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而创刊,是我国第一张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是新华社重点报刊,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华泰睿思  ·  图说研报 | 中国资产重估:中国有哪些好公司? ·  4 小时前  
上海证券报  ·  马化腾最新发声 ·  2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幻方量化,规模骤降? ·  2 天前  
中国证券报  ·  超八成营收正增长,16家银行发布业绩快报 ·  3 天前  
上海证券报  ·  002978,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证券报

华为与阿里又出大新闻!一个要打造全球共享云平台,一个要“消灭”收银员!

上海证券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09-06 06:58

正文

权威资讯,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华为全联接大会(HUAWEI CONNECT2017,简称HC2017)5日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作为本土科技巨头的“重头戏”,HC2017主题为“Grow with the Cloud(云领未来)”,云联接和人工智能成为发布会的“关键词”,华为表示将搭建开发合作的全球共享平台,与客户和合作伙伴一起探讨如何通过数字化实现新增长。

华为将其力推的华为云定位于智能社会的使能者。所谓“使能者”是指:运用自身专业知识和技巧调动服务对象的能力和资源,发挥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有效改变的工作者。

云领未来

随着物联网建设,海量联接,云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选择。在发布会上,华为副董事长、轮值CEO郭平宣布华为云的目标:把华为云打造成世界5朵云之一,华为将长期战略投入公有云,打造未来的云联盟,依靠技术、安全、服务和分享的基因,帮助用户做好数据变现。

此前,华为GIV(全球ICT产业愿景)预计,到2025年,全球联接数将达到1000亿。联接将成为企业的基本生产资料,驱动社会加速变革;云服务将驱使企业的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应用部署时间缩短90%,计算耗能降低87%;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会向云端“迁移”,到2025年,85%以上企业应用会被部署到云上。

华为市场部副总裁索大勇在本次大会上强调引领(Grow)和行动。“只有给客户真正解决问题、并且带来业务增长,才是好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值得关注的是,华为云正在快速增长。据介绍,华为与中国太保集团、深圳市交警局、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德国电信等均有云业务合作。

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依托华为云提供的上千台高性能计算节点的支撑,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项目的总体运维成本降低2/3。资料显示,自华为3月份成立华为Cloud BU以来,华为云的用户增长率达到238%,新发布40款云服务,总数达到85款,累计超过4500多个特性。

智能联接

值得关注的是,华为在发布会上首次发布了创新的、面向企业级服务的企业智能(EI,Enterprise Intelligence)。

“华为云,不只是AI”。华为Cloud BU总裁、兼IT产品线总裁郑叶来在发布会上表示,华为云定位于智能社会的使能者,将聚合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基础能力,为政府、企业、合作伙伴和开发者,提供创新的企业智能云服务。

随着大数据的积累、算法的优化及计算力的不断提升,人工智能的发展态势将从分散的单点技术向企业复杂应用场景深入展开。在华为看来,人工智能将跟水和电一样,成为企业基本的生产资料。华为GIV预计,到2025年,个人智能终端数将达到400亿,平均每个人拥有5个智能终端。如此多的终端将带来巨大的新增数据量,这远超出人工处理能力,机器将替代人类完成大部分信息处理工作,为智能决策提供关键依据。

近日随着华为发布全球首款移动AI芯片——麒麟970AI芯片,该公司在人工智能应用层面的布局将逐渐展开。据悉,EI包括基础平台服务(PaaS)、通用AI服务及基于实际场景的解决方案。华为介绍,在金融领域,华为云人工智能可提供反金融欺诈、反虚拟/养卡套现、反洗钱服务,可做到秒级在线时序图匹配预警、千亿规模图数据复杂计算、毫秒级百万数据的增量计算。

发布会上,深圳市交警局科技处处长李强介绍,在城市智慧交通领域,深圳市采用华为人工智能平台筛选违章图片,筛选效率提高约10倍;双方联合打造的智慧交通解决方案获得了中国道路交通安全协会的“2017年度道路交通安全创新产品奖”。



相关链接


阿里多维度探索

新零售模式


记者 温婷 编辑 全泽源

自9月5日起,走进24鲜便利店的消费者,可以不用看收银员的脸色了,你只要打开支付宝,扫一扫想要购买的商品条形码,就可以自助提交订单完成支付。这只是阿里巴巴新零售改造的牛刀小试,好戏还在后头。

阿里正从天猫、蚂蚁、口碑等各个业务维度出发,分羹线下实体商业蛋糕,便利店、超市、服饰、快餐、汽车销售各个业态都被染指。其根植于人工智能的“无人值守”、“用户定制”等概念迅速引发效仿,甚至可能成为新零售改造的标准化模块。

智能改造线下商业

9月5日,24鲜便利店与阿里巴巴旗下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口碑”宣布上线自助结账功能,消费者只要打开支付宝,扫一扫想要购买的商品的条形码,就可以自助提交订单完成支付。

相比动辄投资千万美金的Amazon Go,或是更接近于放大版自动售货机的缤果盒子,口碑切入无人零售风口的技术不需要添置大型硬件设备,也不用对店铺进行额外的改造,而是通过“提高收银效率”这种更为接地气的方式对传统便利店升级,最快七天可完成。记者了解到,目前,口碑的无人收银技术正免费向零售商开放,口碑正在与其它连锁便利、商超以及服装小店等洽谈这一模式的规模化落地。

而就在9月1日,蚂蚁金服在肯德基的KPRO餐厅上线刷脸支付,改变了依赖手机的点餐和支付流程,也创造了刷脸支付首次商用的先例。

再前溯,天猫与海澜之家正式签署新零售战略合作,海澜之家旗下5000家线下门店将全面升级为新零售“智慧门店”,其中将会把线上线下数据、多平台以及不同运营体系打通,通过门店发货、门店自提、扫码购、随身购物袋、智能导购、极速达等提升新消费体验。据记者了解,9月6日,天猫还将带队前往波司登、海澜之家进行新零售改造摸底沟通。

阿里甚至还在实验性地探索用“汽车自动贩售机”改造汽车的传统销售模式。

新零售改造脉络隐现

事实上,“新零售”是阿里的重点战略早已不是秘密,市场所关心的是其“打法”将多大程度上影响线下的实体生意,又有多少伙伴能够与阿里共享收益。

密切跟踪过阿里动向者早已察觉其新零售改造脉络,其洽谈的每一个公司,似乎都代表着该公司所在行业将被改造。

记者曾重点报道过阿里为新零售定调的一个闭门会议。2017年6月,阿里与54个商家代表召开闭门会议定义“新零售”路径,海澜之家正是其中之一,同时参加会议的A股上市公司还包括五粮液、美的、海尔、比亚迪等,这些都是在“新零售”进程中与阿里过往密切的公司。

除了已经达成合作的海澜之家外,8月22日,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在杭州密会张勇,美的也成为阿里巴巴数据银行的首批试用商家,成为消费者数字化重构的尝鲜者;而这些数据除了应用于消费者分析和购买转化率的提升,更上升到供应链的消费者定制层面。记者了解到,双方会谈还涉及在全球化、IoT(物联网)、物流等方面合作的可能。同期,天猫与格力也达成战略合作,签订2018年实现100亿元销售,并将成立联合实验室探索消费者C2B定制。

从两个月来密集的新零售落地案例来看,天猫、蚂蚁、口碑分别从商家、支付、信息化服务的三个维度有序推进着线下商家的新零售改造。除了天猫与商家的积极互动外,第一个落地“刷脸支付”商用的肯德基,其所在的百胜中国是蚂蚁金服的参股公司。

此外,口碑自助结账项目负责人黄之均告诉记者,口碑着眼的是存量市场——国内上百万线下商超、便利店的改造,以最先落地的24鲜为例,操作重点是减少用户的购物链路。据悉,下一步,口碑还将打通会员管理体系,把积分、集点等功能引进到无人收银的整体行业解决方案中,此外还将引入芝麻信用,完善线下门店的数字消费闭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