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精读
跟着我,选好书,读好书,用好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壹读  ·  申公豹为什么说话总结巴? ·  3 天前  
新京报书评周刊  ·  《鸡蛋讲的故事》:将儿童视作与成人同样复杂的 ... ·  4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许知远歌单:似乎世界拥有一个锦囊秘籍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精读

掌控不了时间,你活该平庸一生

精读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8-31 07:00

正文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似乎都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重复中过活:重复地上下班,然后回家看剧刷朋友圈,有时深更半夜还在娱乐玩耍,不愿睡去。


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工作和生活依然在原地徘徊。随着年龄增加和社会竞争的加剧,你开始焦虑和无助。


你也试图改变,但做任何事又总是三分钟热度,不能持之以恒。


每到年底总结,你开始为自己一年的碌碌无为感到懊恼,或是感叹时间都去哪了……


可怕的是,如果你对时间仍没有概念,那么你每一年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要想摆脱这样的魔咒,脱离平庸,我们就需要对时间进行管理, 更为本质是自我管理和目标管理


在这一点上,《奇特的一生》的主人公柳比歇夫可谓自我时间管理之极致,他用了一生的时间来记录自己的时间花费。


刚开始,柳比歇夫并不热衷于管理和记录自己的时间,而是随着工作的深入,涉及的面越来越广,才开始有意识地管理时间。


因为他不仅需要认真研究数学,还有哲学。后来又逐步发现生物学同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他还需要懂文学,甚至懂音乐。


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他决定分门别类开始记录每项研究和工作所花费的时间,并不断总结和改进。


最终,他形成了一套 集时间记录、统计总结、未来计划于一体的时间统计法 ,也成为了非常卓越的昆虫学家、哲学家、数学家。


那么,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法到底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呢?


如何进行时间管理?


1
明确目标


柳比歇夫之所以56年如一日,对个人时间进行定量管理,都是源于其有强大的目标。


对于时间管理,最重要的不是寻找方法和工具,而是先反问自己“ 我的目标是什么,我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过上什么样的生活,以及我愿意为这个目标付出怎样的努力?


只有对自己有所了解,才能对时间有所管理。


对于制定目标,可以包括梦想、事业、技能、健康、家庭、理财等等各个方面,具体方法可参考 SMART原则


S代表具体 Specific


M代表可度量 Measurable


A代表可实现 Attainable


R代表相关性 Relevant


T代表有时限 Time-bound


SMART化的目标计划具有良好的可实施性,只有把目标SMART化,才能指导保证计划得以实现,然后设立年度、月度、每周的重大事件,再进行日程安排,做工时记录。


比如,你希望跑步健身,则应该制定每周跑步几次,固定每周几必须跑步,每次跑几公里,做好时间记录。


2
专注连续时间


柳比歇夫统计的时间都是纯时间(关于柳比歇夫具体的时间统计法,后面会说到),重要的工作应用连续时间处理,因为连续专注的1-2小时,往往是一天最高效的时间。


专注连续时间, 首先需要避免制定太过具体详细的计划表。 因为很难估计好完成某项任务的所需时间,一旦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容易导致计划落空,后面便会发现难以为继,于是放弃。


柳比歇夫平均每天真正有效时间也不过5-6小时而已,所以刚开始不要太高估了自己的完成进度。例如每周学习英文目标,则每天固定划出1小时进行单词、口语、听力、阅读、写作等方面的学习。


其次,要避免干扰、断绝电话、信息等,营造合适工作环境。


时间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它本质并不属于你的,不会带来产出。而你在规定时间内的注意力投入才是你所拥有的最重要的资源,这才是有价值的产出。


3
利用碎片时间


柳比歇夫对“时间下脚料”的利用是无微不至的,每一次散步他都用来捕捉昆虫;在无用会议上演算习题;出门旅行时看小部头书学习外语,英语就是他主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会的。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 碎片化的其实并不是知识,而是信息和时间 ,所以学习时间即使被碎片化了,学习过程实际上依然是长期持续的,而学会利用碎片时间在当下可谓是十分必要的。


像是看书,平常在通勤上下班时间或者闲暇时候,都可以进行阅读学习,将需要看一本书的时间,划分为几个小部分,其实并不影响知识的吸收,因为知识是系统化的,碎片化的只是其他东西而已。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柳比歇夫具体是如何通过记录时间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的。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


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可以分为三大块: 时间日记,统计总结,未来计划


1
时间日记


1916年,柳比歇夫开始记录时间开销日记,从未间断。时间开销日记的格式是: 日期+事件+花费时间,每天记录5~7行


例如:


● 乌里扬诺夫斯克。1964年四月7日。分类昆虫学(画两张无名袋蛾的图)——3小时15分。鉴定袋蛾——20分(1.0)


附加工作:给斯拉瓦写信——2小时45分(0.5)。社会工作:植物保护小组开会——2小时25分。


休息:给伊戈尔写信——10分;《乌里扬诺夫斯克真理报》——10分;列夫•托尔斯泰的《塞瓦斯托波尔纪事》——1小时25分。


● 基本工作合计——6小时20分。


2
统计总结


柳比歇夫根据时间开销日记,还要进行 每天小结 月度总结 年度总结


对此,柳比歇夫对他的时间进行了分类:


第一类工作包括中心工作 (写书、搞研究)和例行工作(看参考书、做笔记、写信);


第二类工作包括做学术报告、讲课、开学术讨论会、看文艺作品,不属直接科研工作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柳比歇夫认为,工作中的任何间歇,他都要剔除。因为他计算的是纯时间。


①每天小结


比如某天读了《消息报》、《医学报》,做了科研等其他工作,需要将做这些事所花的时间汇总,最后写上,合计几小时几分钟。


②月度总结


拿1965年的8月来说,第一类工作的总时间是136小时45分。其中包括了这些项目:


● 基本科研一一59小时45分


分类昆虫学一一20小时55分


附加工作一一50小时25分


组织工作一一5小时40分


● 合计:136小时45分”


③年度总结


每一年过去,柳比歇夫都要进行分析研究,将统计学的一切方法都用上,素材就来源于每个月的小结。


他的年度总结是篇幅浩瀚的报表,整整有一本,什么都有记录。以1938年为例:多少时间用于生态学、昆虫学、组织工作、动物研究所、基塔耶沃的水果研究所;多少时间用于同人们打交道、路途往返、家务,他都一一记录。


3
未来计划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