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好散布恐慌的,做事的人自然会有切肤之痛。
那些糟糕的事,即使你把描述它的文字删去,糟糕依然是糟糕,不让说之外,还有心照不宣。
不去做具体的展望了,有些刻意回避苦难的人看了会觉得不舒服。提出问题的人,最容易被首先解决。
因假期的受迫性延长,各行各业的损失是可以想见的。
有些大企业抗风险能力强一些,挺一挺就过去了。
都说船小好调头,可这次,小企业反而不那么好转身。而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千千万万个小企业中为稻粱谋。
我向来提倡用职业的视角看雇佣关系,反对老板有「恩主」心态,反对员工有「奴才」自觉。
可如今这个时候,情应大于理。彼此理解、宽容、体谅,大家才会好过一些。
非常时期,要调低自己的预期,如果还想着双倍工资,还想着更多的假期,还想着更多的福利,强人所难了。
能报团取暖,踱着步往前走,已经算不错的境遇了,更难的是,就业的选择机会将愈发逼仄,裸辞很奢侈。
别的行业我了解不够深入,仅就自媒体而言,一季度大家的广告收入应该会大幅度锐减。甲方的新品上线、品牌宣传,很多都将延迟或取消。而做娱乐内容向的,更是会受大环境影响,不敢有太多企划。
这对本来养个小团队很滋润地活着的内容创业者来说,无比艰难。
而我们常说的「口红效应」似乎在这个领域并不能得到验证,因为能向读者直接收费的内容创业者少之又少。况且,读者现在也不好过。
工作能给人一种安全感,在家躺着舒服是舒服,但对于有着长期职业习惯的人来说,闲久了就会恐慌了。
今日又看到一条消息,说北京西北旺某小区拒绝外地返京人员进入小区大门。
哎,他们已经鼓起勇气回到北京直面不可知的未来,现在有「家」都不能回了,该有多绝望啊。很多人是没有在家待下去的资本。
微博的老板王高飞也说了一件事:「活见鬼了……两个同事返京,非湖北籍贯,也不是从湖北返京,小区居然不让进,让自己找地儿……行政同事大过节的到处找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