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主要讨论了低钠血症的两种类型:急性和慢性。对于急性有症状的低钠血症,尤其是伴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的情况,需要立即处理并控制血钠浓度上升速度。而慢性无症状或轻度低钠血症则不需要紧急治疗。文中还提到了计算应补钠量的公式,并强调了在输注高张盐水后,需要密切监测血钠浓度的变化。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急性与慢性低钠血症的区别
低钠血症分为急性和慢性,出现症状的时间不同,处理方式也有所区别。急性低钠血症通常出现在48小时内,需紧急处理;而慢性低钠血症则持续时间较长,处理速度不宜过快。
关键观点2: 急性低钠血症的处理
对于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的急性低钠血症,需要快速纠正。血钠浓度上升速度及12~24小时内的总增加量需严格控制,避免过快纠正导致不良后果。
关键观点3: 补钠量的计算
文中提供了计算应补钠量的公式,可以根据血钠浓度的改变和总体水量来估算净失钠量。
关键观点4: 监测血钠浓度的重要性
输注高张盐水后,对血钠升高程度的预测性差,因此需要每2~4小时监测血钠浓度,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正文
出现于 48 小时内的低钠血症为急性情况,而 48 小时以上或更长时间的为慢性。有症状的急性低钠血症,特别是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必须立即处理; 而慢性无症状或轻度的低钠血症则不必紧急治疗,纠正速度不易过快。
急性低钠血症伴有严重的神经系统如癫痫发作或意识水平下降等,需快速纠正,并根据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善程度定目标钠浓度。但血钠浓度上升速度不应超过每小时 2 mmol/L,在 12~24 小时血钠浓度的增加不应超过 12 mmol/L。
常用的方法为输注 3% NaCl。可按计算应补钠量先补 1/3,需补 Na
+
的量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
净失钠量 (mmol)= 血钠浓度的改变(mmol/L)x 总体水量 (kg)
(估计的总体水量女性为 0.5 x 体重,男性为 0.6 x 体重)。
由于输注高张盐水后,对血钠升高程度的预测性差,需每 2~4 小时监测血钠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