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2024上海书展(第20届)暨“书香中国”上海周在上海展览中心落下帷幕。
本届上海书展共吸引全国19家出版集团、357家出版社携16万余种精品图书参展,实现线下图书销售总码洋超4814万元,同比增长35%。7天主会场入场近30万人次,周末两天参观券更是全部提前售罄。
本次中信出版的上海书展之旅也是
亮点颇多
,不仅在书展上的两个展位人流爆满,多本图书售罄,还组织了一系列
阅读分享活动
,更在上海书展期间举办了
“上海,侬好——2024中信出版作家之夜”
的活动,一整个收获满满!
中信出版在为期7天的书展中,共携带超2000品种图书参展,并
蝉联上海书展销售冠军
,展示了中信出版强大的市场号召力和品牌影响力。
大众图书和童书两个展位每天都被热情的读者围得水泄不通,多本图书成为爆款。书展
首发的
《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智慧精要》
成为读者的购书首选,现场售出近500册,爆款图书
《DK时间线上的全球史》
、新书
《中国文化之美》
以及
《埃隆·马斯克传》
和社科经典
《枪炮、病菌与钢铁》
等书销售均过百册。
童书展台上,展现传统文化的国风绘本以及科普图书非常受欢迎。
《
DK典藏博物馆:
DK50周年特别纪念版
》《
不白吃漫画中国新科技》《
不白吃古诗词漫游记》《
思考世界的孩子》《
科学的历程
:
少年版》《
皮特猫什么都不怕!》《
跟着绘本
学古文》《
西游记绘
本》
等书
受到大小
读者的追捧。
被读者围的水泄不通的展位
阅读分享活动精彩纷呈
上海书展期间,我们也举办了多场阅读分享活动。中信出版的多位新书作者参加了上海书展·上海国际文学周的主题分享活动。
2024年上海国际文学周以
“故事的边界”
为主题展开,两届俄罗斯“大书奖”得主
叶夫盖尼·沃多拉兹金
携代表作
《拉夫尔》
,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得主
吕新
携长篇小说
《深山》
,作家、评论家
赵松
携全新小说集
《你们去荒野》
和代表作
《积木书》
(新版),参加了本次上海国际文学周,与
30余位
中外嘉宾分享他们对讲故事这一古老人类本能的思考。
作家、记者
鲁引弓
携“小系列”新作
《小宅门》
参加上海书展的分享活动,深入思考当代房产社会的困境与破局,重塑房子与家的意义。
中信童书
在书展期间共举办了
9场作者活动
,7场上海书展馆内活动,2场分会场活动。多位小记者进行现场互动,气氛热烈。
作者们也走进了童书直播间
,与不能来到现场的读者朋友们互动分享,送出亲签版新书。
中信出版作家之夜汇聚沪上作家学者
长三角地区作为国家经济文化的重要名片,活力和魅力不仅在于城市繁华,更藏在书页的字里行间。适逢2024上海书展,
"上海,侬好!——2024中信出版作家之夜",在上海中信泰富广场圆满举行。
本次活动由中信出版集团发起,中信泰富地产共同主办,同时也得到中信尼雅、1862时尚艺术中心的大力支持。
活动特别邀请上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处长曾原,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孙甘露,当代俄罗斯文坛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拉夫尔》作者叶夫盖尼·沃多拉兹金及各位国内外作家代表、文化嘉宾及各领域媒体、合作方朋友,
共同探讨内容创作与文化服务的新可能,共创文化传播的新可能
、赋能城市更新,积极践行中信集团协同发展战略,为区域发展提供中信方案。
图:
活动现场
活动首先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印刷发行处(上海书展指委会办公室)处长曾原先生致辞,曾原处长在发言中感谢中信出版,充分肯定了中信出版为上海出版工作及上海书展成功举办给予的贡献,
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使优秀的作家资源得以汇聚于此,让书展不再仅仅是一个图书销售场域,而成为真正的文化盛宴。
同时,他对中信集团旗下跨界资源表示赞赏,对中信出版今天这场特别活动的意义与价值给予了高度肯定。
曾原处长同时欢迎大家来到2024上海书展,介绍了第20届上海书展的亮点,包括图书内容、跨界合作、夜场活动等。
上海书展是凝聚文化爱好者的所在,即使书展举办在每年8月最热的时候,但读者的阅读热情却依旧高涨。
图:曾原处长现场致辞
中信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炜,现场围绕“深信阅读的力量”分享了三方面的思考。
第一,为什么要在上海举办“中信出版作家之夜”?
陈炜董事长提到,上海从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到后来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等“四大中心”、科创中心,再到为上海老百姓所熟知的城市理念——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最宜漫步的、公园是适宜休憩的、市民是遵纪守法的,这座城市是充满温暖的,是有温度的城市理念。
到后来习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这座城市的海派文化伴随着这个城市人文传承精神一路走来,所有在上海工作生活过的人对这座城市都感情至深。
图: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陈炜现场分享
第二,今天的中信出版是一个怎样的机构?
中信出版有句口号叫“我们提供知识,以应对变化的世界”,无论在过去还是在可期的未来,社会的变化巨大,而阅读的力量、知识的力量始终能给纷繁喧嚣的世界和不确定的未来提供支撑,希望鼓励大家多阅读。作为大众出版的龙头企业,这份责任和使命中信出版责无旁贷。
第三,为什么中信出版要与上海在一起?
上海,作为一座历史悠久而又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汇聚之地,以独特的海派文化为底蕴,孕育了无数才华横溢的作家与人文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版图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中信出版希望与世界对话、与年轻人对话、与城市的文脉传承对话,所以有了“中信出版之夜”,也有了“上海,侬好!”这句主题。希望
中信出版可以和作者朋友们、专家朋友们、读者朋友们一起携手前行。
图:中信出版集团董事长陈炜现场分享
随后,多位中信出版的作家嘉宾代表,上台分享他们对于
内容创作的新视野、新思路。
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中产上海》作者
李成
教授首先登台,分享了他的
三个“庆幸”故事
:首先,他非常庆幸自己曾在拥有深厚文化基因和底蕴的上海生活过,上海是一个移动的盛宴,无论之后身在何处,上海的文化基因、文化底蕴都成为他最主要的知识来源。其次,庆幸在职业生涯的旺盛阶段赶赴香港,并完成了中文版的《中产上海》。
在全球中产现状的背景下,中国中产仍有希望在未来几年或十几年中继续增长,在未来中国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他庆幸自己的书可以和中信出版合作,并对中信出版的学术底蕴和其他受欢迎的作品表示赞赏,同时也对中信出版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和深耕表示期待。
图:香港大学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创始主任、《中产上海》作者李成现场分享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
侯杨方
分享了著作《这才是丝绸之路》的特色——以实地精准复原重走古代丝绸之路的道路,展示了丝绸之路的多样性,告诉我们
“大漠黄沙驼队”不是真实的丝绸之路,同时呼吁大家重视常识的重要性。
侯杨方教授还
预告了接下来将出版的新书
,将探讨中国历史上盛世与衰世周期。他告诉我们,其实人是非常善于总结历史规律与教训的,但历史的悲剧与残酷在于,即使以历史为教训并不代表能永远走坦途。最后,他再次感谢中信出版和到场的嘉宾们,表达了对参与中信作家之夜活动的喜悦与感激。
图: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侯杨方现场分享
接下来浙江省作协副主席、作家、编剧
鲁引弓
上台发言。他首先回忆了
自己从媒体到作家的转变历程,并高度
肯定了中信出版在财经类书籍的成就,以及渠道、跨行业、跨专业、跨题材的影响力
。中信出版已逐步发展成为一个
内容生态系统
并向外生长,不仅仅是内容出版,更提供文化服务,打造文化空间。
今年,他首次与中信出版合作了
《小宅门》
,并尝试了跨媒体合作等新方式的图书宣发,效果反馈良好。他认为这种跨界合作契合长三角地区的文化氛围,对未来与中信出版的合作充满信心。
创新,是中信出版的基因
,鲁引弓先生高度肯定了中信出版追求卓越、不断创新的价值观。
图:浙江省作协副主席、作家、编剧鲁引弓现场分享
历史作家、“馒头说”创始人、《历史的温度》系列作者
张玮
,围绕自己从传统媒体记者、自媒体主理人到作家,不同领域、不同创作身份转变的经历,分享了他的感悟。
他回顾了从记者到作家的转变历程,感谢了来自中信出版编辑的支持。《历史的温度》系列的成功出版,
中信出版对书籍品质的匠人精神、对作者的充分尊重深深打动了他
。张玮老师也和大家分享了自己关于阅读的公益项目
“汤圆读书会”
,希望让爱和知识流动起来,让更多优质的阅读资源能够走进偏远地区,将阅读种子播撒在孩子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