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很多人说,山东虽是体育运动强省,但冰雪项目却是弱项。
如今,这个说法或许要改一改了。
在哈尔滨举办的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上,虽然比赛还在继续进行,但山东冰雪健儿已经结束了比赛征程,收获了3金4银2铜共9枚奖牌,书写下山东冰雪健儿参赛亚冬会的崭新历史。
而竞技赛场之外,山东作为中国冰雪产业的重要力量,正在将“冷资源”转化为“热经济”,展现出冰雪运动与产业协同发展的蓬勃生机。
一
本届亚冬会,山东共有9名选手入选了中国代表团,这也是首次有山东运动员站到亚冬会的赛场上。而在创造参赛纪录的同时,齐鲁冰雪健儿在赛事开始后带来了更大惊喜。
因谷爱凌受伤,替补出战的山东选手李方慧,在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决赛中,以95.25分的较大优势斩获金牌。这是本届亚冬会雪上项目首金,也是中国军团的首金。同时,李方慧的这枚金牌,也完成了山东亚冬会奖牌零的突破。
青岛运动员公俐本有希望在开赛第一天就站到最高领奖台。有些可惜的是,她和队友错失了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的金牌,在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项目上也是拿到银牌。但这些遗憾在第二个比赛日进行的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比赛中得到弥补,公俐携手范可新、张楚桐、王欣然,以4分11秒371的成绩夺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一圈落后于韩国队的情况下,公俐奋力完成超越,收获本届赛事中国短道速滑项目的第二金,这也是山东运动员在亚冬会历史上获得的第二金。
越野滑雪男子4×7.5公里接力决赛,由山东选手李明林和队友次仁占堆、宝林、王强组成的中国队拿到金牌,这也是继李方慧、公俐之后,山东健儿在亚冬会上夺得的第三枚金牌。
此外,山东运动员的另外三枚亚冬会银牌,则分别来自刘昊宇参加的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项目,于婧萱参加的滑雪登山女子短距离项目,以及于婧萱搭档毕禹新参加的滑雪登山混合接力项目。铜牌方面,曾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闪耀赛场的李文龙,这次在亚冬会与队友配合拿到短道速滑男子5000米接力铜牌;另外一枚铜牌来自刘建宾搭档索朗曲珍的滑雪登山混合接力项目。
山东运动员的亚冬会首秀无疑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这与山东积极响应“三亿人上冰雪”、持续加大力度巩固冰雪运动成果密不可分。每年一届的全省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搭建了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平台,全省各地不断健全完善的冰雪基础设施为广泛开展冰雪运动提供了保障。此外,冰雪消费季、冰雪嘉年华等活动也营造出了浓厚的冰雪运动氛围。
越来越多的山东人开始爱上冰雪运动,并走上冰场、雪场体味这项运动的快乐,这为山东冰雪运动的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源|济南卧虎山滑雪场
二
哈尔滨亚冬会的举办,再次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一股冰雪运动的热潮。从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到实现“三亿人上冰雪”的发展目标,再到如今的风靡全国,冰雪运动已经成为国内重要的运动项目。而山东的冰雪运动与冰雪产业,也在这股热潮中愈发引人瞩目。
冰雪装备模特走秀、国风醒狮、篝火舞会、滑雪滑板……在前不久的春节假期里,烟台龙口的山东南山国际滑雪场,游客们近距离体验了各种冰雪项目。系列冰雪主题科普展、冰雪装备展、冰雪项目体验展,都让游客们体验感满满。
山东是冰雪资源不算丰富且没有太多冬季运动传统的省份。然而,在北京冬奥会以及亚冬会等大型赛事的带动下,在短短十年间,山东不仅在冬季竞技体育上取得优异成绩,更在普及推广大众冰雪运动方面,取得了很多成果。
以哈尔滨亚冬会前后为例,山东省在此期间举办的以“活力冰雪 乐动齐鲁‘好运山东’过大年”为主题的系列冰雪赛事活动,从春节前就已经如火如荼进行着,并一直持续到3月份,系列赛事活动超过千余场,预计参与人数超过10万以上。数据显示,2024—2025冰雪季山东冰雪休闲旅游人数同比增长30%。春节期间,济南卧虎山滑雪场日均客流达2000人,冰雪装备销量增长超40%。冰雪运动已经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
琅琊勇士运动休闲公园游客体验单板滑雪 摄影|孙运河 王慧
国家体育总局最新数据表明,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3.13亿人,运动场地也从2022年的654块冰场、803个室内外各类滑雪场,增加到了如今的1912块滑冰场地、935块滑雪场地。
而截至2024年初,山东省已建成滑雪场、滑冰馆等冰雪场馆123个,场地面积超40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16亿元,覆盖从大众体验到专业赛事的多元需求。
比如烟台依托雪量丰富、存雪期长、雪质好的天然优势,孕育了7个滑雪场、2个真冰场,涉及冰雪产业的经营主体共42家,冰雪场地数量居全省前列;青岛藏马山滑雪场为滑雪爱好者带来首个滑雪夜场、首个公园滑雪道、首条独立教学道、首个S型雪圈道等独家体验。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山东冰雪运动的普及和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冰雪运动的激情赛场,正悄然转变为普通大众赏冰乐雪的休闲舞台。
三
冰雪运动带动了冰雪经济,而人们认知里的普通“冰雪经济”包括冰雪运动、休闲文旅等传统领域,目前来看,冰雪“大经济”应该还涉及冰雪装备制造、冰雪教育培训、冰雪文化创意等多个新兴行业和产业链条。这篇“大文章”值得好好做一做。
图源|经济导报
以冰雪装备制造为例,我国曾长期依赖于海外进口,特别是高端冰雪装备,几乎完全被国外品牌所垄断。近年来,中国冰雪市场不断扩大,国内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崛起,尤其是山东本就是体育器材生产大省。据统计,截至2023年年底,山东拥有冰雪相关企业410家,其中冰雪制造业109家、服务业299家,从业人员1.2万人。
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崭露头角的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曾参与冰雪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并自主研发了冰雪运动防撞垫系列产品、碳纤维雪地自行车及碳纤维滑板、滑杆等冰雪装备配套产品。目前,山东冰雪器材制造业初步形成威海冰雪运动器材、济宁冰雪运动服饰、德州仿真冰和滑雪模拟器等制造业集聚区,涌现出威海开泰体育、济宁建华中兴等一批细分领域领军企业。
2024年冰雪季,山东各地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快速增长,冰雪产品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冰雪运动产业链不断完善。截至2024年12月,全省拥有2000余家冰雪相关企业,位居全国第二。《山东省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将冰雪产业纳入重点发展方向。德州市、威海市等地出台专项政策,从资金补贴、人才引进、土地指标等方面支持冰雪企业。
十年前,或许没人可以预料到山东冰雪“冷运动”,有朝一日可以变为持续发展的“热产业”,成为带动地区文旅开发和经济建设的新动能。如今,“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在山东已成为现实。
来源:
“山
东宣传”微信公众号(ID:
sdxcweixin)丨主播:蔡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