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世界上最早开始立法管控VOCs的国家。
美国VOCs的定义经历了前VOCs阶段、挥发性定义阶段和反应性确认阶段;
国际组织、欧盟、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VOCs定义以挥发性为主。
美国1970年
发布的《固定源排放的碳氢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控制技术》(AP68)未使用VOCs这一名词,使用了“碳氢化合物和有机溶剂”;
至20世纪70年代末
,美国EPA《污染物控制技术指南》(CTG)系列,首次提出了VOCs的定义为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碳酸铵之外,标准状态下蒸汽压大于0.1mmHg(1mmHg=0.133kPa)的碳化合物;
1987年
,美国EPA《新的臭氧和CO政策提案》,提供了一个不包含蒸气压限值的VOCs的模型定义,该定义为任何参与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但不包含甲烷、乙烷等11种化合物;
1989年
,WHO将VOCs定义为熔点低于室温而沸点在50~260°C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1992年
,美国EPA将 VOCs定义编入法典,指除CO、CO2、H2CO3、金属碳化物、金属碳酸盐、碳酸铵之外,任何参加大气光化学反应的碳化合物;
1998年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定义较为笼统,ISO 4618/1-1998定义VOCs为在常温常压下,任何能自然发挥发的有机液体和/或固体;
1999年
,欧盟VOCs指令1999/13/EC:VOCs指在293.15K温度下,蒸气压大于或等于0.01kPa的任何的有机化合物;
2000年
,德国DIN55649-2000标准(同ISO):VOCs指在常温常压下,任何能自然发挥发的有机液体和/或固体,一般都视为可挥发性有机物化合物;
2001年
,欧盟国家排放总量指令 2001/81/EC:VOCs指人类活动排放的、能在日照作用下与NOx反应生成光化学氧化剂的全部有机化合物,甲烷除外;
2004年
,欧盟Directive2004/42/EC :VOCs指在标准压力101.3kPa下初沸点小于或等于250°C的全部有机化合物;
2004年
,日本大气污染防止法:VOCs指排放或扩散到大气中的任何气态有机物(政令规定的不会导致悬浮颗粒物和氧化剂生成的物质除外);
2010年
,欧盟工业排放指令2010/75/EU :VOCs指在293.15k条件下蒸气压大于或等于0.01kPa,或者特定适用条件下具有相应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
(注:上文加粗文字为反应性定义的标准;其中,日本国家定义以挥发性定义为主,但基于VOCs的反应性排除了一些物质)。
我国对VOCs控制起步较晚,起初尚无VOCs的概念,主要通过监测分析方法判断以非甲烷总烃NMHC、总烃THC、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VOC等来表征;随着对VOCs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断加深,我国很长一段时间以挥发性来定义VOCs;最新的定义以反应性为基准,加以NMHC监测分析方法、行业排放源项识别/核算的方法来判断,增加了可操作性。
1999年
,中国《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T38-1999)定义NMHC指除甲烷以外的碳氢化合物( 其中主要是 C2~C8) 的总称。在规定的条件下,所测得的非甲烷总烃,是对于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有明显响应的除甲烷外碳氢化合物总量,以碳计;
2002年
,中国《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18883-2002)定义TVOC为利用Tenax-GG 或Tenax-TT采样,非极性色谱柱(极性指数小10)进行分析,保留时间在更有已烷和正十六烷之间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2007年,
中国《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胶印油墨》 ( HJ/T 370-2007) 及《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凹印油墨和柔印油墨》 ( HJ/T 371-2007)定义VOCs为在 101.3KPa 压力下,任何初沸点低于或等于 250℃的有机化合物;
2008年
,中国《合成革与人造革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 GB21902-2008) VOCs指常压下沸点低于250℃,或者能够以气态分子的形态排放到空气中的所有有机化合物(不包括甲烷) ,简写作 VOCs。引用的监测方法美国 EPA Method 18;
2009年
,中国《室内装饰装修材料溶剂型木器涂料中有害物质限量 ( GB18581-2009) VOCs指在101.3kPa 标准大气压下,任何初沸点低于或等于 250 ℃ 的有机化合物,同HJ/T 370-2007和HJ/T371-2007定义;
2010年
,中国《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 GB50325-2010) TVOC在本规范规定的检测条件下,所测得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总量;
2011年
,中国《环境空气总烃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HJ 604-2011) THC指在本标准规定条件下,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所测得气态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总量,以甲烷计;
2014年
,中国《城市大气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 VOCs) 监测技术指南》VOCs是指在常压下沸点低于260℃或常温下饱和蒸气压大于70.91Pa 的有机化合物;
2015年
,中国《合成树脂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2-2015)、《石油化工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1-2015)、《石油炼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1570-2015)定义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参与大气光化学反应的有机化合物,或者根据规定的方法测量或核算确定的有机化合物。后续更新的国标、地标也均采用此定义,至此,国内VOCs的定义在宏观上被确切定义。
免责声明:
所载内容、图片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及单位/个人投稿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END
长按自动扫码,加入VOCs减排工作站微信群聊大家庭
好文推荐(部分):
VOCs治理技术|行业(一):焦化行业全工段VOCs末端治理解决方案
VOCs治理技术|行业(二):煤化工行业甲醇储罐冷凝回收及蒸汽平衡系统解决方案
VOCs治理技术|行业(三):医药行业活性炭纤维吸附-蒸汽脱附回收甲苯工程实例
VOCs治理技术|行业(四):焦化行业VOCs治理市场分布解析
VOCs治理技术|行业(五):活性炭纤维吸脱附回收某化工企业车间废气中甲苯工程实例
VOCs治理技术|行业(六):国内制药工业VOCs治理标准及排放限值对比汇总
VOCs治理技术|行业(七):煤化工甲醇拱顶罐VOCs治理——甲醇三级冷凝回收
VOCs治理技术|行业(八):化工企业精馏塔VOCs逸散解决方案
VOCs治理技术|行业(九):煤化工行业储罐区VOCs治理项目设计难点及解决方案
VOCs治理技术|行业(十):焦化行业VOCs排放点位分类、污染物种类及排放特点
VOCs治理技术|行业(十一):半导体行业VOCs治理解决方案
VOCs治理技术|行业(十二):焦化行业VOCs逸散点废气收集方式
VOCs治理技术|行业(十三):医药化工涉VOCs废气主要来源及排放特点
VOCs治理技术 |行业(十四):焦化VOCs负压处理技术及存在问题
VOCs治理技术 |行业(十五):焦化VOCs负压治理技术解决方案
VOCs开放式技术讨论会(一):装卸、储运过程VOCs废气回收关键技术及安全防爆措施
VOCs开放式技术讨论会(二):等离子技术应用乱象及关键问题解析
VOCs冷凝回收撬装设备:国家标准对正压通风型防爆安全性的定性解析
污水池逸散的VOCs治理(一):反吊膜加盖方式的钢支撑及其结构特点
污水池逸散的VOCs治理(二):5种常见加盖废气收集方式对比解析
污水池逸散的VOCs治理(三):玻璃钢+反吊膜加盖后生物法设计实例
污水池逸散的VOCs治理(四):污水池臭气风量的核算
零基础入门VOCs治理工艺设计(1)——排风量计算
零基础入门VOCs治理工艺设计(2)——技术路线选择
零基础入门
VOCs治理工艺设计(3)——吸附法设计及几个注意点
零基础入门VOCs治理工艺设计(4)——催化法工艺计算
零基础入门VOCs治理工艺设计(5)——管道设计和风机选型
化工VOCs核算(一) |冷却塔部分:核算方法解析、对比及实例计算
化工VOCs核算(二) |污水处理站部分:核算方法解析、对比及实例计算
化工VOCs核算
(三) |设备动静密封点部分:核算方法及LDAR软件开发建议
化工VOCs核算(四) |储罐部分:固定顶罐大小呼吸核算方法及细节解析
化工VOCs核算(五) |储罐部分:浮顶罐核算步骤及排放控制措施
化工VOCs核算(六) |用Tank4.09核算罐区VOCs无组织排放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