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张洪涛
,
笔名“一节生姜”,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研究副教授。优秀科普作家,著有《吃什么呢?舌尖上的思考》。
不久前还有人在争论喝酒到底是致癌还是抗癌,如今突然风向变了,戒酒药能够抗癌的消息最近开始刷屏!
无风不起浪,这风就来自顶级科学杂志《自然》。该杂志最新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提到对丹麦24万例癌症患者的数据分析,发现长期持续服用戒酒药双硫仑的癌症患者,相比停用了双硫仑的患者,癌症相关的死亡率降低了34%。
一时间,大家纷纷传言:戒酒药双硫仑是抗癌神药,赶快吃!
真是如此么?
这是一篇医学论文,必须要有正确的解读姿势,千万不能用娱乐小报的方式来理解。今天就给大家解答几个核心问题:
(一)这篇论文到底在研究啥?
首先,这篇论文能在《自然》发表,绝对不是因为对丹麦癌症患者的调查,发现相关死亡率降低了34%。因为这个调查不是一个严格的流行病调查研究,而只是一个对数据库的分析。而且,双硫仑抗癌并不是新想法,早在1993年就有临床试验测试双硫仑是否可以抗癌。
这篇论文的价值,是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双硫仑抗癌的可能机制:真正有活性的分子,是双硫仑的代谢产物CuET。CuET会促进NPL4蛋白凝结并与一个叫 p97(又名VCP)的蛋白结合,影响了p97在癌细胞里降解蛋白的功能,最后的结果就是诱发癌细胞死亡。
说到p97,生姜太熟悉不过了!当年生姜做博士的一个研究就是关于这个蛋白的[1]。如今的这篇《自然》论文,在动物实验里证明了双硫仑代谢产物CuET对肿瘤生长的抑制,更重要的是说明了CuET是通过改变p97的蛋白降解功能来实现对肿瘤细胞的调节的。
所以,这篇论文的价值,并不是双硫仑防癌,而是在分子机理上对双硫仑的研究。
(二)丹麦癌症患者数据的分析可靠吗?
这篇《自然》论文提到的对丹麦癌症患者数据的分析,并不是一个临床试验,仅仅是对数据库的分析,所以可能存在很多潜在的问题。
首先,长期服用戒酒药的患者癌症死亡率降低了34%,是跟用过药但后来停用的人群比,并不是和完全不用药的人比。
事实上,从来不用戒酒药的患者死亡率也相对减少32%。所以,跟从来不用戒酒药的患者相比,长期服用戒酒药的抗癌效果根本看不出来!
其次,继续使用双硫仑的人死于癌症概率下降34%,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提前死于了其它原因。
我们可以推论继续使用双硫仑的人应该不少还酗酒。那就有可能这些酗酒的人还没等到被癌症打败,就死于跟酗酒有关的事故。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不会被计入跟癌症相关的死亡!
这个猜测绝对不是空穴来风,一个在德国的研究发现,酗酒会给男性带来1.9倍的死亡风险,而给女性带来的死亡风险更高:4.6倍![2]
(三)双硫仑的抗癌效果到底如何?
《自然》的论文确实提到了两个临床试验。第一个临床试验,是在1993年发表的[3],总共64名高风险但尚无转移的乳腺癌患者,分成了两组,比较化疗和化疗联合戒酒药的治疗效果,结论是联合使用戒酒药能增强化疗效果。
单独使用化疗的患者,6年后的总生存率是55%,而联合使用戒酒药的患者,总生存率达到了81%。所以,如果戒酒药有效,那也是跟化疗一起用才有效。
在第二个临床试验里,总共招募了40个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也是比较化疗和化疗+戒酒药,看戒酒药是否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结果发现,只是接受化疗的患者,生存期为7.1个月,但是联合戒酒药治疗的患者,中位生存为10个月,而且其中有两个获得了长时间生存[4]。
所以,从这些小规模临床试验来看,
戒酒药确实有一些抗癌的效果,但绝对不是啥神药,而且需要跟化疗药物合用。
(四)应该尝试双硫仑么?
作者个人不会推荐。
一来
双硫仑是个处方药,有各种副作用
,不可以乱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