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集受限较多、投资管理灵活、追求绝对收益……自国内私募业出现以来,种种特点使得私募基金运作偏向“精品化”,早期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多是“单核带队”,一家私募公司围绕一名核心基金经理经营。
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风格的市场,伴随着管理规模的增长,许多私募不约而同地增加了旗下基金经理的数量,以分担决策压力,提升策略容量,或增强公司业绩的稳定性。
在对冲基金发展历史更为悠久的海外,平台化运作也早已成为头部对冲基金的主流模式,包括城堡投资(Citadel)、千禧年(Millennium)、Two Sigma等巨头都是如此。
那么
国内目前有多少平台化运作的私募,头部私募平台旗下各基金经理表现如何?平台化运作的私募有怎样的特点和优势?
东方港湾领衔头部私募平台!
旗下绩优基金经理比但斌还出色?
根据私募公司旗下担纲基金经理的人数,我们可以初步将其区分为精品化运作(“单核”或“双核”)和平台化运作。需要注意的是,存在部分私募公司旗下产品并未披露基金经理信息,产品的投资决策人因而“隐于幕后”。
根据私募排排网资料,截至3月26日,近一月有业绩更新的4800余家私募公司中:
有超
2000家旗下仅有1名基金经理披露业绩;还有超900家旗下有业绩基金经理为2人;近900家旗下有业绩基金经理达到3人及以上;
此外还有近1000家公司旗下没有基金经理披露业绩(公司旗下有产品披露业绩,但产品未与基金经理关联)。
对比2022年末的数据,我们发现: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有近
900家私募公司基金经理数量增加,3700余家基金经理数量不变,只有不到300家基金经理数量减少。
具体来看,管理规模超50亿元的头部私募中,超过60家旗下有3名以上基金经理有业绩披露,可视为平台化运作私募,其中今年以来收益前10名如下。
东方港湾
今年来以
***
%(
点此蓝字查看收益
)的收益率位列榜首,延续了公司近期亮眼的表现。公司“掌门人”
但斌
前不久曾在社交媒体上表示,
“这两年东方港湾可谓‘群星璀璨’”,称旗下基金经理中有两人业绩比他还出色,不过“做的最出色的两位不希望公布他们的业绩”
,略显神秘。
东方港湾
披露的基金经理,包括
但斌
在内共有10名,其中在私募排排网近期有业绩披露的有4名,但斌今年来以
***
%(
点此蓝字查看收益
)的收益率居首。
而
但斌
所言,旗下做得比他还出色的基金经理之一,笔者推测
或
是
张留信
。该基金经理及其管理的产品曾在
2022年、2023年私募排排网多期业绩榜单上均有亮眼表现。
公开资料显示,
张留信
是北京大学理学硕士、清华大学工科学士。曾任职于长城基金从事行业研究工作,专注于汽车及新能源等制造业领域研究工作。坚持通过产业趋势、行业景气度及公司基本面分析,不断寻找优质公司。
平台化私募深度盘点!
头部私募平台股票基金经理业绩大曝光!
投研核心的数量对于公司运作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般而言,精品化运作的私募公司,投资决策主要由核心的一、两个人决定,公司业绩与个别人能力关联度极高,募资能力也是如此。
平台化运作的私募公司在投资管理、公司运营上有更多可能性,但也较为考验公司的选人、协调以及激励机制。根据公司协调管理旗下多名基金经理的方式,还存在两种差异较大的细分类型:多核型私募和团队型私募。
多核型私募是国内私募平台化运作的主流模式,即
聚合多名风格各异的基金经理,为基金经理单独发行各自管理的产品,基金经理共用公司品牌和中后台体系。
以行业龙头为例,景林资产、高毅资产、睿郡资产等都属于此类。这些公司或是曾以某位基金经理为核心,后续引入其他基金经理转型;或是创立目标就是打造私募平台,广纳人才得以成就;或是多名背景相近的基金经理携手创业。
根据私募排排网资料,截至3月26日:
景林资产
今年以来收益为
***
%,旗下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是蒋锦志和金美桥(二人共同管理「景林全球基金」),今年以来收益为
***
%(
点此蓝字查看收益
)。
高毅资产
今年以来收益为
***
%,旗下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是吴任昊,今年以来收益为
***
%(
点此蓝字查看收益
);
睿郡资产
今年以来收益为
***
%,旗下业绩表现最好的基金经理是王晓明,今年以来收益为
***
%(
点此蓝字查看收益
)。
团队型私募实行“多基金经理团队制”,这是海外平台型对冲基金较为通行的模式,是
由多名投研核心组成的团队共同负责产品的投资管理,擅长不同方向的基金经理协同互补。
例如主观私募中多个基金经理分仓管理同一只产品,负责不同的行业方向,以及量化私募中的“因子工厂”,都可归于此类。
老牌百亿私募星石投资就属于此类,从披露信息来看,该公司旗下多数产品是由江晖、郭希淳、汪晟、万凯航、方磊、喻宗亮6名基金经理一同管理。
对比来看,
多核型私募似乎更能发挥基金经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团队型私募则可以做到更加全面、均衡。
多核型私募固然时有“明星”耀眼,但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买产品却犹如做选择题,即使想All in平台中所有基金经理,需要投入的资金量也是问题。
当然,有时多核型私募和团队型私募之间的界限也并没有那么清晰——团队型私募的产品由多名基金经理分仓管理,而
一些多核型私募也会推出配置旗下多名基金经理的
FOF产品,例如前文提到的高毅资产,旗下基金经理韩海峰,实际上管理的就是高毅资产旗下FOF产品。
针对头部私募平台旗下多个以股票策略为核心策略的基金经理表现差异,笔者还进一步整理了(旗下股票策略基金经理超3名)「百亿私募平台股票基金经理业绩名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