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泽平宏观
预判经济形势,解读公共政策,提供及时信息,推送专业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第一财经  ·  年薪百万!DeepSeek,持续刷屏! ·  2 天前  
经济参考报  ·  夜读|好运,会眷顾这四种人 ·  2 天前  
有限次重复博弈  ·  在客家和潮州人的传统中,正月初七的饭桌上少不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泽平宏观

通胀会不会来? ——解读12月PMI数据

泽平宏观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12-31 22:32

正文

文:任泽平 李晓桐

事件

中国1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9%,前值52.1%;官方非制造业PMI为55.7%,前值56.4%。

正文

1    经济持续复苏,物价有所抬头

1)中国经济持续复苏。 国内疫情防控得力,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加快,经济自3月以来持续恢复。12月综合PMI、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指数分别为55.1%、51.9%和55.7%,处于年内较高运行水平,连续10个月保持在荣枯线以上。

2)制造业供需持续改善。 12月制造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4.2%和53.6%,较上月略有回落,或与部分地区限电有关,但仍处于较高运行水平。欧美复工复产刺激外需回暖,1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3%,连续四个月高于荣枯线。

3)物价指数攀至年内新高。 12月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8.0%和58.9%,较上月大幅上升5.4和2.4个百分点。当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大宗商品带动工业品价格环比上涨,与 供需缺口较大、全球低利率、全球经济复苏共振等有关 其中,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10.4%,南华动力煤指数环比25.3%。

4)服务业有所回落,建筑业强劲。 12月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4.8%,较上月下降0.9个百分点。受散点疫情影响,餐饮行业商务活动指数降至临界点以下。此外,建筑业商务活动指数为60.7%,较上个月上升0.2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

5)小型企业恢复较慢。 12月小型企业PMI为48.8%,较上月回落1.3个百分点,重回收缩区间。小型企业恢复基础不牢,运营成本增加,挤压盈利空间,12月反映原材料成本、物流成本和劳动力成本高的比例分别较上月上升5.0、4.6和1.5个百分点。

6)就业形势仍严峻。 12月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9.6%,较上月回升0.1个百分点;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48.7%,较上月再次回落0.2个百分点,均低于荣枯线。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2%,较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其中,25-59岁人口调查失业率为4.7%,较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

7)我们判断,2020年5月是政策顶,2021年1季度前后可能经济顶,回归潜在增长率,但经济复苏的韧性较强。 当前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随着逆周期调节政策力度减弱,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面临放缓压力;消费仍受就业和居民收入抑制,恢复缓慢;如果欧美疫情逐步缓解,“疫情受益型”出口将放缓。

8)预计2021年温和通胀,经济基本面和货币环境不足以支撑通胀大幅上涨,猪周期向下拖累CPI,供需缺口、全球复苏共振、全球低利率等提振PPI和CPI非食品价格。 值得重视的是,与货币金融学和宏观经济学的传统教条不同,过去几十年,全球性货币超发、低利率,却没有引发普遍的实体经济严重通胀,主要导致了股市、房市等资产价格大涨,进而导致社会财富差距、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进而导致民粹主义、逆全球化等思潮泛滥。过去几十年全球范围的“低利率、低通胀、高泡沫、高债务”不仅是经济金融问题,更是深刻的社会治理和收入分配问题。因此,未来调节收入分配、精准扶贫、加大教育投入、促进社会阶层流动、征收房产税遗产税、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等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后分析通胀问题,除了经济基本面和货币金融角度,必须增加结构性和收入分配视角。

9)建议:

货币政策谈宜保持稳健中性。 精准把握好力度和节奏,不要人为制造经济的大起大落。结构层面,流动性精准投向基建和实体经济,尤其受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中小微、民企、制造业、高新技术等领域。

财政政策的结构性效果比货币政策好,应继续发力基建尤其是新基建,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双循环”的核心是对内扩大内需、对外提升产业链安全,关键是三大抓手:新基建、城市群和放开生育。 这是这些年我们在公共政策领域的三大建言和呼吁,但进展不同,新基建已经从学术讨论走向国家战略,城市群逐渐走向社会共识但尚未完全落实到公共政策,而全面放开生育则面临巨大的学术分歧和社会争议。


2    供需关系持续改善,外需继续回暖

12月制造业PMI为51.9%,较上月略下降0.2个百分点,但连续十个月高于荣枯线。

供需关系改善,12月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54.2%和53.6%,较上月回落0.5和0.3个百分点, 或与湖南、江西、浙江等地“限电令”有关。供需差值持续减小,从6月2.5个百分点下降至0.6个百分点,反映制造业增长稳定,供需关系持续改善。

分行业看,多数行业产需两端处于扩张区间,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及仪器仪表等行业生产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6.0%,较上月有不同程度上升,行业增长动能增强,生产活动加快。

外需持续回暖,12月新出口订单指数为51.2%,较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连续四个月高于荣枯线。 欧美制造业持续改善,12月美国Markit制造业PMI为56.5%,较上个月回落0.2个百分点;欧元区制造业PMI为55.5%,德国制造业PMI为58.6%,分别高位上升1.7和0.8个百分点。


3    价格指数创全年新高

12月制造业PMI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分别为68.0%和58.9%,较上月上升5.4和2.4个百分点,达到年内最高点。 分行业看,石油加工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等上游行业的两个价格指数均高于70.0%,比上月显著上升。

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攀升,与供需缺口较大、全球低利率、全球经济复苏共振等有关。 其中,受 供暖季煤炭需求激增影响,南华焦煤和南华动力煤价格指数环比分别为25.8%和25.3%;此外,布伦特原油均价环比16.8%,南华工业品指数环比10.4%,南华螺纹钢环比14.4%,LME铜环比9.8%。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