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友”王女士(化名)今年
45
岁了
半年前被诊断患有慢性肾衰竭
开始透析治疗
最近
她的血透过程越来越难以顺利进行……
大夫说我的血管通路在左前臂的动静脉内瘘,刚开始透析血流量能达230-250ml/min,但半年来,血流量逐渐下降到100-150ml/min,我接下来该怎么办?
——王女士
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进步,血液透析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日趋完善。
但随着血透时间越来越长,血流量降低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
受局部血流动力学及反复透析穿刺影响,患者内瘘血管容易狭窄、内膜增生、形成瘢痕,影响内瘘血流,甚至形成血栓、血管闭塞,影响透析患者的生命健康。
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
PTA
)
全称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是
目前治疗透析患者内瘘狭窄的
首选
治疗方式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具体操作是
在超声或
DSA
引导下
通过一个小小的“球囊”
撑开或者再通血透患者的血管“生命线”
完成任务后
球囊放气
与导管一起被安全取出
留下一条畅通无阻的血管通道……
整个过程无开放性伤口,微创,可保护患者有限的血管资源,并能实时评估血管扩张情况及治疗效果,术后内瘘可即刻使用,避免中心静脉插管作为过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肾内科学科主任隋准教授和团队对王女士的动静脉内瘘进行综合评估,决定对其实行
PTA
手术。
△左图为术前评估,右图为PTA术中
术前,超声全面评估血管情况。手术团队在超声引导下,根据手臂血管走形,采用近心端头静脉穿刺,置入穿刺鞘,引入导丝,沿着导丝使用球囊对狭窄部位血管进行逐步多次扩张,手术过程顺利。
△左图为术前超声,右图为术后超声
术后王女士内瘘三处狭窄血管内径分别由:
①2.86mm扩大至4.79mm
②1.87mm扩大至5.11mm
③1.74mm扩大至4.6mm
内瘘震颤明显较术前增强,内瘘血流量在透析时得到了明显提高,保障了血液透析充分性。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肾内科专家提醒,血透患者应注以下6点,尽量延缓血管狭窄。
避免压迫
不要在瘘管所在的手臂上佩戴过紧饰品。避免穿着紧身衣物,特别是袖口紧的衣物。睡觉时避免将瘘管侧的手臂放在身体下面或枕于脑后,避免侧卧在瘘管侧。
正确使用瘘管
穿刺时,应由专业医护人员操作。穿刺后正确压迫止血,通常为
15-20
分钟,力度适中,避免过长时间压迫或力度过大导致血流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