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急剧转型的社会里
诱惑越大陷阱也就越多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傅踢踢(ID: futeetee)
两周前的《奇葩大会》上,一位叫冉高鸣的选手被导师高晓松中途打断。当时网上就有不少讨论,但踢踢想沉淀一下,好好聊一聊这个远比看上去复杂的话题。
简单来说,冉高鸣第二次尝试进入《奇葩说》。两年前,马东以尚且年轻稚嫩为由拒绝了。如今,修炼多时的他,想再度冲击这个成名得利的捷径。
冉高鸣的核心观点是,身为一个追求生活品质的穷X,过得究竟有多苦。他举了两个例子。因为没钱,只好办廉价健身卡。但这样的健身房里,有很多拼命搓澡的大爷和用吹风机吹体毛的中年男子。这让他觉得非常膈应。
另一个例子是旅行。因为只能穷游,两男两女被迫挤在一间80元一宿的大床房。他的原话是:“原来生活检点在穷困潦倒面前,屁都不是。”
听到这里,高晓松按铃打断。他表达了非常不舒服的感受,认为冉高鸣“作为一个并不富有的人,在侮辱这个阶级以及他们的生活。”多数普通人都是这样,而高晓松期待的是,“从这样的平凡生活里发现美”。
关于这两种观点,网上争得很凶。
支持高晓松的人认为,冉高鸣描述的那种穷,压根不是山穷水尽。个人追求更高品质的生活无可厚非,但以鄙视的姿态来描述物质上的窘迫,对那些安贫乐道或者努力奋斗的人并不公平,甚至构成了冒犯。
而反对者则说,高晓松,包括台上其他的导师,可能理解不了如今年轻人的功利和急躁。高晓松生在书香门第,当然能尽情谈论诗和远方。但在今天,年轻人的境遇却远没有如此轻松。
网友“薛定谔的肥猫”说的挺有代表性:“其实我们年轻人都很急,急着出人头地,急着挣钱独立,想着能孝敬父母,但是往往生活不会那么顺心如意,回到家里看到日渐老迈的父母,心里更急了,让后就陷入一种越来越急的死循环。”
冉高鸣抱怨的是穷。但穷只是表征,不涉本质。关键在于,阶层上升的通道越来越窄。
这也是最让人难过的地方:或许高晓松和冉高鸣都是对的,却丝毫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如今20出头的年轻人,关于阶层的直观感受,大都是从身边得来的。
念着同样的学校,别人靠家里的生活费就能进出豪华餐厅。自己去个市区,还要忍受拥挤的地铁。等到找工作了,别人家里打个电话,就能拿到你心心念念的面试机会。
哪怕是进入职场,同样的职位,别人靠家里支援,每个月能买个新包,一年出国旅行五次,上司还温言以对。你省吃俭用置办行头,提心吊胆盘算年假,临了还可能遭到同事嫉妒老板呵斥。
更气人的是,这些出身比你好的人,也许比你更漂亮、更拼命、更优秀。这时候你免不了仰天长啸,生而为人,为什么那么艰难?世间的事,为什么如此不公?
对不起,你哀叹得还太早。比起看得见的差距,更可怕的是想象不到的部分。
不知道你有没有在一线城市看房的经历。
本以为自己辛苦打拼,努力晋升,终于攒下一点钱,能够在远离家乡的繁华城市里,安置一个小小的家。结果却发现,十年的积蓄,连同未来二三十年的贷款利息,可能也只是城乡结合部的80平米。如果带上学区,或者比邻地铁,不当机立断,又是100万的价差。而那些广告上、梦想中的品质小区和体面住宅,只是富人赚零花钱的出租屋乃至空置房。
当你开始进入买房市场,会惊奇地发现,一些通过抵押房屋置换现金,用以买卖房产的投资者,早已实现了每年上百万的收入。而一些人家门口的一个“拆”字,都抵得上你打拼几十年。在财富累积和生钱游戏里,你以为会算24点就是一技傍身,别人早就在德扑赛场上挥斥方遒了。
但是亲爱的,你又能怎么样呢?一哭二闹三上吊?怪爹妈没本事?回去重新投胎?
其实也没那么严重。踢踢一脸严肃地和你们说,真正的人生,本来就是在认清人和人之间的差异之后才开始的。
成熟的人最理解,什么都想要是不可能的。你无法选择原生家庭,无法选择成长环境,但在哪怕一模一样的条件下,每个人也会爆发出截然不同的能量。把所有失败归结为外因,恰恰是弱鸡的表现。强大的人懂得咬牙坚持,再陡峭的坡度,也要试着趟出一条血路。
关于物质财富,如果你有本事,大可以去挣。进军高收入行业,譬如金融。选择高回报方式,譬如创业。这些当然不容易,但本来也只有高风险,才有高回报。
更要紧的是,千万别把钱当成人生的唯一价值,关注一些无用之用,学习一些涵养性情的东西,解决一些人生更终极的焦虑,会得到相较消费和攀比更深刻的乐趣。
多少人到了30岁、40岁,还没有弄清楚自己要什么,整天只能通过和别人的对比来确定自己的位置。跑前面了,是短暂的安慰。落后面了,又是深重的痛苦。再演化下去,就是心态失衡,见不得别人好,也荒废了自己的时间。
年轻人着急,在情理之中。但我想引用情商超高的何炅替冉高鸣打的圆场。他说:“在你的表达当中,包括在你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当中,我看到了一种特别只争朝夕的慌乱感,你把一个特别正能量的有抱负的紧迫感,表达成了一个哀怨的慌乱感。你表现出来对这两年特别的不满,好像如果马老师现在不收下你,就真的辜负了你这两年。”
其实冉高鸣真的不用焦虑。他已经尝试在各个舞台上证明自己,有些还表现不错。只不过,眼下的他,和想要的成功之间尚存距离。那继续努力就是。
有一句描述《唐顿庄园》的话颇具代表性:“那些我们必须尽心尽力遵循的礼仪,于他们而言,就是与生俱来的气质。”阶级流动,本来就很难在一代人的生命周期里完成。
在一个急剧转型的社会里,诱惑越大,陷阱也就越多。比起前行路上的兵荒马乱,更可怕的是眼馋别人时的怒火中烧和无端放弃后的荒烟蔓草。
也许你终此一生,都无法跨越阶级,但只要在走,就不负沿途的风景,也终将抵达专属于你的目的地。
这些话,写给每个为了阶层出身烦恼不已的年轻人。不要只看见时代的暗,也要珍惜身上的光。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刊立场
▼
推荐阅读
点击图片阅读 | 揭秘中国充气娃娃工厂:每个卖到上万元的“爱人”是如何制作的?
点击图片阅读 | 北京从没说过要留下你,何苦自作多情?
点击图片阅读 | 小汽车注定没有未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拯救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