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槽值
网易原创情感文化栏目。槽值爆表,不吐不快。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槽值  ·  第一批早婚女,正在排队离婚 ·  3 天前  
于小戈  ·  艳照泄密,被出卖的天后 ·  5 天前  
CP头像集  ·  情侣头像 |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槽值

“郭敬明审美”,终究还是翻车了

槽值  · 公众号  · 两性  · 2024-11-14 12:43

正文

▣公号:印客美学(ID:ink20160101)作者:疏风


郭敬明新剧《大梦归离》开播,网友的评价是两个字“难看”。


但这个“难看”指的不只是剧情难看,还有妆造的“丑”。


打光丑、造型丑、把演员拍得丑……


不是“永远可以相信郭敬明的审美”吗?


怎么这就翻车了?



1


“郭式审美”翻车?


提起“郭式审美”,常用的一个描述是“郭敬明很会搞故事感和氛围感”。


但这次《大梦归离》,妆造、服饰、镜头,哪哪都有问题。


每个人的脸上仿佛上了三斤粉底液,隔着屏幕都能看清演员的卡粉。



妆容更是网红流水线作业。


夸张的假睫毛,红色的下眼影,从面颊蔓延到鼻尖的腮红,卷翘的八字刘海,毛茸茸的可爱配饰……


这些元素加起来,就是标准得不能再标准的网红旅拍流水线出品,在全国任意景区闭着眼都能找到。



就连服装的重复率都很高。


男演员的衣服基本都是统一的黑金系,打造所谓的华丽感。



女演员的衣服则是在少女梦幻感配色里打转,里外上下同色系,薄纱外搭加钉珠。



阴湿感的滤镜,惨白的打光,对视力不佳的人极不友好。



“郭敬明审美好”,从《小时代》复兴起已经被吹了好几年了。


虽然被大肆营销的那条杨幂摇曳在雪地里的全球绝版高定红裙,大概率不是他本人的功劳。


但这么多年过去,内娱也没出现新的都市题材作品,能够盖过它精致奢华的排场。


让大家至今还在感叹“只有郭敬明拍出了真的纸醉金迷”。



去年的《云之羽》更是捧出了“郭氏美学”的概念。


郭敬明的爆改,让虞书欣从“内娱四大普女”直接晋升为“内娱清冷小花”。



纪凌尘在《无限超越班》中,因为二傻子气质被全网嘲笑。但在郭敬明的剧集中,一袭黑衣,高大俊朗,被网友调侃为“郭敬明是纪凌尘最好的医美”。



这些都成为了“郭敬明镜头里没有丑人”的铁证。


当初,从明星网红到普通人,都想钻进“郭式审美”的壳子,体验一把“大变美人”。



曾经的“美学巨匠”怎么翻车了?



2

“美学巨匠”怎么被反噬了?


一来是短剧营销式的拍剧思路已不再适用。


仔细观察就能发现,郭敬明一直是以营销思路来拍剧的。


当你觉得情节松散的时候,马上就会给你来一段情绪高涨的片段。


它可以是燃,也可以是煽情,总之都是能直接刺激情绪的东西,这就是在剧本孵化阶段的营销预埋。



剧情如此,妆造也是如此。


《大梦归离》的“讹兽妆造”,就不像是会出现在古装长剧中的妆造,更像是《逃出大英博物馆》这样的微短剧,或者说是网红小短片里会用到的妆造。


还有它用到的一些大头特效,也都是网红短片或综艺后期会用到的手段。


这些片段单拎出来,作为一个微短剧是很适合播放的,抖音上《大梦归离》切片的高播放量就是证明。


但作为长剧,网红妆造组合在一起难免会让人觉得违和。



而且,郭敬明的审美也跟不上时代了。


虽然郭敬明会根据观众喜好调整造型,但他自己爱看的那套东西他却不想变。


那就是华丽空洞的影楼风。


应用到人身上就是纸片审美。


就像他签约的演员,统一是刀削斧凿的立体轮廓,有的还带点混血,浓颜五官配以郭式滤镜下的苍白皮肤,都挺像他早年小说里的花美男。



这套公式在前几年是适用的,那会赶上内娱审美降级、服化道集中扑街,“郭式审美”才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而且那会消费主义大行其道,流量明星备受追捧,他的作品审美也符合时代特点。


但这几年,国剧的妆造实力渐渐上来了,再加上名导的“下凡”,国剧的镜头美学也飞升到了next level。


郭敬明的十年如一日的“美学”,再营销、再包装也还是空洞,观众总会有腻的一天。



更何况,“郭氏美学”本身就是一个伪概念。


每一部作品都有自己的妆造团队。


郭敬明被夸时尚高端的服装,源于造型指导是前《Vogue》创意总监,手里有大把的品牌资源。



固定合作的妆发指导也是著名的明星化妆师。


《晴雅集》的唯美画面也是因为有国内首屈一指的美术指导坐镇。


金鸡、金马、白玉兰的最佳美术奖,人家拿了个遍。



所以,并不是郭敬明是“审美巨匠”,而是他能请到审美巨匠。



3

为何如此执着营销自己的审美?


谈及“郭式审美”,绕不开那段著名采访,郭敬明说:


“我有一个优点,就是我的审美很准……我非常清楚大众的审美是什么,然后我会给他比这个审美再高半格的东西。”


细数郭敬明从作家走到导演,他一直执着于营销自己的“高半格”审美能力。



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好赚钱。


早在郭敬明创办《最小说》的时候,他就已经深谙“颜值即是钞票”的道理——


不光请来偶像组合当书模,还签了一众年轻好看的新人作家。


按理说一般作家长什么样读者是不大清楚的,但郭敬明很会给签约作家“露出”。


不仅在封皮上印作家的文艺照,还专门发行作家旅行照的系列书籍。



这些作家的文笔水平暂且不论,颜值水平倒确实能看出“郭式审美”的早期样态。


郭敬明像是打造了一个会写书的偶像团体,通过出版畅销书的方式让审美变现。



这个策略相当成功,《最小说》每个月四五十万的发行量一度成为当时出版印刷界的神话,独占2008-2009年度中国文学刊物四成以上份额。


签上一帮好看的人,再扯上一堆奢华的牌子,靠营销审美赚钱的公式,郭敬明十几年前就掌握了。


不管是电影,还是电视剧,这套公式通用了好多年。



而且,这种审美营销也与当时的市场和受众达成了共识。


对于一些流量演员来说,“人生角色”不如“出圈造型”。


毕竟演技需要打磨,而造型只需要改变风格和郭导“高半格”审美的加持,再加上精修和路透,小小转型轻松拿捏。


于粉丝而言,自家爱豆的演技心知肚明,拍了郭敬明的戏至少还有颜值兜底。


所以,他们也乐于营销郭敬明审美。



另一方面,郭敬明的人生经历也让他执着于美的营销。


从小因为身高和家中不宽裕受尽冷眼,考到上海大学之后,周围都是有钱人的环境,让他多年后回忆仍然耿耿于怀。


可以说,金钱的自卑感和想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驱动力,组成了他的性格底色。



而当时恰好是青春疼痛文学大行其道,郭敬明以一种极度炫技,华丽缥缈的文字风格精准踩中时代审美风口。


所以自此之后,他一直以美,作为自己作品的一个重要特色。



无论是文字还是画面,还是演员妆造,一定要美的极致,美出风格,但是又易于流行、传播和复制。


更何况,迄今为止,郭敬明从未创作过从内容层面、口碑层面得到大众认可的作品,在这种状态下,他更是要把“郭氏审美”营销到极致,告诉全世界自己的监视器就是“颜值狂潮、颜狗盛宴”。



郭敬明审美说到底就是造梦。


虽然这次被嘲,但只要他一直拥有造梦的能力,或许就不会被市场抛弃。


作者:疏风 , 责编:回星  本文授权自印客美学【id:ink20160101】,一个美学和艺术的科普地,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审美,欢迎关注这个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