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京大学
这里是南京大学官方公众号。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我们为您带来最鲜活的南大资讯,邀您一同见证这所百年名校的厚重足印与前行目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南京大学

南大“再走进”央视!镜头聚焦下的南大故事

南京大学  · 公众号  ·  · 2025-01-09 22:49

正文



近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MG)持续关注南大。从校园精彩瞬间到波澜壮阔校史,从突破尖端壁垒到解决现实难题,从发展资助举措到时事热点聚焦,让我们跟随央视的镜头,共同走进那些与南大有关的故事





央视《我的大学》第一集《南京大学》


国之大者,南京大学挺膺勇担当




2025年1月2日《我的大学》第一集《南京大学》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教频道CCTV-10播出。南京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院士谭铁牛带领观众一起翻开这首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篇中颂唱了一百二十余年的诗,讲述南大人物和南大故事。


《我的大学》系列节目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和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等重要精神,用明快的节奏和富有创意的编排方式,设计了“高光合集”“硬核顶流”“超燃瞬间”“神奇课堂”和“新质赋能”几个版块,讲述了南京大学等9所高等学府的生动故事。

扫码即可进入央视频,随时观看央视《我的大学》第一集《南京大学》



南大专家提示


“虹膜写真”存在个人生物信息泄露风险



2025年1月5日,央视新闻报道了“虹膜写真”兴起吸引年轻人关注,即拍摄人眼的虹膜照片,经过后期渲染制作,得到一种看上去与众不同的写真照,有的还加工成饰品,做成手链、项链或者是挂件。


然而,“虹膜写真”存在个人生物信息泄露风险。南京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赵放在采访中说:“虹膜摄影是在可见光下对虹膜图像进行拍摄;虹膜生物识别是在近红外光照下对虹膜图像进行采集,主要依靠虹膜区域呈现的纹理结构的特征。若虹膜摄影能够清晰拍摄虹膜区域的纹理,那么是有可能通过拍摄的纹理结构完成虹膜识别。”

赵放表示,如果虹膜摄影中,关键的“虹膜区域”纹理拍摄非常清楚的话,是有存在个人生物信息泄露的潜在风险。但是通常来说,一方面,虹膜生物识别需要的图像清晰度更高,另一方面,目前使用虹膜识别的系统还会同时配合有活体检测系统。也就是说,进行虹膜识别的必须是真人而不是照片。



超算+AI


南大科研团队解锁地球生命演化“密码”



2024年12月21日,央视新闻报道了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唐卿研究员和沈树忠院士等联合中外多家科研单位,研究通过建立早期地球化石大数据,揭示了地球大约从20亿年到5亿年前早期生命多样性演化历程。该研究成果于2024年12月20日在学术期刊《科学》上发表


研究团队耗时六年时间,创建了目前国际领先的早期地球古生物地层数据库,并利用超级计算机和人工智能,首次绘制了地球大约从20亿年到5亿年前的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演化历史,定量勾画了复杂生命的起源、急剧增加、灭绝,再次急剧增加至现代生态系统形成的早期历史过程,成功建立起全球第一条早期地球高精度生物多样性曲线。这项研究填补了关于早期地球生物多样性宏演化的空白,为阐明早期地球生命起源和演化规律、探索地外生命是否存在以及宜居地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借鉴。


高校“花式”宠学生


南大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多元化课程


资助不仅体现在生活点滴,更重要的是专业的培养。对此,很多高校正在从“保障型资助”向“发展型资助”转变,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升心理素质、综合能力、文体素养等,更好地满足全面发展的需求。2024年12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报道了《高校“花式”宠学生》学生资助专题新闻,其中便提到了南京大学面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设心肺复苏等技能培训、艺术修养、体育锻炼等10多门系列课程。




新时代,学生受助需求从物质向更高层次、更多样化的精神和文化需求延展。南京大学自2010年起面向全校学生开设“雨花斑斓成长计划”系列课程,并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会设计相应的教学规模,在课程中加强师生交流;同学们在学习专业技能、实用技能的同时,能有效加强自身人文素养,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雨花斑斓成长计划”希望能够为每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南京大学这片沃土上发展自我、绽放自我提供有力支撑,助力同学们铸造多彩人生。



光伏+污水治理


“含绿量”节节攀升



近年来,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绿色能源普及的重要力量。2024年12月16日,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推出了以《光伏+污水治理:“含绿量”节节攀升》为题的报道,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张孝林接受采访。


张孝林在采访中介绍了科研团队在检测和去除光伏废水中的氟离子方面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常规检测手段只能检测出水中氟离子的一种状态,而实际上氟离子在水体中存在多种不同状态,团队针对光伏废水中的氟离子进行了深入研究,采用特殊化学方法成功检测出这部分氟离子。他们研发了一种复合纳米材料用于去除光伏废水中的氟离子。利用纳米材料去除氟离子的过程,如同将污染物“锁进笼子”,有效去除了废水中的氟离子。

从复合纳米材料的研发到去除氟离子的过程,凝聚了50多年的科研心血和持续努力。南京大学还搭建了产学研平台,加快新技术、新工艺的落地,推动光伏废水的绿色处理。



带着爱的辩题向幸福出发


南大学生辩论协会登陆央视频


2024年12月7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