就在被凌迟的前一年,皇太极十万大军包围京城,袁崇焕从山海关星夜驰援,于广渠门外以九千力敌皇太极十万,解了京都之围。

 

他又为何落得如此惨烈的下场?罪名是通敌叛国。数百年来,关于袁崇焕到底是英雄还是汉奸的争论,从未停止。而根据实际的事实和证据看,所谓的通敌叛国,很可能只是源于崇祯帝的不满和猜忌,以及皇太极的反间计。让我们更加坚信这一点的,是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平凡人。


《明史》记载:袁崇焕被凌迟那天,通往法场的路两边,聚集了近万人。这些人却不是来为英雄送行的,而是被所谓汉奸的诬陷所蒙蔽,来吃他的肉的。


袁崇焕的肉被刽子手一刀刀割下,每一片肉都遭到哄抢,然后被人生生吃下。到法场时,袁崇焕已经“皮骨已尽”,但“心肺之间叫声不绝,半日而止”。对于那些不明真相的人,这是怎样一种痛恨。对于袁崇焕,这又是怎样一种悲哀。

 

皇帝天威慑人,民间人言可畏。按照正常的逻辑,袁崇焕最后是不可能有人收尸的,因为没人敢,也没人肯。


可历史偏偏告诉我们,这样的人却是有的。正是因为他,让我们相信了袁崇焕的冤屈——假若一个人不是真的清白、可敬,一个人又有什么理由冒天下之大不韪,做这样一件事?其中有什么利可图?况且还可能丢掉性命。


只有心中有着对英雄真真实实的敬重,有着对道义实实在在的担当,才可能催动得起内心那万死不辞的力量。

 

收尸的人没有留下名字,也不可能留下。因为尸只能悄悄地收,只能悄悄地埋。人们只知道,这是一位佘姓的义士,曾经是袁崇焕的部下。他了解他的袁将军,所以知道他的冤屈与可敬。


当时,他或许在心里说,没有人肯为袁将军收尸是吗?那么我来吧。那一夜,他孤身来到西四牌楼,悄悄爬上刑架取下了袁崇焕孤零飘荡的尸骨,背回广渠门内偷偷埋葬。

 

那是一个普通的夜晚,一个小人物做了一件无人关注的事,却注定是一个历史的大事件和重要时刻。因为这个人,会让千秋万代的人们相信,无论多大的冤屈,无论时势多么黑暗,无论已经有多少人变得肮脏下作,公道还在,大义还在,从未断绝。


而这并不是结束。他收了袁崇焕的尸,葬了袁崇焕的骨,修了袁崇焕的墓,还用后半生一直为袁崇焕守墓。临终之时,他又告诫子孙,要世世代代为袁将军守墓。


佘姓的后人记住并遵守了这个诺言,墓一守,就是三百年、就是十七代,一直守到今天。

 

央视曾经报道过今天这一代的守墓人,那是一个40多岁的中年妇女,名叫佘幼芝。她至今仍坚持不懈地每天为袁崇焕扫墓敬香。那情景,让人感慨,叫人泪下。


 

这种情景,这种大义,在多数人的印象里似乎只应该存在于故事和传说。那个为袁崇焕收尸的佘姓义士,则告诉我们道义绝不只是存在于虚构中。

 

而且,这样的人也绝不只有一个。这样的大义,也绝不是只在那时闪过光。


就在袁崇焕冤死前的几百年,还有另一个冤死的大英雄,名叫岳飞。岳飞冤死风波亭,亲人流放千里,在秦桧淫威之下,门生不敢叩门,故吏不敢过问,岳武穆孤零的尸首,似乎只能躺在冰冷的地面上慢慢腐朽。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和为袁崇焕收尸的佘姓义士一样的平凡人,在心里说了同样的一句话:没有人肯为岳将军收尸是吗?那么我来吧。

 

这个人留下了名字,让我们得以可以世世代代地记住他——他叫隗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狱卒。他偷偷背着岳飞的尸体出城,悄悄埋在九曲丛祠边,又将岳飞的玉环系在他的腰上,最后在旁边种上了两棵树。他将这个事情藏在心里,没有跟第二个人说起,直到临终之时,才告诉了儿子。

 

他对儿子说,一定要记住这个地方,因为岳将军,一定有昭雪的那一天……


二十年后,宋孝宗即位,降旨为岳飞澄冤昭雪,并悬赏寻找岳飞遗体。因为这个叫隗顺的人,岳飞的遗体最终被起出,迁葬于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是为“宋岳鄂王墓”。

 

这个仗义的小狱卒,并不像佘姓义士一样,是岳飞的部下。那么他又为何要做这样一件事?我们不妨设身处地想一下——当时国难当头、山河破碎,老百姓流离失所,没有人会不渴望太平,没有人会不期待英雄。而岳飞,正是这样一个人,让当时的人们看到了希望。


可是他冤死了,那些明白真相的人,心里一边滴着血,一边记住了他的好。那么能为岳将军做这样一点事,又算得了什么呢?


这就是原因,也是人性和道义。这样的人,只要有一个,也能证明人不都是那样坏,只要有一个也能让人们心中充满坚信和希望。这就是道义的力量,也是那些做出了千秋之事的平凡人的伟大和不朽。

 

永远不要忘了那些英雄,因为是他们为我们收拾了旧山河。也永远不要忘了佘姓义士和隗顺这些平凡人,因为是他们帮我们收起了英雄的尸骨。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欢迎您原创投稿)

责任编辑:安良(微信:15710831809)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四书五经赏析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荐语:四书之名始于宋,五经始于汉武帝,朱熹合为“四书五经”,堪称旷代经典!

史记

 

荐语:司马迁以一支史家之笔,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上古风骚,秦汉故事,一起领略吧!

诸子百家解密

 

荐语:仰春秋学术,慕战国谋略。这里有最激扬的思辨,这里有最纯正的智慧,先秦诸子,百家争鸣!

青梅煮酒待知音,点击『阅读原文邀您说文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