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千帆育儿网
上海地区的育儿探讨(包括园托择校,幼升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常青藤爸爸  ·  节后刚需:不饿肚子,也能减肥? ·  13 小时前  
科学家庭育儿  ·  我只是给娃买个衣服,却听到这么多童装内幕!再 ... ·  14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千帆育儿网

『经验分享』女儿一志愿世外录取,纪念我们的2018年幼升小

千帆育儿网  · 公众号  · 育儿  · 2018-07-09 10:56

正文

(本文系千帆育儿网原创,欢迎大家转载到朋友圈,以及其他公众号用微信里的转载功能原样转载,但是不免费开放白名单。)



这是最好的时代,

这是最坏的时代;

这是智慧的年代,

这是愚蠢的年代;

这是信仰的时期,

这是怀疑的时期;

这是光明的季节,

这是黑暗的季节;

这是希望之春,

这是失望之冬;

人们面前应有尽有,

人们面前一无所有……



2018年幼升小,有等待、观望、焦虑、决策、煎熬、惊喜、不安、伤感……从年初公民同招的政策落地,到5月公民验证面谈同时进行,随着录取、验证通知的陆续发出,这一届录取或对口的情况已经逐渐明朗。

期间,我们对公民同招有的爱,有的骂,也见识了上实网筛三个月开口说话的天才小囡的奇葩案例,到5月大面的几家欢喜几家愁。

2018级终将落幕,2019级即将登场。我们能有勇气与时间参与其中,就是一种缘分和乐趣。在大面中,我们有幸一志愿录取世外,于娃于家庭,都是一件高兴的事情。但是,既然我们选择被学校挑选,就有选不上的可能性,而且可能性很大,所以无论民与公,只是一次选择。 学习本身才是,而且应该是终身的习惯、任务和享受。


接到电话


5月20日12:40,在徐汇日月光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吃午饭的店。刚刚坐下来,我忍不住又开始刷千帆。这时,看到出现了第一个世外录取的信息(if6000,10:42接到招生办电话)。赶紧告诉猪队友,他赶紧拿起手机也刷了起来,眉头紧锁,表情严肃。这时候,娃的儿童套餐还没有来,凑过去好奇爸爸在看什么。猪队友只好收起手机,但是又很想仔细看清楚所有信息。

服务员开始上菜,又说给孩子点的馒头没有了,等会儿又来说有了。到底有?还是没有?脑子里嗡嗡的,听不真。心里着急,烦的不行,又不能让孩子看出来。点了些什么菜,已经完全没有记忆。我只喝了汤,仿佛是苦药,难以下咽。

我的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已经两个小时过去了……不想去想,又忍不住去想:到底有几个老师在负责打电话呢?两个小时可以通知多少人啊?心里明明在回答,两个小时可以通知很多人!听了孩子对自己面谈过程的描述,我已经满怀希望。但是还没有电话来,真是难受的不行。心想是不是iPad题做得不够好,于是又忍不住问孩子,iPad题还记得哪些?是怎么做的?孩子吃着美味的儿童餐,很无奈地说:“妈妈,昨天我已经告诉过你了,今天我记不得了。”然后,她又开始美滋滋地吃着她的套餐,这个尝一尝那个咬一口。看着孩子吃着东西的可爱的样子,有点出神,多希望她能幸运地被录取。

吃完饭,她又要求去爱茜茜里吃冰淇淋。平时对甜食和零食的控制比较严格,这两天都依着她,让她开心地随便吃。爸爸给她买了一支蓝莓味的甜筒,她知道我最喜欢吃蓝莓,问我要不要吃一勺,我摇摇头让她自己好好吃。然后,她吃了两口,很认真地看着我,说:“妈妈,你在想什么?”我就随口糊弄她说:“妈妈看你吃的那么香,想这个冰淇淋是什么味道呢?”谁知她马上说:“我告诉你了啊,是蓝莓味的,你最喜欢的水果的味道啊,而且,你看颜色啊,是蓝色的。”硬挤出一个笑容给她,算是赞同她的话。蓝色,正符合为娘当下的心情。

吃完冰淇淋,时间已经13:30,又差不多一个小时过去了。这时,天又开始下起小雨,爸爸抱起孩子走过一个个小水洼。等车。两人怀着相同的心事,相对无言。车很快就来了。回家,准备洗洗睡吧,晚上还有学而思的课。车过了一站,下去了一些人,我抱着女儿坐下,猪队友仍然站着(喜欢当绅士,不喜欢坐位子)。车子很快又启动了。在路口等红绿灯的时候,猪队友的手机响了。13:43,接到电话。猪队友一句“……是的,我是XXX爸爸……”仿佛在告诉我:我们期待的电话来了。等猪队友接完电话,彼此交换了一下眼神,心里都乐开了花。



面谈经过


周六面谈是12:00场,11:30到校门口,11:40办好验证,大人和孩子分开。12:30在体育馆接到孩子。等待期间,人坐在体育馆,眼睛盯着大屏幕,心里担着心。背对着孩子们来的大门,当有孩子出来的时候,我始终不敢转过头去看,好怕太早见到孩子。12:30,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孩子出来了,又一队孩子排着队准备走上舞台,好吧,看到排在队伍里穿着漂亮套裙的女儿,她正在微微歪着小脑袋在人群中找她的妈妈。好吧,对比网上流传的面谈时间至少一个小时的经验,我已经不敢再有任何幻想,该干嘛干嘛去吧,接下来带孩子开开心心去好吃好耍吧,横竖是有学校读书的。

走到舞台的另一端,仰起脸给孩子一个大大的笑容,她也满脸欢喜地回应着我,我们总是那么有默契。牵起女儿的小手,和她一起慢慢走下楼梯。孩子迫不及待地讲述着她面谈的经过,先是在一个大教室里选自己喜欢的老师,一对一面谈,内容有拼图讲故事,听小猴子吃西瓜的故事,然后复述,听故事回答问题,单脚站立10秒,听几句英语,然后复述,天平称重,重量排序。这时说有打勾勾,这一组12个孩子,3个领到红勾,9个领到蓝勾。领到红勾的孩子被领上楼,蓝勾的孩子去哪里了,她不知道。女儿是红勾,上楼去玩ipad了。ipad上有20题,每个题目都有限时,时间进度条结束,就跳到下一道题,有妈妈买菜买茄子不买胡萝卜,买番茄不买茄子之类的,这道没有完成,所以也说不清楚,其它有看自画像选照片之类的,再问就说记不得了。多年的考试经验告诉我,只要能清楚完整地复述题目,基本也就懂了,正确完成的可能性就很大。 女儿很自信地说除了没有完成的这道,其它都对了。我希望她说的是真的,但又不敢太乐观。ipad结束以后,就去看小猪佩奇,领棒棒糖,然后就被领到体育馆找家长了。

一段美好而纠结的插曲

为了看看娃的水平,3月去星校搞活动,过几天学校招办电话我们录取了闵行总校。虽然娃考上星校,我们一点也不意外,但是当真的录取的时候,我们也是很开心的,至少娃得到了学校的肯定。如果打定主意走体制外路线,星校真是一所非常好的学校,假以时日,学校肯定会越来越好。搞活动的当天,我们听了学校的理念,了解了管理人员的水平,对星校是认可的。娃录取后,我们很高兴。因为今年幼升小的形势很艰难,稍有不慎就会被统筹,那种不能掌控命运的无力感,将会相当难受。现在有学校录取了,还不赶紧去啊,幼升小提前结束,开开心心地搞点素鸡。可转念一想,又陷入了纠结。星校属于一个很高位的体制外路线学校,花费高,而且最要紧的是如果体制外走不下去了,基本也没有退路了,多么可怕。要么为了有个好学校读,就先读读体制外,有好的同学和家长氛围,还能把英语学好。要么放弃星校,5月份博大面,不忘初心,继续徐汇民办,然后考不上等统筹。纠结!纠结!纠结!越是临近报名,越是纠结的不行,跟猪队友两个人不断地权衡利弊,就是不能马上决定

填报志愿(4月26日13:13)


报名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放弃了星校,心里一点底也没有。之前的目标一直是盛大,从中班下开始,报了两期的学前班。学前班快结束时,咨询了班主任老师,她对娃的评价是“还行。”这句话深深地刺伤了我。我的孩子真的只是 “还行”?如果按照百分制计算,这个还行能打到80分不?现在已经2月份了,你给我说我的娃的水平就是“还行”,那我娃过去的一年多都干什么了?对自家娃横看竖看一百个满意的我们深深地受到了伤害。也有过愤愤不平,怀疑老师的眼光。我们也是做老师的,我的职业习惯告诉我,不怕得罪家长,跟家长说实话的老师是值得尊敬和信任的。我要冷静下来好好想想老师的话。班主任是语文老师,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娃的语文问题: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不深,概括能力不强,回答问题说不全或说不到点子上……这显然不会达到盛大的优秀标准。盛大是出了名了语文名校,面谈的时候对语文的考察也是权重占比很大的部分。这么一想,我已经吓得不敢再报考盛大了。对比分析了世外和盛大的面试内容,联系娃的优劣势进行了综合评估,我决定报考世外,唯一志愿。纠结星校时的折磨已经让我内心倍受煎熬,现在孤掷一注,完全是负气作战了。

冲刺阶段(4月26日至5月18日)

志愿确定了,离面谈还有23天。全面复习以及总结套路,模拟面谈,时间刚刚好。再短,计划执行不完。再长,大人和小孩的精力难以为继。注意:虽然下定决心要好好复习,临阵换目标,心里是悲观的。换句话说,我们抱着最低的期望,却万分认真地执行。这里要表扬猪队友:因为比较笨的原因(主要是和老婆大人比啦),所以做事情的风格一直是踏踏实实、有始有终、具有非常强大的毅力和不服输的精神。例子就不讲了,不然就变成撒狗粮了。星校录取后,一度想让孩子去读,所以晚上学习时间我也不怎么教了。娃就选喜欢的高思思维自己做,兴趣很浓,一个接一个专题地做。休息时间,iPad拼图和原版动画交替进行。吴品我也不想让娃去读了,但是猪队友坚持让孩子去读,不为别的,就是要让娃学会做事情有始有终,加上娃自己喜欢去吴品上课,所以就这样一直坚持着。后来等到我们再想回头博大面时,真的庆幸自主学习和机构学习一直没有停止过。

公众号上翻出所有近两年关于世外上岸的帖子,反复看干货,联系我单位四个同事家在读世外的小孩的情况,分析受世外喜欢的娃的特质。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一位热心的前辈妈妈。在我纠结星校的时候,我曾经发了一个帖子《请千帆老大把把脉:这娃二志愿世外有没有机会?》po出了当时娃的准备情况,里面详细罗列了娃的配置,这里就略了。给理解和支持焦虑的妈妈认真点评的网友点一个大大的赞。然后这位热心的朋友从她女儿上岸世外的成功经验,给了我最重要的指导。然后,我好好消化了她的建议,再去翻看之前收藏的世外上岸的成功帖,对这些经验和做法又加深了一些理解。接下来,我就狠狠地按照这个指导方针进行了突击。

从第23天开始倒计时,按照世外的面谈内容,每天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详细到每一个项目的教材、资料准备、时间安排。结束每晚的复习后,我对每一个项目进行评估,第二天再针对前一天的评估情况进行微调

口头表达:

主要内容包括操练排序看图说话、听故事复述、听故事回答问题,配套阅读当天看图说话相关内容的书籍,或进行知识点补充。这里我重点讲一下看图说话。因为吴品的看图说话很有口碑,我之前一直对这个项目很放心,事实证明我是对娃过于自信了。第一天准备了一个地震后赈灾募捐,一个小朋友拿着储钱罐去捐款的排序。娃思考了一下,开始大声地说:一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小明正在街上走,突然,他看到大家都在抽奖。他也去抽,结果抽了一等奖,奖品是一只漂亮可爱的小猪储钱罐,balabala…听得我又好气又好笑,要昏死过去了。看到问题了吗?小朋友对机构教的看图说话,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好词好句,并不能灵活运用。好吧,找到短板了,集中火力攻。

冲刺阶段总共准备了30篇看图说话。


第一遍:按照每天的计划,先由她自己排序说话,每幅图2-3句话,要求有好词好句。然后,由我点评讲解,并圈出或者提醒她加上哪些好词好句。最后,把重点词和句写在图旁边,但并不完全写成一篇小故事,这是为后面的第二、三遍的总结、复习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


第二遍:引导她把这30篇看图说话进行分类,分为情景类(动物音乐会、运动会、动物园、公园里等)、想办法解决问题类(乌鸦喝水、小鸟的窝着火了、小鸡过河、智斗小偷、大象耳朵里的小飞虫等)、行为习惯文明礼貌类(早起洗漱顺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小猫钓鱼、小猫照镜子等)、社会品德类(不乱丢垃圾、帮助盲人过马路、拾金不昧等)、生长周期类(蝌蚪变青蛙、毛毛虫变蝴蝶、种番茄等)、步骤类(寄信、制作生日卡片、做披萨等)、想象类(一扇被打碎的玻璃窗、一只碎掉的花瓶等)等。


第三遍:要求娃按类别,挑出关键词中的连接词,并说一说使用了哪些好词好句,好词好句又是怎么使用的等。这样做,娃很有兴趣,而且她很快就整理出了思(套)路:什么类型的看图说话该用哪些句型、关联词,故事怎么进行,怎么结尾等。面谈当天,娃抽到五块的拼图,拼出来是两只熊在跳舞。这是一幅单幅图,但是娃给我讲的思路是这样的:先说有一只熊在草地上玩,然后又来了一只熊,发生对话,然后一起跳舞,最后高兴地玩了一下午。娃是将单幅图按照四幅图的思路来构思。我听完后,已经可以不要再追问用了哪些好词好句,就凭这个故事思路,已经足以取得高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