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孕妇出差少了,于是就多了很多时间看剧看书。最近在斯坦福大学新生教务长及本科生顾问朱莉•利思科特-海姆斯
(Julie Lythcott-Haims)
的书《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里讲到18岁孩子应该掌握的技能清单,觉得对中国孩子来讲也同样适用,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可能有些读者会问,咱们孩子都还小啊,18岁清单对咱有啥用?我觉得吧,虽然咱们读者的孩子年龄都尚小,但是做很多事情都可以“以终为始”,教育也是一样,明白孩子成年的时候要怎样把他们交给社会,那我们在此之前就可以培养孩子的相关能力。了解教育目标后,或许会更加了解:养育这条漫长的路,需要从现在起做些什么,或者不做些什么。
毕竟,就像是书里说的:“
孩子们不会在第十八个生日的午夜时分,魔术般的获得这些能力。
因此,父母帮助孩子的方式不是寸步不离、事事代劳,而是闪到一边,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
18岁清单,
18岁的人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
18岁的人必须会和真实世界中的陌生人交谈,包括教师、学院院长、顾问、房东、店员、人力资源经理、同事、银行出纳员、医生、公交车司机及修理工。
我们教孩子不要跟陌生人说话,而不教他们掌握更微妙的能力,比如学会识别少数居心不良的陌生人,因此,孩子们进入世界后,不知道如何礼貌地、用目光接触的方式接近陌生人,寻求帮助、指导和指引。
罗罗乱入:
在
《贩童黑色产业链下,如何教会孩子自保》
这篇文章里,我跟大家分享的就不是让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而是怎么样去判断不怀好意的陌生人。至于锻炼孩子如何交流,不妨从带孩子出门时把问路任务交给她开始吧。
18岁的人必须认识校园的道路,必须认识暑期实习所在城市的道路,以及在国外工作或学习时所在城市的道路。
认路,是一项相对基本的生存技能。我们现在的孩子,不管去哪儿,基本都是大人开车接送或者陪同,因此,很多孩子不知道从这儿到那儿的路线,不知道如何选择交通工具,应对交通混乱,不知道如何制定交通出行方案。
罗罗乱入:
我有一个非常后怕的经历。我姑姑家在北京建国门住,家里有个表姐大我一岁,年纪差不多的小孩儿可能比较容易起冲突吧,反正我们两个关系不太好。结果有一次,应该是我五岁左右的时候,因为还没上小学,爸妈带我去北京在她家玩,她很好心的说要带我去天坛公园,我就跟她俩人去了。结果,她把我带去之后,故意把我甩开,跑了。当时没手机,家里也没电话,我在最初的惊慌之后,硬是靠着自己一路找到了她家,到家时六姥爷气疯正要打她。
所以我一直都觉得,认路可以提高生存技能。在六六三岁前带她出门时,我会时刻跟她强调,一旦和家长分开,千万站在原地等,不要乱跑;三岁以后,依然会让她别乱跑,但却会有意识的让她记路,即使坐在车里,也会带她看着窗外去认路,所以,她会比较有认路的意识。
在英国哈罗德商场,我带她从地下一层吃饭的地方跑到二楼找厕所,里面很拐很绕,往回走时我都有点儿迷路了,她带着我靠印象中的路线找回了吃饭的地方。因为从小开始锻炼,所以她记路会比较快,而且会成为潜意识中的习惯动作。可能也由于她带路后,我都会刻意表扬她,所以她就会越来越愿意主动做这件事情,别觉得小孩记不住路,现在很多时候我觉得六六脑子比我好使。
18岁的人必须能够管理好自己的作业、任务和截止日期。
很多家长每天提醒孩子什么时候该交作业、什么时候该做作业,有时候协助他们做,有时候替他们做。因此,如果不经常提醒,孩子就不知道如何确定任务的优先顺序,不会管理工作量,不能按时完成任务。
罗罗乱入:
对这一点,我没有更好的方法可分享,时间管理的能力,更多时候依靠的是责任心和毅力。单纯做时间规划很容易,但要一步步执行和做好,是和自己的惰性做艰苦斗争的过程。
六六在暑假后,时间管理方面有了很大进步,我个人觉得一是时间小偷和时间朋友的概念让她理解了哪些事是该做的,二是她自己开始真的理解了任务这个概念。比如我出差上海时,给她写下了每天要完成的任务和各个课外班的时间,她该完成的任务没完成,她会主动不吃饭,写完再吃。
但说真的,六六做的也不是很好,因为非常抓紧时间的话,我给她的任务量都不算多,绝不会影响吃饭,但进步,总要慢慢来吧。我到现在还是拖延症,不着急的事情就会习惯性往后拖,那又何必强求孩子呢。我最大的优点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都不会要求六六得做到,我做到后再要求她,也会比较容易。
18岁的人必须为家庭的运转做出贡献。
我们不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运转,因为除了学习和课外活动,清单式的童年每天余留的时间不多。因此孩子不知道如何照顾自己的需要,不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不善于为整体利益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或者为家庭的运转做出贡献。
罗罗乱入:
让孩子参与家庭的运转,在我看来,并不是狭义的孩子一定要做家务,但即使不做家务,也一定要看到家人的劳动,知道家人的付出。
我和六舅舅是一起长大的,因为六姥爷在我们小时候常年应酬不在家,六姥姥出差或者开会的时候,我就只能给六舅舅做饭。但六舅舅,在上大学离开家之前,是没做过任何家务的,连自己卧室都要等着我大学放假回家时给收拾。可他上大学照顾自己完全没问题,毕业后在上海租的房子,更是我见过的房间里非常非常整洁和有条理的,甚至我跟他说以后要找个能照顾他的媳妇时,他还会反驳我说找媳妇又不是找来洗衣服做饭的。因为我做饭时会拉他在旁边看着,我帮他收拾屋子时会跟他说简直累死了,他可以不动手,但不能完全不了解,不能觉得维持家庭运转的事情和他无关。
参与家庭的运转,除了通过家务,还有个家庭会议的方法不错。每周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把最近发生的事情一起讨论一下,让孩子对家庭的事情有参与感,对培养感情以及孩子的责任心都有益处。像到底要不要弟弟妹妹,买哪个房子,这种选择我们都会和六六一起讨论,把她当个大人一样。
18岁的人必须能够处理人际关系。
家长们总想为他们解决误会,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最后的结果就是,如果我们不干预,孩子就不知道如何应付和解决冲突。
罗罗乱入:
社交,是一种能力,一种需要家长给孩子机会练习的能力。家长可以教给孩子方法,但很多时候,孩子之间的矛盾,还要交给孩子自己去解决。在自己解决的过程中,即使受伤,也是一种成长。
关于孩子
社交能力的培养
,咱们公号写过好多篇文章了,大家可以再复习一下:
18岁的人必须能够应付课程压力和工作量的起伏变化,能够应付大学水平的工作、竞争,以及态度强硬的老师、老板和其他各种人。
每当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延长任务期限,或者需要和成年人交谈时,我们就插上一脚,因此,孩子不知道,在正常生活中,事情不会总是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但无论怎样,他们都会安然无恙的。
罗罗乱入:
小学后,我把对孩子们要求不严格的课外班都给退掉了。小时候找课外班,就是带孩子玩的,是否学东西并不那么在意,最重视的是老师能否让孩子保持兴趣愿意继续学习。但上学后,不管是正常的学校教育,还是课外班,我希望老师是严格的,孩子不可能一辈子让人当孩子宠着,她会遇到困难需要克服,表现不够好的时候会被批评,这是早晚要被上的课。
就像以前,六六如果迟到了,我会打电话跟老师道歉解释,现在她上音乐课把书丢了,我就让她自己去跟老师解释,想办法看能不能再要一本书。如果我们不可能护孩子一生周全,那就让他们逐步得到锻炼和磨练吧。慢慢他们会知道,在正常生活中,事情不会总是按照他们的意愿进行,但经过努力后,也总会安然无恙。
18岁的人必须能够承担风险
我们为他们铺平全部道路,避开所有陷阱,防止他们跌倒,因此,孩子没能理解,只有经过尝试、失败、再尝试,让自己拥有坚毅的品格,才能够获得成功,也不理解在事情出错时,只有想办法应对才能变得结实,具备抗挫力。
罗罗乱入:
抗挫力是人生永远绕不过去的命题,我们一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会面对形形色色的打击,虽然我们喜欢祝福“一路顺风”“永远快乐”,但是不得不承认,人生就是一次次升级打怪的斗争。
而培养抗挫力其实就是培养孩子承担风险的能力,在孩子小时候,承担与他的年龄相匹配的风险:想爬树,那可能要承担摔下来的风险;想玩饭,那就承担饿了没饭吃的风险;想逃课,承担被老师批评的风险。家长不要着急为他们铺平道路,避开陷阱,只有如此,孩子在成人后,才不会变得玻璃心,一碰就碎。
关于
培养孩子的抗挫力
,咱公号也写了不少相关的文章:
18岁的人必须有能力赚钱和打理财务
孩子们如果不从事兼职工作,想要什么需要什么,就直接伸手向我们要钱,那么,他们将培养不出完成工作任务的责任感,学不会对老板和工作负责,不了解各种东西的成本,不知道如何管理金钱。
罗罗乱入:
Danny在选题会的时候分享过她小时候的经历,自己卖过玫瑰花,还去柜台当过导购,后来在大学的时候每年暑假找一个公司或者律所实习,还炒股,在别人都还只是学生的时候,她接触社会、接触工作、接触资本,用体力赚过钱、用脑力赚过钱、也用资本赚过钱。在《年薪百万却无资产,那是财商缺失掉的坑》那篇文里,提到的几种赚钱模式,她在毕业的时候已经有了深切的体会,所以会少走不少弯路。赚钱和打理财务带来的另一个优势就是很早就明白风险收益比,想要高收益,那就承担高风险,承受不了高风险,那就不要期望一夜暴富的高收益。人生很多选择归根到底,无非就是风险收益比。
钱的流动是最聪明的,让孩子能早点获得驾驭钱的能力,也就能早点得到驾驭人生的能力。
不过,财商一方面是思维方式的培养,另一方面也需要家长在行动上真的支持。我挺感谢六姥姥的,她二十几年前还是一个不知财商为何物的文艺女中年,却没有囿于世俗的观念而阻止我对财商的自我挖掘。
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二十几年前,初中毕业的暑假,在一个音像店,听着范晓萱《我的甜蜜》,我度过了那个夏天。当时我自己跑出去找工作,六姥爷反对,因为他认为我去给小商贩打工给他丢脸;但六姥姥却是支持的,虽然她认为学习成绩很重要,但我想去给品牌做促销小姐、去音像店打工、当兼职记者,她都支持,她觉得没有什么职业低人一等,只要能把事情做好,就不丢脸。
现在想来,我并不觉得当时兼职赚的那些钱给我生活能带来什么变化,毕竟一个月几百块(那时候公务员也就是几百)的工资,我是拿到钱就给爸妈弟弟姥爷买礼物的人,瞬间就没了。但在工作中培养的韧性,克服一个个困难后培养的信心,却是跟随我一辈子的财富。有信心胜任各种工作、面对各种生活的人,才有勇气永远谁都不依附,选择自己想过的人生。
Danny在公号已经写过几篇
关于儿童财商
的分享,大家可以点击链接温习:
《如何让孩子成年又成人》和热播剧《小欢喜》结合起来看,成绩垫底的方一凡可能是生活能力最强的一位,而磊磊这样的学霸反而会经常迷路,脑袋里也压根没有一根弦去想着自己在陌生的城市要跟紧人别走丢了。看电视剧看个乐呵,但是想想,如果生活中真的摊了一个18岁还迷路走丢并且不知道如何应对的孩子,当家长的也真是会操碎了心。
但是林磊儿18岁的这种状态,并不是孩子的错,家长如果在孩子小时候有意识的按照18岁清单去引导孩子,以林磊儿的聪明程度,那可能就是一个有很强生活能力的学霸了。这些引导,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之中,分摊在孩子成年前的整个阶段并不会耗费太多的时间精力,所以,从孩子小时候做起,何乐而不为呢?
在《
《小欢喜》没说出口的残酷: 疯狂的高考,从幼儿园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