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宏观对冲
通过研究全球宏观经济动向,完成全球宏观对冲策略,完成与之匹配的全球资产配置。宏观定位时空,中观寻找经济发展动向,微观观察。汇聚中国经济,金融与产业专家与精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宏观对冲

00:45 美国总统拜登就美国经济发表讲话

全球宏观对冲  · 公众号  ·  · 2021-02-06 00:00

正文

财经事件

21:30 欧洲央行副行长金多斯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主办的第20届德国研讨会上讲话

21:30 英国央行行长贝利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主办的第20届德国研讨会上讲话

00:45 欧洲央行执委施纳贝尔、欧洲央行管委默施、欧洲央行管委雷恩、欧洲央行管委霍尔兹曼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主办的第20届德国研讨会上讲话

00:45 美国总统拜登就美国经济发表讲话

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食品价格连续8个月攀升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由于食糖、谷物和植物油价格上涨,今年1月全球食品价格连续第8个月攀升,升至6年半来的新高。1月粮农组织食品价格指数为113.3点,环比上升4.3%,创下自2014年7月以来的新高。由于玉米价格飙升,1月谷物价格指数环比上升7.1%;食糖及植物油价格指数涨幅也较为明显,环比分别上升8.1%和5.8%;乳制品及肉类价格指数涨幅较小,环比分别上升1.6%和1%。


特斯拉Semi将在7月开始试产,2021年年底前生产2500辆

据外媒报道,一名推特博主表示,在过去几周内,他一直在与一家美国特斯拉(TSLA.O)供应商联系,该供应商正在为Model S/3/X/Y提供零部件。这家供应商已在去年年底开始生产Semi的相关零部件。根据供应商的说法,预计Semi将于今年7月开始试产,8月开始生产。因此,预计到8月将累积有350辆,到年底将有2500辆,2022年1万辆,2023年2.5万辆,2024年2.5万辆。预计今年年底前周产量将达到100辆,2022年底前周产量达500辆。


希腊新冠确诊超16万,专家吁重视防控变异新冠病毒

据希腊《中希时报》报道,当地时间2月4日傍晚,希腊国家公共卫生组织宣布,过去24小时,希腊新增1070例新冠确诊病例,累计确诊达160935例;新增死亡25例,累计死亡达5903例。3日,希腊病理学和流行病学教授齐奥德拉斯在议会发表讲话时警告称,如果应对不当,变异新冠病毒将会在希腊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占据上风”。在当天发表讲话时,他甚至同时佩戴了一个外科口罩和一个织物口罩,以此发出明确信息——必须高度重视变异新冠病毒。(中新网)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原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为气候特使

当地时间2月4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宣布,再度任命原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为气候雄心及解决方案特使(Special Envoy on Climate Ambition and Solutions),以期在2021年11月格拉斯哥气候大会前,开展更强有力、更具雄心的气候行动。声明中表示:“布隆伯格将支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工作,扩大和加强组建一个政府、公司、城市和金融机构的联盟,致力于在2050年之前实现净零排放。”(央视新闻)

英国将从2月15日起实施入境强制隔离措施

美国专家警告:新冠病毒变异株带来挑战 最“黑暗”日子或还在前方

据福克斯新闻当地时间2月3日报道,美国堪萨斯州发现该州首例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病例。至此,美国已有34个州发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病例。随着科学研究的展开,人类对于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了解正在逐渐加深,为此就有医学专家发出警告称,变异毒株将造成极大的麻烦,最“黑暗”的日子或还在前方。(央视新闻)

机构调查:超85%的分析师不看好美元前景

根据2月1日至4日对逾70名分析师的调查,所有支撑美元强势的因素预计都是短暂的。分析师对未来一年美元疲软的预测与1月份的调查基本持平。

超过85%的分析师(即73位分析师中的63位)预计未来三个月美元将维持在当前水平或下跌。

只有10位预计它会从当前的水平上涨。

38%的分析师认为未来三个月美元兑其他主要货币将较当前水平下跌,

48%的分析师认为将维持在当前水平附近,

仅14%的分析师认为美元会上涨;

44%的分析师认为未来三个月美元兑新兴市场货币将下跌,

43%的分析师认为将维持在当前水平附近,

仅13%的分析师认为美元会上涨

富国银行:预测1月非农增加6万左右,该数据将进一步表明,美国经济放缓已经成为过去

本周初请失业金人数数据显示了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另一个积极变化;富国银行(Wells Fargo)分析师表示,这些数据进一步证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复苏正在步入正轨。周五公布的1月非农数据可能进一步表明,美国2020年冬季经济放缓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富国银行认为,1月非农将增加6万人左右,这对984万的失业人数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但考虑到疫情发展、封锁措施和美国刺激计划等一系列因素,美国招聘出现恢复,将显示经济复苏正在回到正轨。

CNBC经济学家:美国1月非农料增加5万,失业率维持在6.7%

市场分析师Patti Domm指出,道琼斯(Dow Jones)的数据显示,经济学家预计,继2020年12月减少14万人后,美国2021年1月非农增加5万人,1月失业率预计将维持在6.7%。Domm表示,1月份的就业状况似乎比2020年12月份有所改善,但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的影响,以及酒店和休闲行业的情况。

高盛:美股牛市仍处于早期阶段

高盛表示,美股迅速回升至纪录高位,为华尔街开辟了新篇章,而新的牛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标普500指数从去年3月底部反弹迅速回升,投资者度过了新冠疫情导致的动荡,并着眼于更光明的前景。高盛表示,空前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支持在市场弹性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从长远来看,这将推动股市上涨。高盛首席全球股票策略师Peter Oppenheimer表示,我们相信,随着强劲利润增长的出现,我们仍处于新牛市的早期阶段,市场正从希望阶段过渡到更长的增长阶段。Oppenheimer称,在这个周期中,政策支持组合的变化也表明,有可能出现比自金融危机以来我们看到的通胀更高的环境的可能拐点。政权转移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推动牛市走高,并对市场领导地位也有重要影响。

OPEC+产油国已承诺继续消耗由疫情引起的石油过剩,而全球库存却继续减少,沙特阿拉伯保持供应亚洲的原油价格不变,同时提高给美国和欧洲买家的所有等级价格。 数据显示美国12月工厂订单表现强于预期,表明制造业底气足;美国国会有望快速批准拜登总统的1.9万亿美元疫情救助计划,这些因素都令市场感到鼓舞。瑞银在一份报告中说,伴随OPEC+将产量控制在需求水平之下的努力,2021年石油库存将会继续下降,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应可在未来数月提振消费并推动油价走高。

现货升水高企

OPEC+本周重申支持大幅度减产,以帮助降低庞大的全球原油库存。NYMEX原油期货和ICE布伦特原油期货六个月逆价差(现货升水)分别跳升至2.30美元和2.41美元的13个月高点,显示原油供应趋紧。迅速上涨的石油价格表明,下半年需要增加产量以制止全球库存下降,并满足与抗疫措施缓解重新迸发的出行需求,从而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消费需求。自2020年5月以来,全球石油库存已经减少了近6亿桶。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在1月12日发表的短期能源展望预计,今年剩余时间里库存将进一步减少1.4亿桶。尽管届时仍将比新冠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底水平高出几亿桶,但这已经衡量库存水平相对偏紧的基准了。

中海油产量和资本支出都将增长,提升行业景气度

① 中国海洋石油最新宣布:2020年,公司大力推动增储上产,净产量达到约5.28亿桶油当量,创历史新高。2021年,公司将进一步夯实储量资源基础,净产量目标为5.45亿至5.55亿桶油当量。2022年和2023年的净产量目标分别为5.9亿-6亿桶油当量和6.4亿-6.5亿桶油当量;

美国生产提速

石油生产商已经开始通过增加勘探支出和钻探计划来应对价格上涨。油田服务公司Baker Hughes表示,在短短五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石油钻井平台数量增加了123个(增幅为72%)。尽管与去年同期相比,钻机数量仍减少约380个。经验表明,钻机数量对价格变化的响应存在平均4-6个月的滞后,这会延迟决策、签约以及将设备移至井场安装的时间。迄今为止,钻机数量增加主要反映了2020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的价格涨势。从钻机开始钻探到新井开始商业运营的那一刻,通常还会有6到9个月的额外延迟。因此,在今年剩余时间内,产量可能会增加。上个月,EIA预测在2021年2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美国国内石油产量将增加近80万桶/天。

OPEC+全面掌控市场,瑞银料布伦特油价下半年达到每桶63美元的水平

① 瑞银在一份报告中说,伴随OPEC+将产量控制在需求水平之下的努力,2021年石油库存将会继续下降,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推进应可在未来数月提振消费并推动油价走高。

② 瑞银分析师Giovanni Staunovo在这份日期为2月3日的报告中说,瑞银预计布伦特原油价格2021年下半年和2022年一季度将分别达到每桶63美元和65美元。

③ 原油市场仍在OPEC+掌控之中,瑞银预计巴西、加拿大和挪威等非联盟产油国的产量只会有温和增长。

④ 沙特将2月和3月日产量下调100万桶的单边减产决定将可为市场再平衡进程提供助力,原油需求会比先前疫情反弹引发的悲观预期得到更好的维持。

⑤ 未来数月可能伴随疫苗接种人数增多而予以取消的出行限制应当有助于推动原油需求的复苏,使之在2021年下半年趋近每天1亿桶的水平,并使2021年的市场供应出现每日150万桶的短缺。

传腾讯音乐敲定投行安排赴港二次上市 计划募资50亿美元

腾讯音乐 (NYSE:TME)已经敲定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为首的投行推进赴港上市事宜,计划在年内完成上市,募集目标为50亿美元。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的银行加入承销团队,上市时间也有可能发生变化。在线音频流媒体巨头腾讯音乐于2018年12月完成美股IPO,当时以招股价下限13美元定价,总共募集约11亿美元,估值213亿美元。公司周四收盘价报25.22美元,总市值423亿美元。随着大量在美国的中概股因为估值、政策环境选择赴港二次上市并获得投资者热烈欢迎后,包括腾讯音乐在内更多的中概股启动了“回家”的日程。根据港交所最新修订的“同股不同权”上市规则,目前约有30-40支中概股达到市值、盈利等“二次上市”门槛。光是今年以来,就有哔哩哔哩、百度、汽车之家、唯品会等公司回港上市的传闻。再加上滴滴、喜茶、知乎、京东物流等明星股登陆港交所的传言,愈发集中的港股“中国新经济”板块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日渐受瞩目的投资机会。此外,在这些知名新经济企业背后的母公司或投资人(腾讯、京东、平安集团等),也有望在新股IPO浪潮下迎来新的估值提升机会。

众议院周三(2月3日)批准了这项预算措施。因此参议院民主党人需要通过一项预算决议,以启用一种名为“立法协商”(reconciliation)的立法工具,这可以使他们以简单多数通过拜登的救助提案。

大多数立法必须在拥有100个席位的参议院中至少获得60票才能通过。但现在两派各掌握50个席位,而共和党人反对民主党总统拜登的救助提案。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周四在接受采访时称,需要1.9万亿美元刺激计划,以缓解新冠大流行带来的痛苦,大批美国人仍处于失业状态,“即时在(2007-2009年)大萧条期间,我们也未曾推出这样大规模的刺激措施。我们需要确保人们有工作,至少要提供他们找到工作的桥梁。”

英国将从2月15日起实施入境强制隔离措施

根据英国媒体当地时间2月4日晚报道,从2月15日起,所有从新冠肺炎疫情高风险地区返回英国的英国国民和居民必须在政府认可的酒店隔离10天。英国文化大臣奥利弗·道登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采访时表示,政府“旨在”于2月15日实施新的入境强制隔离计划,适用于30个高风险“红色名单”上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最近发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株的几个南美洲和非洲国家。(央视新闻)

法国14%新增确诊为变异病毒感染 马约特将实施“封城”

法国总理卡斯泰当地时间4日表示,变异新冠病毒进一步在法国传播,法国已有14%新增确诊病例为变异病毒感染。法国海外省马约特疫情严重,将于5日起实施“封城”。(中新网)

美国专家警告:新冠病毒变异株带来挑战 最“黑暗”日子或还在前方

据福克斯新闻当地时间2月3日报道,美国堪萨斯州发现该州首例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病例。至此,美国已有34个州发现了新冠病毒变异株感染病例。随着科学研究的展开,人类对于新冠病毒变异株的了解正在逐渐加深,为此就有医学专家发出警告称,变异毒株将造成极大的麻烦,最“黑暗”的日子或还在前方。(央视新闻)

耶伦召开监管会议,表示要保护散户投资者

据悉,耶伦召集了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联邦储备委员会、纽约联储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举行此次会议。美国金融监管机构认为,在最近几周的交易波动中,美股和大宗商品市场的基础面仍保持“弹性”。 耶伦认为,当务之急是维护金融市场的完整性,确保散户投资者受到保护。 美国证交会和CFTC正在审查交易行为是否符合投资者保护和公平有效的市场要求。在狂热状态下,核心市场基础设施仍具有韧性。官员们还同意,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应该发布一份“有关事件的及时研究报告”。 这场争议是在1月底爆发的,当时散户投资者与强大的对冲基金发生了激烈冲突,将包括GameStop在内的几只股票推向了相反的方向。 这一冲突引发了人们对一些投资者是否参与了股价操纵的担忧。但当几家经纪自营商被迫提供高得多的抵押品,以支付突然波动的股票的大量买入订单背后的现金承诺时,争吵升级。这促使罗宾汉市场公司(Robinhood Markets Inc.)和其他面向散户交易员的经纪商暂停购买某些股票,这激怒了客户,并引发了不公平待遇的指控。监管行动是否有效引发质疑:在未来半个月美国将会有更多场讨论金融稳定性的听证会举行: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主席沃特斯计划在2月18日举行听证会,以考虑最近的市场动荡。即将上任的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布朗表示,他将举行听证会,但尚未确定具体日期。耶伦召开的这次会议给了拜登政府一个机会来证明,在两个国会委员会开始举行听证会后,他们对潜在的操纵行为和散户遭遇的不公平待遇表示了关注。虽然耶伦召集金融监管机构举行会议并发表声明要保护散户,但部分人士依然对主要金融监管机构能否出台相关监管行动表示怀疑。前亚特兰大联储主席Dennis Lockhart周四表示,此次散户逼空狂潮并导致Robinhood限制股票交易“令人担忧”,但他对主要金融监管机构能否出台相关监管行动表示怀疑:“我认为这可能只是一次探索性会议,或对总体局势的一个回顾。


【政经】

--中美关系:美国总统拜登称美国准备在符合其利益的情况下与中国合作

美国总统拜登周四称中国是美国最具威胁的竞争对手,但他说,美国准备在符合其利益的情况下与中国合作。 --《焦点》白宫称将审查包括美中贸易协议在内的特朗普政府实施的所有措施

美国白宫发言人普萨基表示,拜登政府将对前总统特朗普实施的所有国家安全措施进行审查,包括2020年1月签署的美中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美国官员暗示拜登政府不急于与中国交往

美国拜登政府周二释出不急于与中国交往(engage)的态度,官员称一旦美国与盟友及伙伴国“步调一致”,就会与中国进行交往。

--贸易将成为拜登对华战略的一部分,而非中美关系推动力--美国前贸易官员

美国前贸易副代表卡特勒(Wendy Cutler)表示,贸易将是美国总统拜登对华整体谈判政策的一部分,但不会像前总统特朗普任内那样,成为中美关系的推动力。美国参议院的三位对华强硬派议员呼吁总统拜登的美国商务部长被提名人雷蒙多(Gina Raimondo)明确,她是否会在任何情况下将中国电信设备巨头华为移出贸易黑名单。

--美国国务院称在对台问题上仍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美国国务院周三表示,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支持“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

--拜登政府希望推动军备控制,寻求中国加入--美国裁军大使

美国裁军大使伍德(Robert Wood)表示,拜登政府认为本周与俄罗斯达成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 Treaty)是着手解决相关战略问题的开始,并敦促中国加入削减核武库的努力。

--中国对美政策保持稳定性和连续性,愿与美共同推动中美关系向前--杨洁篪

美国拜登政府正式就职,中美关系正处于关键时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杨洁篪表示,中国政府对美政策始终保持高度稳定性和连续性,愿同美方共同努力,推动中美关系沿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轨道向前发展,同时也继续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中国总理: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大改革开放、强化科技战略支撑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座谈会表示,要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围绕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需求,加大改革开放,强化科技战略支撑,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中国国常会:部署完善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退出相关政策,提升市场主体活跃度: 中国总理李克强周三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称,目前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司法审查、货物贸易关税减让承诺表转换方案制定已完成,原产地累积规则实施技术准备取得实质进展,对协定涉及的701条约束性义务,85%已做好履行准备。

中国央行官员:2021年货币政策“不左不右”,运用存准率等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最新撰文指出,2021年货币政策要坚持“稳字当头”、不左不右;综合运用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MLF(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中国2月货币政策稳字当头,流动性调控审慎资金利率中枢提升

2021年第二期中国固定收益市场展望调查显示,2月货币政策仍然稳字当头,所有受访机构依旧预期2月存款基准利率持稳;2月虽有春节长假,机构仍无任何降准预期。未来三个月,机构亦一致认为不会降息降准。

PMI降至数月低点:中国宏观政策不会急转弯,温和退出是主基调

最新公布的中国1月官方和财新制造业PMI双双跌至数月低点,凸显经济回暖在疫情反复之下的脆弱性,以及出口面临的高度不确定性。经济复苏的基础尚不牢固,这或许有助于缓解市场对政策紧急转向的担忧。

疫情散发和进出口景气度下降,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创五个月低点

受国内局部疫情散发给生产生活带来扰动,以及前期圣诞季海外需求集中释放后进出口景气度有所回落等影响,中国1月官方制造业PMI在春节前后的传统淡季,季节性回落至五个月低点,产需两端扩张力度均弱于上月。

--中国数据:财新1月制造业PMI降至七个月低点,产出与新订单增势减弱

受国内疫情局部散发和进出口景气度回落等影响,中国1月财新和官方制造业PMI均跌至数月低点,其中前者创七个月最低,后者为五个月低点。在传统的春节前后淡季,中国经济动能趋弱也在预期之中,预计随着开春后气温回升、国内疫情消散后,制造业动能将再度改善。

--中国数据:财新1月服务业PMI降至九个月低点,疫情反复抑制需求

和官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走势一致,财新1月中国服务业PMI亦降至九个月低点52,主要是受国内新冠疫情反复的影响。尽管服务业依然维持疫情后修复态势,但扩张步伐已经大幅放缓;企业投入成本大幅加剧,但收费价格却出现回落。

--《分析》“就地过年”将打破中国传统春节“高消费+低生产”特征

新冠疫情多地散发促使中国政府大力呼吁“就地过年”,现实中看不到的重重隐形限制也让多数人断了返乡念头。分析人士认为,这将打破以往春节“高消费+低生产”的特征,理论上讲有助于增加有效生产时间,同时加快节后复工速度,对生产端带来正面影响。

--《综述》春节将至中国疫情防控临大考,对返乡人员“乱加码”就是“乱作为”

下周四就是中国春节传统假期,尽管疫情当下中国鼓励民众就地过年,但挡不住的思乡情仍使得诸多人选择回家,而人员流动性和聚集性强的特征也对疫情精准、科学防控提出更高要求,如何确保民众过一个有温度的春节也是对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考验。

--《热点聚焦》“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中国是否需要如此大规模核酸检测?

“我总共做了三次核酸检测,1月21日第一次,23日第二次,26日第三次,”家住北京市大兴区的侯先生说,“第一轮有的人可能做的晚,正好刚做完,第一次结果还没出呢,又碰上了第二轮,还是必须做。”

--《焦点》上海北京接连“筑坝”防资金违规入楼市,调控持续深化细化

2021年的首月,中国地方楼市调控就接踵而至,10日内至少已有四城收紧政策,上海1月29日针对居民信贷管理的强化更是将本轮调控推向高潮,分析人士多认为此举堪称重磅,若执行到位楼市将明显降温,北京市次日亦表示将就信贷违规入楼市进行自查,后续或有更多热点城市跟进。

--路透调查:中国楼市调控从紧、严守资金闸门,今年房价涨幅料收至3.3%

中国房地产市场去年展现出超乎寻常的韧性,岁末年初一线楼市更是急剧升温,但随之而来的严厉调控,意味着“房住不炒”的原则没有丝毫松动,政策更加精细深入。参与路透最新调查的分析人士预计,在常态化组合调控下房价上涨空间有限,预计今年全国住宅市场均价增势有所放缓。

--《焦点》中国出口强劲的另一面:“箱愁”仍是外贸企业抹不去的忧伤

2021开年已近一个月,“箱愁”依旧是中国外贸企业心头抹不去的忧伤。中国出口持续强劲的另一面,是外贸企业面临集装箱回流不畅、货物排队的无奈,业内普遍预计“缺箱少柜”的状况短时难解并将贯穿上半年,回归供求平衡仍需整个产业链的畅通。

--中国财政部:十四五中央财政安排逾百亿奖补资金支持千余家“小巨人”企业

中国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十四五”时期(2021-2025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100亿元人民币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中美、中加关系不确定性加强,中国企业对北美直接投资前景不容乐观--商务部

中国商务部最新就对外投资合作发布报告称,疫情在北美洲持续蔓延,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尚不明朗,中美、中加关系不确定性加强,未来中国企业对北美直接投资前景不容乐观,对美投资领域将有所缩减,高科技产业投资持续受阻,对北美并购将保持低迷。

--中国商务部:正就加入CPTPP相关事项开展积极研究,愿与各成员加强沟通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目前中国正在就加入CPTP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相关事项开展积极研究;愿与CPTPP各成员就有关问题加强技术沟通和交流。

--《焦点》中国大举采购法国与加拿大大麦,满足国内养殖业需求

中国着手采购下一作物年度的饲料用粮食,并已从法国和加拿大买下数百万吨尚未收割的大麦。中国已大手笔从海外采购粮食,用于国内的生猪饲养业。在遭受非洲猪瘟疫情重击并被迫宰杀数亿头猪后,中国生猪饲养业正在逐渐复元。

--中国央行:强化金融科技创新活动审慎监管,建设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

中国央行最新就金融科技召开会议表示,将深化监管科技应用,推动建设国家金融科技风险监控中心,构建风险联防联控体系;并要健全金融科技监管基本规则和标准,强化金融科技创新活动的审慎监管。

--中国央行1月开展376.7亿SLF操作创逾一年新高,月末资金紧绷激发需求

中国央行公告,为满足金融机构临时性流动性需求,1月对金融机构开展常备借贷便利(SLF)操作共376.7亿元人民币,发挥了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于维护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中国央行:继续加强存款创新产品监测管理,地方法人银行不得异地吸存

中国央行召开加强存款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要求继续加强对不规范存款创新产品的监测管理,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督促地方法人银行回归服务当地的本源,不得以各种方式开办异地存款。

--中国财政部发文规范地方债信用评级,要求存续期内每年开展一次评级

中国财政部发文规范地方债信用评级,要求信用评级机构一般债、专项债分开评级,并在首次评级后,债券存续期内每年开展一次跟踪评级,同时关注可能影响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重大事项,进行不定期跟踪评级,及时公布评级结果。该办法自3月1日起实施。

--中国银保监会开展保险资金运用全面风险排查,聚焦关联交易等--报载

上海证券报报导,银保监会近期就开展保险资金运用全面风险排查下发通知,要求各保险机构应聚焦保险资金运用的关联交易、信用风险、另类投资、资产质量等重点领域,横向到边、纵深到底,梳理2018年以来发生的各项保险资金运用业务。

--SWIFT联手中国央行设立合资公司,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入局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近期联手中国央行清算总中心、数字货币研究所等成立一家合资公司--金融网关信息服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信息系统集成,数据处理和技术咨询。

--深圳雄心勃勃向黄金金融中心方向迈进,探索设立黄金特色银行鼓励国际化

中国发展黄金金融的步调加大,深圳罗湖正雄心勃勃朝黄金金融中心的方向迈进。深圳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发文明确,探索设立黄金特色银行,支持在罗湖区探索设立开展黄金等特色业务的民营银行;鼓励保险机构依托上海黄金交易所试点探索保险资金,支持黄金珠宝消费券试点“数字货币”。

【固定收益】

--《分析》中国跨春节资金投放姗姗来迟,央妈不宠溺难有过年“大礼包”惊喜

距离春节长假仅余一周,中国央行的跨节资金投放才姗姗而来,14天逆回购在完全跨过长假后自然取代七天期。不论是操作节奏还是规模,均继续反映出央行的克制态度,节前提前续做2月MLF(中期借贷便利)等期望料落空,稳定流动性或将由逆回购独挑大梁。 --《图表新闻》境外机构1月“开门红”增持中国债券创新高,升值预期高涨添翼.

境外机构开年首月在中国债市即“开门红”,凭借中美利差及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减,增持中国人民币债券创下有数据以来新高。路透根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和上海清算所最新数据计算,今年首月境外机构债券托管量增加2,228亿元,为有数据纪录以来高位。

--《焦点》华夏幸福“爆雷”会否令中国信用债回春遇阻?

永煤违约阴云还未完全消散,近期中国房企--华夏幸福“爆雷”再度挑动投资者紧张神经。今年以来信用债一二级市场均已出现小幅回暖迹象,虽然资金面一度收紧施压,但表现已明显好于利率债,华夏幸福事件能否阻碍信用债“回春”势头?

--《图表新闻》中国1月地方债定位差异化初显,逾两成中标利率上浮超25bp

中国开年首月地方债共计发行3,623.3574亿元人民币,由于财政部至今仍未下达提前批次,故1月所发类型均为再融资。当月发行节奏相对清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发行结果差异化初显,多只债券定位高于以往常规25个基点(bp)的上浮幅度,其中大连专项债上浮达50个bp,内蒙古一般和专项债均为35bp,辽宁和青海亦有券种上浮39和35个bp。

--中国1月债券通成交5,883亿再创新高,受中美高利差及人民币看涨预期推动

中国债券通最新数据显示,1月债券通总成交5,883亿元人民币,再度刷新单月总成交历史新高,其中日均成交突破294亿元。考虑到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利差仍维持在逾200个基点(bp)高位,以及人民币汇率看涨预期等因素,境内债券吸引力依旧有增无减。

【外汇】

--《焦点》连升八个月后,人民币汇率在2月会否迎来转折期?

尽管年初监管层连出政策组合拳,1月人民币兑美元仍升值1.22%录得连八月涨势,人民币CFETS指数也一路攀升至逾两年半新高。不过市场人士认为,2月人民币继续升值动能或有所减弱,监管层也将继续适时控制升值节奏。

--中国外汇:12月服务贸易逆差环降两成创纪录新低,受运输逆差下降拖累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2020年12月服务贸易逆差87亿美元,较上月的109亿美元减少19.9%,逆差规模为该数据2015年公布以来最低值,主要是受到运输逆差额大幅下降拖累。

【证券/行业】

--《独家新闻》蚂蚁集团将把消费数据业务独立出来,或两年内重启IPO--消息

据知情人士透露,蚂蚁集团计划剥离消费信贷数据业务,对监管机构作出让步。这将有助于这家金融科技巨擘重启首次公开发行(IPO)。

--阿里巴巴50亿美元债需求强劲,未受监管担忧拖累

阿里巴巴称,周五已经完成大规模美元债发行交易,筹资50亿美元。投资者未理会该公司在中国正面临的监管审查。

--《焦点》海航集团虽陷危机,高品牌价值的海南航空可望吸引新投资人

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海航集团旗下的旗舰公司,尽管上周涉及一项破产申请、侵占指控、以及大规模资产减记,但该公司运营如常,且可望吸引新投资人。

--《独家新闻》中国一汽拟以72亿美元收购华晨中国,然后私有化--消息

据两名直接了解情况的消息人士透露,中国国有企业一汽集团考虑以大约72亿美元收购华晨中国汽车控股,然后再对其私有化。华晨中国是宝马汽车在中国的主要合资伙伴。

--《独家新闻》中国基因组学公司华大集团与中国军方在多个领域合作

路透从研究、专利申请以及其它文件中了解到,全球最大的基因组学公司华大集团(BGI Group)一直在与中国军方合作,从事呼吸道病原体的大规模检测到脑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

--被美国认定军方公司存在不公与错误,小米称已提起诉并要求撤销决定

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集团称,已在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地方法院起诉美国国防部和美国财政部,因两机构将该公司列入为NDAA认定的“中国军方公司”的决定中,存在程序不公与事实认定错误。 --快手首日亮相盘初较招股价飙升2倍,市值破万亿港元机构投资者急追货

中国第二大短视频平台--快手周五首日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盘初较招股价飙升2倍,市值快速突破1万亿港元,机构投资者急追货。

--中芯国际按国际会计准则第四季净利增1.9倍,今年收入目标中至高个位数成长

中国主要半导体代工制造商--中芯国际宣布,按中国会计准则其第四季净利为12.52亿元人民币,按年升93.5%;而按香港采用的国际会计准则,其第四季净利则为2.57亿美元,按年升幅1.9倍。

--中芯联合首席执行官表示,公司营收增长仍将受到外部制裁影响

--中国平安称对华夏幸福表内敞口总计540亿,将根据处置进程及时计提拨备

针对中国平安“踩雷”华夏幸福的问题,中国平安联席CEO谢永林表示,平安表内对华夏幸福的股权投资为180亿元人民币,表内债权投资为360亿元,共计540亿元,公司将会根据进程及时计提拨备。

--今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将增逾11%,中国5G手机份额料增至近六成--Gartner

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销售将增长11.4%达15亿部;随着5G更广泛应用加上更多5G型号手机推出,5G手机将带动整体手机的销售增长。

--股市狂热,中国共同基金吸引创纪录资金流入

随着散户投资者争相进入看涨的股票市场,中国1月流入新的股票基金和平衡基金的资金创下记录。

--中国去年黄金产量同比下降3.91%至365.34吨,消费量下降逾18%

中国黄金协会最新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黄金产量为365.34吨,同比减产14.88吨或3.91%。其中,中国黄金、山东黄金、紫金矿业和山东招金等大型黄金企业矿产金产量占全国比重达48.81%。

--中国航空三巨头齐预亏,受疫情“前所未有”冲击去年净亏或均超百亿

中国航空业三大巨头--中国国航、南方航空和东方航空齐发2020年度业绩预亏公告,净亏损或均超百亿元人民币,因全球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对民航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冲击。

--中国科兴中维已向国家药监局提交附条件上市申请并获受理

中国疫苗研发企业科兴控股生物旗下北京科兴中维已于2月3日正式向国家药监局提交附条件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

--康希诺称Ad5-nCoV疫苗III期临床无任何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可继续推进试验

中国康希诺生物股份公司称,其研发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腺病毒5型载体)(“Ad5-nCoV”)完成对4万余受试者的接种,中期分析显示成功达到预设的主要安全性及有效性标准,无任何与疫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SAE)发生,因此可继续推进Ad5-nCoV的III期临床试验。(完)

只有中美俄三国独立研制了中段反导系统:

中段反导这一阶段,导弹通常还会释放各种诱饵,因为没有大气层阻力,一些充气诱饵和真弹头信号在速度及信号特征上非常相似,拦截难度也非常高,是少数大国才能玩转的技术。 在弹道导弹三个飞行阶段中,中段飞行时间比较长,拦截窗口时间长,可进行多次拦截,拦截附带损伤少等特点。反导被誉为世界上最尖端的技术对抗。这是在不少大国积极发展战略反导技术的国际背景下,取得新战略平衡的重要举措,中国已经成功进行了多次陆基中段反导试验,说明中国这一战略技术越来越成熟。

中段反导技术复杂程度是非常高的,也是非常难的。首先是在这一阶段导弹已经飞出大气层,高度高,距离远,飞行速度很快,速度往往在10几倍甚至20几倍声速以上,需要研制专门的拦截弹,这需要高性能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和制导技术,技术水平一般的国家很难搞定。

这是中国官方第四次披露成功进行陆基中段反导试验。中国官方曾披露了五次成功进行的反导试验,但2014年7月23日的反导试验未公开是否为中段反导。前三次中段反导试验进行时间分别是2010年1月11日、2013年1月27日和2018年2月6日。2010年1月11日,中国在境内进行了首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2013年1月27日,中国在境内再次进行了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巧合的是,美国军方也在同日试射了“地基中段防御”导弹防御系统(GMD)拦截弹。

反导弹拦截技术按照拦截时机可分为三大类:

一是助推段反导,指在来袭导弹的助推阶段进行拦截,一般是导弹起飞后的数分钟内;

二是中段反导,即在弹道导弹的飞行中段,也就是在大气层外实施拦截的技术,中国此次陆基中段反导弹拦截技术即属于此类;

三是末段反导,指在导弹弹道飞行最后阶段,即来袭导弹重返大气层后或进入俯冲阶段时进行拦截。

2020年,世界防空反导系统发展继续呈现出稳步推进态势。

2020年6月,美国发布了2.0版到底防御体系架构,强化发展洲际导弹拦截能力。美国到底防御局发布了“下一代拦截弹”的最终建议征询书,正式启动“下一代拦截弹”的研制工作。

目前,美国是拥有类型最多、数量最多中段反导系统的国家。

陆基中段反导系统方面,命名为GMD系统从2004年开始部署,迄今为止,共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和阿拉斯加州格里利堡部署了44枚地基拦截弹(GBI)。2017年1月,美国政府发布了《导弹防御评估》报告,报告提到将为阿拉斯加格里利堡增加20枚GBI导弹,到2023年,美国将拥有64枚该型拦截弹。

海基中段反导系统方面,2020年11月,美导弹防御局成功进行“标准”-3 Block 2A导弹拦截洲际弹道导弹靶弹的试验。此次试验是“标准”-3 Block 2A导弹第六次拦截试验,也是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试验。

“标准”-3 Block 2A导弹由美国和日本联合研制的新型反导拦截弹,研制工作由美国雷神公司和日本三菱重工共同承担,日本公司主要参与导引头、轨控和姿控发动机、二级火箭发动机和蚌式结构头锥,研发总成本约为20亿美元。2020年8月,美国国务院已批准向日本出口73枚“标准”-3 Block 2A导弹,合同价值总额32.9亿美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