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青藏科考发布十大进展,介绍了青藏高原科考的重要性和发现。青藏高原被称为亚洲水塔,储存大量淡水,但其变化对全球气候产生影响。研究发现,亚洲水塔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包括气温上升、冰川融化加速、湖泊数量面积增加等。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增加,并带来冰崩和冰湖溃决等灾害风险。科学家提出,通过减少碳排放、发展清洁能源和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应对气候变暖问题。
青藏高原是地球第三极,拥有全球重要的冰川和湖泊,研究其变化对全球气候有重要意义。科考发现亚洲水塔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亚洲水塔正在变暗,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化加速、湖泊数量面积增加。这些变化可能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率增加,并带来冰崩和冰湖溃决等灾害风险。
气候变暖导致亚洲水塔情况不容乐观,滋养了亚洲多个国家、地区的河流出现告急问题。科学家担忧未来亚洲水塔可能面临超过三分之一的冰川消失的风险。
科学家提出通过减少碳排放、发展清洁能源和植树造林等方式来应对气候变暖问题。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因为气候变暖是全球性的问题。
2024
年
8
月
18
日,第二次青藏科考“十大进展”在拉萨发布,在这次成果发布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代表科考队介绍了十大标志性进展。在
2017
年
8
月
19
日,我们启动实施了第二次青藏科考,组织了
2600
多队次科考分队,有
2.8
万多人次参与开展了覆盖青藏高原全域的科考。
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地球第三极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里拥有全球仅次于南北极的冰川,还分布着成千上万的湖泊,源源不断的冰水孕育了亚洲地区十多条大江大河。所以青藏高原也被称为“亚洲水塔”。
在科考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全球变暖影响下,这个亚洲水塔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在变暖、变得潮湿、变得更绿的情况下,也正在变暗,而亚洲水塔变暗,又将会引起地球系统过程重大变化。
而这一系列的变化又会导致亚洲季风环流调整,甚至会增加我国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所以,研究亚洲水塔的变化情况是非常重要的。
青藏高原的冰川、积雪、湖泊、河流储存了各种相态的水,这些淡水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水塔——亚洲水塔,
10
多条亚洲大江大河都发源于亚洲水塔的众多山系。“亚洲水塔”地表总储水量超过
10
万亿立方米,大约相当于黄河
200
年的径流总量。
源源不断的淡水资源流通过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印度河、恒河等庞大河流流向多个国家、地区,滋养了这些国家、地区。
然而,现在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亚洲水塔”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导致这些滋养了亚洲多个国家、地区的河流出现了告急的问题。
在过去这
50
多年时间内,全世界正遭遇前所未有的气候变暖问题,南北极、青藏高原地区的气温上升速度也相当快。有研究表明,在
1950
年
-2020
年,亚洲水塔地区每
10
年气温上升幅度高达
0.3-0.4
℃,这样的速度比全球平均气温上升的速度快很多。
持续的气温上升也导致了这个亚洲水塔的冰雪发育受到了影响,其中冰川的面积、储存量消失了接近五分之一。而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这些冰川融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研究人员发现亚洲水塔的湖泊数量越来越多了,面积也越来越大、水位也在持续上升。导致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气温上升,冰川加快了融化速度,导致水量的增加。
在
20
世纪
70
年代,面积超过
1
千平方公里的湖泊数量为
1081
个、总面积为
4
万平方公里,而在
2020
年,数量已经增加到了
1415
个,总面积也增加到了
5
万平方公里,而水量则增加了大约
170
立方公里。这其实也意味着固态的冰川在减少,液态水越来越多了,也就是亚洲水塔出现失衡的问题。
虽然湖泊数量、面积都在增加,进入下游河流的径流量也会增加,对于中下游地区来说,工业、农业、社会的发展都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然而科学家却开心不起来。
因为冰川加快融化速度,会导致包括冰崩和冰湖溃决等灾害发生频率增加。而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可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印度就已经初尝苦果了。
例如在
2021
年
2
月
8
日,由于冰川突然就发生了崩塌的情况,导致印度杰莫利地区有
2
个水电站出现决堤的情况,还引发了山洪,造成了严重的灾难。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统计了相关的数据,自
1980
年至今,亚洲水塔就已经出现超过
80
起冰湖溃决洪水灾害,其中有超过一半的灾难都是由于冰川出现崩塌导致的。而这样的情况,目前我们人类是没法阻止的,因为地球现在面临着气候变暖的问题,气温还在持续上升。
有研究人员预估,到
2100
年,亚洲水塔的局部地区的气温上升幅度可能达到
5
℃以上,这将会导致亚洲水塔可能会进入到超暖湿的阶段。
在这样的情况下,亚洲水塔冰川融化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到本世纪末,亚洲水塔可能会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冰川都会消失。伴随着冰川大量消失,带来的冰崩和冰湖溃决等灾害风险也会不断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