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饕餮海投资  ·  发生了什么? ·  昨天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前实控人失去兄弟“助阵”,独自分拆歌尔微赴港IPO ·  昨天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  2 天前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  2 天前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  迪斯尼雕像上的“STR”,代表着美国的一个秘密社团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钝感力,是生活最好的解药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5-02-10 17:37

正文


作者 |帆 书 · 许清欢


✎ 解读预告


遇见 · 在书中遇见未知的自己。

各位书友晚上好,欢迎来到由樊登读书出品的读好书栏目 《遇见》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樊登老师解读的 《钝感力》

“钝感力”,能让人不敏感,不挑剔,不计较,这恰恰就是一种“幸福力”。

凡所能成大事的,往往都是拥有这样迟钝的力量。

点击下方,即可收听本 👇




微博上有一个话题: #敏感的人活得有多累#

在众多的吐槽与倾诉中,有一个高赞且独树一帜的回答:

敏感的人不一定活得很累,敏感且在乎的人才是。

原来敏感也可以恰到好处。我们既可以感知更多的美好,又可以避免过度的精神内耗。

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给出的答案是: 钝感力

为敏感镀一层钝感的膜。

学会用20%的敏感体验生活,用80%的钝感拒绝伤害。


工作中,对专业敏感,对人事钝感

工作的关系,结论了一位“是呢姐”。

“是呢姐”还是职场小白时,直属领导是一个脾气特臭、但业务能力极强的中年人。

经常把下属写的材料扔进垃圾桶,还喜欢对下属犯的错误公开“处刑”,让全办公室的人都来围观学习。

“是呢姐”初入职场、水平有限,挨骂成了家常便饭,但她并没有辞职,因为难过不假,进步大也是真。

被这位领导骂走的人不在少数,只有她越骂脸皮越厚。

通常是领导连骂带教,她一边记,一边点头,“是呢,这处就得这么改。”

她用“是呢”缓解被骂的尴尬,也提醒自己把注意力放到不足上。

渐渐地,领导把她当成“爱徒”看待,后来还举荐她去了更大的平台发展。

很多人羡慕“是呢姐”的心态,只有她自己知道,那些年偷偷流过的眼泪有多少。

不是感受不到嘲笑与尴尬,但强烈的进取之心,让她学着厚起脸皮、自我开解。

钝感是一种才能,一种能让人们才华开化结果,发扬光大的力量。

渡边淳一这段话用在“是呢姐”身上很合适。

她的钝感也不是与生俱来,而是在工作中培养出来的,一套应对人和事的态度。

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天下第一的《九阳神功》有句口诀: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

一个一流的高手,在菜鸟阶段追求的是“他强我更强、他横我更横”的成就感。

但越往后修炼,就越会走向“他强任他强,他横由他横”的境界。


钝感力的修炼也一样,一个人不可能对外界的影响完全免疫,但能主动学会为情绪做缓冲。

像“是呢姐”一样形成一套自己的心法,以前觉得很厉害的杀招,到现在不过是一阵拂面的清风而已。

少一些“不识珠玉”、“运气不好”的埋怨,多一些“他气我不气”、“别往心里去”的自我开解。

让钝感保护才华,开花结果。

点击下方,即可收听本 👇


生活中,对美好敏感,对恶意钝感

同事小琳周末陪女儿参加同学的生日聚会,回来后对这位同学的妈妈赞不绝口。

一个单亲妈妈,竟然能把日子过成诗。

她感慨道,这位单亲妈妈上要赡养父母,下要包揽孩子的教育,经济上并不富裕。

身边有些人,觉得一个离异且生活拮据的女人,应该容颜憔悴,怨天怨地才对。

但她爱笑、精致,每天元气满满。

她怎么能活得这么开心?是没心没肺,还是另有猫腻?

渐渐地,身边的同情少了,流言蜚语多了,特别是她开了直播以后,这种刺耳的声音更加多了起来。

对于嘲笑和恶意,她一开始也会在乎,会痛苦,但最后还是学会了无视。

小琳将她的视频一个个展示给我们看,四季、舞蹈、美食、不太优美但毫不做作的歌唱。

没有一颗敏感的心,无法体会到生活无处不在的精彩。

敏感,又不多愁善感,细腻,又不自寻烦恼。能做到这一点,也是因为钝感力的加持。

她曾对小琳说,“能活得这么漂亮了,连我自己都觉得了不起,为什么要为别人的话伤心呢?”


渡边淳一在《钝感力》一书中提道:

当我们在生活中遭受嫉妒、中伤时,可能最先想到的,是谁在嫉妒我,为什么要中伤我,为什么都想看我笑话?

这时候换个角度想,被人嫉妒也好,中伤也好,恰恰证明自己有些地方比别人更突出、更优秀。

否则怎么会引起他们的注意呢?

感谢这些嫉妒与讽刺吧。

这证明自己太能干,把生活过得太好了。

你可以在心里对这些人说,托你的福,我会更加努力的,请继续嫉妒吧!

点击下方,即可收听本 👇


在婚姻中,对情绪敏感,对小事钝感

渡边淳一在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编辑来他家谈工作,工作谈完了却没有要走的意思。

渡边淳一询问之下,才知道这位编辑和老婆吵架了。

原因是他老婆在用完牙膏后,没有将用完的部分压平,然后卷起来。

夫妻俩从这件小事开始翻旧帐,越吵越大声,最后他败下阵来,躲到渡边淳一这里喝起了闷酒。

这种情形在伴侣之间很常见,想要避免,就得双方都在锁事上培养“钝感”。

他每次洗碗都不刷锅?与其大吵一场,不如想想,碗刷得比上次干净;

她每次下车时总是磨蹭,与其总是嘀咕,不如提醒她把东西带齐;

他总是忘了在特定的节日送礼物,与其质问还爱不爱,不如把链接甩给他,督促他下单。

不必事事都争对错,比谁爱谁多。

但也不能事事“迟钝”,把所有问题,都归咎于对方的“敏感”。


一对夫妻有一个共同的女性朋友,丈夫总是不分场合地夸这位女性朋友会持家、懂生活。

次数多了,妻子的心里就存了芥蒂。

有一次妻子和这位女性朋友几乎同时发了一条朋友圈,丈夫却只给这位女性朋友点了赞。

妻子怒不可遏,她拿着手机质问丈夫。

丈夫解释说,只是单纯地觉得那条朋友圈有意思,让妻子不要太敏感。

两人爆发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争吵。

丈夫向朋友诉说委屈,可朋友们却一边倒地支持妻子,谴责他太迟钝。

婚姻中的钝感,要用在生活的琐事上,“心大”一点,少在乎一点。

婚姻中的敏感,要用在对方的真心与情绪上。给予及时的回应,必要的精神支持。

婚姻最好的样子,就是能及时表达“我心疼”,又能时时表现出“没什么大不了”。

点击下方,即可收听本 👇


亲子关系中,对进步敏感,对成就钝感

朋友小娟是一个敏感的人,自从有了一个“学渣”儿子后,本就敏感的她有些“草木皆兵”了。

送儿子上学,总是把头压得很低,儿子热情地和同学打招呼,她会“细心”地观察一下对方家长的眼色。

一旦感觉对方有挑眉、撇嘴的动作,就会拉着孩子走开,跟孩子讲得最多的一句话,“你将来怎么办?”

她每天都在焦虑与自卑中自我折磨,直到有一天,她和全班“倒数第二”的妈妈熟悉起来。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饕餮海投资  ·  发生了什么?
昨天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2 天前
宏观土肥圆  ·  两手都要抓
2 天前
MacPeers  ·  MACPEERS 1月15日更新列表
8 年前
读书小分队  ·  七言丨爱上一个人的标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