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本平台后,每天为您挖掘8篇历史史事
1916年11月24日,76岁的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Sir Hiram Stevens Maxim)爵士在伦敦去世。如果这世上少了他,至少会多出一百万男人。
一
5000名精锐祖鲁士兵,对阵50名英国士兵。
非洲津巴布韦,第一次马塔贝勒战役。祖鲁指挥官唯一没有搞清楚的是:50名士兵围着的4个铁家伙是什么?
不管它是什么,难道还阻挡得了五千战士的奋力一击?指挥官只想尽快结束这场实力对比过于悬殊的战争,他发动了攻击的命令。
5000人潮水一般地冲向在他们眼中正瑟瑟发抖的英国士兵。100比1的人数优势,就算一人捡一块石头丢过去,对方也会被砸成一滩烂泥。
然后指挥官就听到了地狱之门开启的信号,那是一连串清脆的“哒哒哒……”之声。4个不起眼的铁家伙喷出一串火舌,祖鲁战士们像割麦子一般倒了下去。
战斗确实很快就结束了:5000祖鲁士兵,能够逃跑的只有2000人。其余3000人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这是1893年,马克沁发明的机枪问世10年后,第一次用于战场实战。英国诗人兼爱国主义者海莱尔·贝洛克说:
“不管发生了什么, 我们已经有了马克沁机枪, 而他们没有。(Whatever happens, we have got The Maxim Gun, and they have not.)”
二
1840年,马克沁出生在美国缅因州的一个贫寒家庭。从小经历坎坷,做过马车作坊学徒、面粉厂工人和食品工人,跟高等教育从不沾边。他的前半生,基本没有涉足过武器和战争,他只是喜欢发明。到41岁时,他一共换了十几个工作,没有一个工作使他致富。
1882年,据说因为爱迪生的排挤,他不得不离开美国去欧洲开辟市场。当时欧洲人正疯狂地研制新武器,马克沁意识到这是极好的营利契机。于是他开始在伦敦哈顿花园街的一个小作坊里,靠自己动手制造的刀具、夹具和工具,发明起自动枪械来。由于缺乏专业知识背景,很多专家根本就瞧不起他。
当时的枪械都是非自动枪,子弹需要装一颗发一颗。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装弹速度的快慢,很多士兵还没有来得及填上第二发子弹,就莫名其妙地被击毙了。而且士兵在射击时,肩膀经常被火药的后坐力撞得青一块紫一块。
人人都以对此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而马克沁的天才在于:他把火药发射产生的能量,成功地转换成了供给自动连续射击的、源源不绝的动力。1883年,马克沁发明了第一支自动步枪,利用子弹喷发的火药后坐力,使步枪完成开锁、退壳、重新装弹上膛等一系列动作。这已经是枪械史上里程碑式的发明。
但马克沁的目标不是步枪。他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了这一原理,以长达6.4米的300粒帆布弹链取代了传统的一次一粒的供弹方式,采取水冷方式为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烫的枪管降温。1884年,世界上第一挺能自动连续射击的马克沁机枪问世,口径11.43mm,重达27.2公斤。此时距马克沁开始研制枪械,不到两年。
在第一次实弹演示中,各国均有代表出席,中国代表是当时的举国第一人——洋务运动代表、北洋海军创始人李鸿章。
在半分钟之内,马克沁机枪一口气打出了近300发子弹,这是前所未有的火力。即便见过再大的世面,李鸿章也目瞪口呆:“太快了,太快了!”
但他也发现这样的枪打起来爽,子弹消耗起来却也更快。当时财政捉襟见肘的李鸿章跟着又感叹:“太贵了,太贵了。”
不仅李鸿章消耗不起,当时的法国人和俄国人也认为马克沁机枪太浪费军火。买家大多都是一些探险家,出于防卫的需求和考虑而订购。
只有德国人,签下了相当数量的订单。后来的一战证明了他们的眼光。
三
在非洲的首次实战中一举成名之后,马克沁机枪的专利为马克沁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丧生在他划时代的发明之下。
1898年,英国在苏丹的恩图曼战役中装备了20挺马克沁机枪。20000名苏丹骑兵前来,留下15000具尸体回去。
1900年,义和团包围北京的外国使馆。使馆只用3挺马克沁机枪,就使得义和团无法前进一步。
1904年的日俄战争,虽然最后是日本胜利,但俄军装备的马克沁机枪却让日本人吃尽了苦头。
一个200人左右的日本连,准备袭击一个装备2挺马克沁机枪的堡垒。在日军进入300码范围内之后,俄军开始射击。2分钟后,200人无一生还。在旅顺的南山战役中,日军一天损失4400人。面对前所未有的伤亡记录,日军大本营最初以为报告多写了一个零。整个203高地攻坚战,日军伤亡超过9万人,许多连、排被马克沁机枪歼灭殆尽。
日军将领乃木希典巡视前线,发现许多日军匍匐在前沿阵地,冲锋号一响却无人站起冲锋,便奇怪地问指挥官:为什么号响了他们都还不动呢?指挥官回答:他们都死了。
由于资讯不发达的缘故,这场机枪战并未引起主流战场的重视。马克沁机枪真正大开杀戒的,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索姆河战役。1916年7月1日,14个英国师的士兵开始向德军进攻。他们面对的是12500挺马克沁MG-08式机枪。在指挥官的号令下,英军士兵成排冲锋,德军士兵扣动扳机。
一天下来,英军伤亡接近60000人。不仅是一战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天,也打破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单日伤亡纪录。11月18日战役结束,英法联军阵亡61.5万,德军阵亡65万。马克沁机枪的火舌下,有一百万人的冤魂。
整整一代欧洲男人,瞬间结束了自己的人生;整整一代年轻女性失去了结婚和作母亲的机会。仅仅在英国,就有两百万的单身女性孤独终老。
马克沁机枪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杀人最多的枪械。战役结束一周之后,发明者马克沁爵士在伦敦安然离世。
机枪给马克沁带来了滚滚财源的同时,还伴随着英国皇室爵位的尊荣。无论多少年轻的生命在消逝在枪口之下,他都看不到。这一点,在他研制速射武器之初就决定了:为什么要制造自动武器?因为它是极好的发财机会。
因为一个人想要赚钱,一百万人提前走向了死亡。
四
马克沁机枪杀人如麻的同时,战争形态也被永远的改变了。
《武器装备百科全书》说:“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从拿破仑时代起曾经使用过的战术完全没用了”。 在一战中,从坦克、装甲车到飞机、军舰甚至飞艇上都装有马克沁机枪。拿破仑时代的步兵线形冲击战术,面对以马克沁机枪为主体的火力网来讲,步兵冲击等于是送死。投入兵力越多,损失就越大。
正是马克沁机枪对战场的巨大的影响,使得另一些更先进的武器开始出现。坦克在战役临近结束时粉墨登场,而左右下一场世界大战的军用飞机也开始使用。这些超越了马克沁机枪的武器进一步加大了战争的残酷与复杂性,也使得更多生命变成炮灰。
纵观历史,能导致战争的进程为之改变、并能影响整个武器发展方向的,除了马克沁机枪之外,没有第二件武器可以达到这样的程度。马克沁死去数十年后,马克沁机枪在世界各国继续被大量改进和仿制。1935年,中国根据德国免费提供的图纸,制造定型了二四式重机枪,在抗日战争上大量使用。直到70年代末,这种机枪仍然出现在民兵装备序列中。
在马克沁机枪中,人类第一次运用了多种全新的机械构造。一百年后,如今的专业枪械研制人员,依然遵循着由马克沁首创的火药气体能量自动射击三大基本原理——枪管后坐式、枪机后坐式和导气式。
没人能否认马克沁的天才,但这是一种为人类自相残杀提供方便的天才。一挺马克沁机枪,就是一架效率空前的死亡收割机。
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以他特有的方式推动着历史前进。这种方式就是:双亲含辛茹苦数十年养育的生命,在他发明的机器面前,一秒即被终结。
退休后,马克沁依靠机枪的专利收入,在英格兰西北部的黑池建设了世界上第一座游乐场,安置了诸如电动转椅一类的大型游艺玩具。
如果他生在一个豪富之家;如果他资质平平、庸碌一生;如果他不去改进枪械,而是一开始就是去研究玩具——世界会不会比现在更好一些?
可惜历史哪有如果。马克沁降生的时候,没人知道这个婴儿其实是死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