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佛系、养生之后,第一批90后已经悄然开始“消费降级”了。
下午茶没有了,当减肥。出门公交+共享单车,再也不任性地出租车或滴滴了。没买新衣服,毕竟上班有工作服。新出了苹果也没买,旧的还能凑合。给家里人配置了保险,平均每年就要交一万多了,小病靠社保,大病靠商保。好久没去吃日料了,一顿500多可以买好多包尿不湿了。护肤品也不再追求大牌了,芙丽芳丝的深水+雅顿粉胶+薇诺娜的保湿乳。化妆品旧的还能用,反正我素颜,偶尔涂个口红显气色。健身卡也不办了,自己在家用keep。
——知乎答主@徐小胖要减肥
消费降级,首先从吃开始。晚饭吃意面?别了,还是重庆小面吧。听说公司旁边新开了一家地中海风格的餐厅?看了下价格,还是回家叫外卖吧。
其次是交通。早晨睁开眼,八点了!胡乱地穿衣,狂奔下楼,心急如焚,不然打车?这个念头立马就被拍了下去:万一迟到了还得被扣钱,居然还想打车?于是开始埋头在手机地图里规划“地铁plus小黄车plus奔跑”的最优路线。
然后是个人形象与生活管理。周末约老同学逛街,到了shopping mall,想到已经被自己刷爆的信用卡和负债累累的花呗,默默地飘过蒂芙尼、无印良品和雅诗兰黛,直奔楼上的名创优品、优衣库和ZARA。在楼下的Ole超市逛了逛,一想到有什么缺的日用品就打开手机里的拼多多寻找低价同款:9.9元包邮的卷纸,9.6元的20支装衣架……
而摸透了年轻人心思的却是商家。拼多多(团购平台)、名创优品(低价日用品店)和闲鱼(二手货交易平台),逐渐成为年轻一代的网购“新宠儿”。据统计,拼多多的月流水超过200亿元。在该平台,一支5.9元的眼线笔半年卖出了14万支;9.6元的20支装衣架四个月卖出110万个;13.9元10包的抽纸一年卖出358万件。在餐饮行业, “呷哺呷哺”将行业客单价100块以上的火锅生意,做到客单价50元以下,却实现了高达13.3%的净利润率,远高于味千拉面(6.6%)、翠华餐厅(4.9%)和小南国(1.7%)。同时;各大外卖app逐渐取代装潢精致的餐厅,成为年轻人觅食的首选。
消费还没有成功升级就渐见颓势。这一届年轻人,你们怎么不行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