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财富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新财富杂志官方微博 @新财富杂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限次重复博弈  ·  //@西峯_突然之间://@李迅雷:说明一下 ... ·  昨天  
21世纪经济报道  ·  DeepSeek突发:暂停充值!紧急声明 ·  昨天  
财经杂志  ·  十年间A股市值增长倍数十强公司 ·  3 天前  
首席商业评论  ·  雷军为何会公开惦念大S? ·  3 天前  
央视财经  ·  注意!明起,上调→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财富

金融界饿狼:9年前,负债200万的无名之辈,地下室创业,如今市值1024亿!

新财富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3-11 23:26

正文




有人说:董明珠过后,寸草不生!

但其实,在投资界,同样也有句话相呼应:九鼎过后,寸草不生!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金融帝国,能与黑石集团媲美?

来源:创业智库(ID:cyzk88) 静爷


9年前, 最初只有初中文化,负债200万的“无名之辈 老吴和老乡老黄, 在五道口一间地下室里开始创业。


如今, 老吴身价达175亿,连续蝉联新三板首富!


他创立的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机构遍布全国,市值超千亿的金融帝国!


这位老吴,就是中国金融圈最具争议性,最另类的私募巨头——昆吾九鼎董事长吴刚。




有朋友曾跟静爷开玩笑说:


见过饿极了的狼吗? 没见过,你应该去九鼎看看!


那里有一群狼,看到项目就“扫荡式”疯狂扑食……


提到九鼎,很多人对他“又爱又恨”!


有人说,他是“游戏规则破坏者”、“PE公敌”。


有人则惊叹于吴刚为首的九鼎团队! 每次都能成功的踏准时点,能够充分的利用资本市场来操作 在强敌林立,高手如云的激烈竞争环境,以极短时间内,迅速脱颖而出 ,成为PE巨头,创建了千亿金融帝国。


有人更是把九鼎称为 中国版“黑石” “一定有一个是错的!黑石集团和九鼎投资市值竟然一样” ,曾有媒体发文称。 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 黑石的资产管理业务和融资咨询服务闻名全球。其管理的资产规模已超过2000亿美元 ,2007年登陆纽交所。




这家神秘的金融巨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这位负债200万的“无名之辈”,是如何逆袭成首富的?


今天,静爷来为大家揭开九鼎的“真面目”!


从一个中专生,到证监会最年轻处长


吴刚,1977年出生于四川巴中。由于家境贫寒 ,最初吴刚只能去读中专,学的是食品与化工分析。 然而,但凡真正牛逼的人,都从不满足于自我。 他们都有着一颗不甘于平庸的心。 吴刚自然也是这样。 他不肯向这样的命运屈服、低头,因为这不是他想要的人生。 上进心强的他,在心里默默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一定要考上高中,一定要考上大学!唯有如此,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能改变贫穷的命运。




于是,中专毕业后,他一边在一个水泥厂当会计,一边努力自学高中教程。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最终成为学校历史上第一个上完中专,就拿到自考专科和本科学位的人。


也许,在众人看来,这样的人生已经很圆满了。 但在吴刚看来,这些还远远不够。 工作了两年后,吴刚又在为考研究生做准备,最终考上了西南财经大学。据说,吴刚考到西南财经才发现,“原来考研有这么多辅导书、培训班。”

读研期间,和许多人一样,他也曾为了摸索人生出路而去考证。结果研究生的两年时间,吴刚第一年考上了注册会计师;第二年考律师证,考了全四川第二名,同一个月里,他又拿下注册评估师。

研究生毕业后,吴刚来到了上海,他先是在闽发证券做了一年多的投行,期间还读了北大的在职金融博士。

后来,吴刚感觉投行领域不适合单干,又寻找其它的出路。这个时候他遇到了两个机会:一个是去易方达基金,当时易方达需要财务方面的专家;另一个机会是, 证监会在全国招考。吴刚选择去考证监会,结果考了全国第一。


在证监会,吴刚从最普通的科员做起,用了5年的时间,成为了最年轻的处长。


借了200万,两个“五无”青年,在地下室创业

2006年底,在中国股市爆发的前夕,吴刚意识到了原始股的赚钱机会。于是,他找到了刚从香港做访问学者回来的黄 晓捷。在北京西四环世纪金源大饭店咖啡厅坐下,告诉黄晓捷,PE能快速赚大钱:“你换个办法赚钱,去买原始股。”这次会面,两人一拍即合。


黄晓捷和吴刚都是四川人。2002年,大概还是吴刚读博、黄晓捷在五道口读研的时候,两人是通过一个在五道口就读的四川巴中老乡介绍认识的,这位老乡说:”你们都是比较疯狂的人,性格很像,应该认识一下。”结果,两人一见如故。



昆吾九鼎创始合伙人、总裁吴刚


如果说吴刚是证监会最年轻的处长,那么黄晓捷就是央行最年轻的处长。 但相比吴刚早年艰难、曲折人生经历,黄晓捷就比较“顺”了。2001年,黄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毕业,随即考上金融界的黄埔军校——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五道口)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曾在上海期货交易所从事过研究工作。两年后又考上五道口的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当到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校长助理(相当于副处长)。据知情人透露, 他在五道口的研究生和博士考试中,都是第一名,而且是有史以来的最高分。


另外,不为人知的是,黄晓捷还是中国证券业协会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命题委员会委员、中国金融理财规划师标准委员会教材组委员(投资分析),有多本金融专业书籍出版,包括证券从业考试的教材《投资分析》。


不过,当时两人虽身为处长,工资却并不高。据黄晓捷透露,刚创立九鼎时,“我们(黄晓捷和吴刚)当时很穷,一年工资也就挣五六万,另外七七八八赚点小钱,就想挣钱改善生活。”


2007年,两位“五无”青年在五道口租了一间地下室,创立了九鼎投资。黄晓捷回忆说,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创业的时候其实是借了200万。 总共凑了250万,从五道口的一间地下室、2名员工起步。


四处碰壁, 一位司机投了5750万!


他们就拿着几张纸,东奔上海、西进四川,寻找各地的民营企业老板募资。 但因为没钱、没个人品牌、没背景、没海龟光环、没成功历史,这一次筹集资金相当费劲。


新公司起步举步维艰。九鼎发展过程中,据黄晓捷透露,一个经典的段子是,2007年九鼎刚准备募集基金的时候,曾经去绍兴募钱,呆了两天,费尽口舌,没有募到一分钱,准备灰溜溜地回上海。


然后黄晓捷一个朋友觉得他们太可怜,就找一个车送他们去,车程有三个小时,黄晓捷和吴刚就在后面商量怎么把PE这个事情做好。


当他们到上海的时候,那 个司机突然回过头来说,你们这个事儿感觉挺好的,要不我就给你们投个几千万块钱吧。 吴刚和黄晓捷当场就惊呆了,他们以为对方是一个司机,原来这位司机是上海老板的朋友。


就是这样一个机缘巧合,在九鼎投资创立时,这位“司机”出资750万,成为了最大自然人股东。不久又出资5000万,成为上海昆吾九鼎的第一大LP。


经过三四个月的奔波,2006年末,他们终于成立了一家名为正道九鼎的创投公司。

从这个故事,静爷悟到一个“道理”:


假如融不到资,不要悲伤,不要心急!要试试多去打打车!多和司机聊聊天!说不定,哪位司机,就是你潜在“投资人”……


董秘被“忽悠”加入, 放弃年薪百万


拿到第一笔募资后,九鼎已从五道口的一间地下室奋斗走了出来,搬到北四环银谷大厦,租了不到10平米的小办 公室。两人也开始四处着手寻找项目,搭建团队。


由于两人都是四川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老家四川寻找项目,招募人才。在四川衡平信托(2008年更名为中铁信托),他们遇到了蔡蕾。



九鼎投资董事长 蔡蕾


蔡蕾本来是中铁信托的董秘。当时,由于九鼎整个团队都偏年轻化,彼此都不到30岁,于是请来四川中铁信托的副总裁来做总经理。这位副总裁头脑一热,还把公司的董秘蔡蕾也捎来了。


两三周后,热度褪去,副总裁和蔡蕾都回去了。


但是蔡蕾的严谨、细致、认真、负责给年轻的九鼎团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反复几次前往成都商谈后,蔡蕾放弃了百万年薪,正式加盟九鼎。 在他到九鼎的前三年里,他一直拿着税前两万月薪。之所以宁愿丢掉金饭碗,蔡蕾坦言“不想再给人打工。”


蔡蕾一到齐,九鼎“三剑客”也渐渐归位。 2009年,吴刚辞职正式进驻九鼎,从此九鼎发展逐渐步入正轨。


是“PE巨头”, 还是“PE公敌”?


创业初期,有一天,黄 晓捷和吴刚躺在五道口的宿舍里,黄晓捷看着天花板说:“什么时候我投到一个亿就好了。”吴强断然否定:“那不可能,投一个亿就要投50个项目,每个星期上市的项目都是你投的,不可能。”黄晓捷说:“后来我想想,也对。”



九鼎投资核心管理层团队,凭着一股狠劲,九鼎带着浓厚的草根气息闯入PE行业


虽然起步艰难,九鼎刚好赶上了A股的爆发期和2009年创业板的开闸。最初,九鼎的模式很简单,那就是大规模的扫荡式的抓取Pre -IPO项目,然后突击入股等上市,赚上市溢价的钱。用九鼎的话说,就是一套“农耕式项目开发模式”。


2008年四川地震后,为支持灾后重建,证监会一度向四川企业上市开启“绿色通道”,来自四川的吉峰农机和金亚科技正是在这一政策支持下迅速上市,为九鼎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九鼎也因此“一战成名”,声名鹊起。


尝到甜头的九鼎投资开始遍地撒网,重点捞鱼。


原本,PE是一个高端、精致的小众行业, 而九鼎却 学习生产汽车的福特公司, 引入制造业的方式,进行 标准化和专业分工,在PE行业引入了流水线模式 在各个省、区域找到合适的人员驻扎当地,负责联络和发现当地企业,跟当地政府、银行和券商等中介机构加强沟通。同时在北京建立庞大的研究所,对行业中的优质企业进行纵向筛选,以纵横交错两种方法“扫荡”全国的投资目标。


在这张精密的大网底下,很少有漏网之鱼。


在“扫街式”项目调研和“上市流水线”式的包装运作下,九鼎迅速成为令业界瞩目的另类“PE巨头”。 2010年,九鼎投资已经进入了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前十强。 但因为其凶悍的风格,也被贴上了 “游戏规则破坏者”、“PE公敌”等种种标签。2011年,九鼎募资规模便高达61亿元,到2013年底时投资项目已达218个, 并形成了被业界称为“PE工厂”的上市产业链模式。

“你要真正去分析九鼎的盈利模式,会发现存在很多悖论。”一位机构投资者代表表示, 九鼎的资本运作有两个特点,一是资本退出时机把握比较好,“一般总能在比较好的时点高位套现”;二是敢于用杠杆,“就是用最小的资产去赌最大收益”。

另一位投资银行人士表示,九鼎早期做PE时,就因为做法和大多数PE不一样“引来许多争议”。但在他看来,不管引起多大争议,九鼎的一系列运作确实给了资本市场“耳目一新”的感受。


“我认识的大多数圈里人都不喜欢九鼎投资,有人认为它太激进,人有认为它坏了规矩…… 不过,我觉得 九鼎有一点很值得思考,就是它敢于承担风险,敢搞一些惊世骇俗的手法。 ” 一位投行人士对九鼎投资如此评价道。


市值1024亿, 成为“新三板之王”!


然而,好景不长。 2012年IPO暂停,令高价囤积了大量投资项目的九鼎,迅速陷入困境。


由于前期私募管理协议中大多包括投资“保底增值”的承诺,因此九鼎所募集的基金实质上类似于某种“准债权”,如果不能通过上市博取超额收益,九鼎只能自行融资偿还到期退出的融资本息。

至2013年底,九鼎投资净资产不足5亿,资产负债率45.53%,当年经营现金流为-5800多万元,已明显陷入“入不敷出”的财务窘境。

在此背景下,九鼎投资利用自身在新三板挂牌之机 ,推出了被PE界视为“里程碑式金融创新”的基金份额换股权计划。通过这一“创新模式”,九鼎解决了前期PE项目投资者的退出问题。




2014年4月,九鼎投资登陆新三板,成为第一家登陆新三板的PE,并成为新三板市值第一股。 九鼎首创LP(有限合伙人)换股的新玩法, 仅两个月,其定增募资近60亿元,超过新三板之前多年定增融资的总和。


创业板的助力让九鼎投资第一次实现了逆袭,成为中国最大的本土投资机构之一。站在新三板的风口上,九鼎投资再次成为嗅觉敏锐的“狼”,在新三板开始玩得风生水起。

挂牌新三板后,九鼎投资大举投资金融业,并不断优化基础架构,通过互联网金融二次创业,开拓国际化市场,打造综合性资产管理机构。


2014年4月,首登新三板,增资35亿元。

6月,九鼎以每股750元高价发行300万股,第二次增资22.5亿元。

7月,设立包括“九泰基金”在内的多家分公司,踏入公募基金管理、劣后投资、个人风险投资等业务领域。

10月,出资约3.6亿元对天源证券进行增资,绝对控股并改名“九州证券”。同期在开曼设立九鼎国际GP公司,主要投资于美国房地产及海外资产配置基金。


除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外,九鼎目前在中国、北美和亚洲均设有办事处。旗下的其他主要业务公司还包括保险、九泰基金(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九州证券(证券公司)、昆吾九鼎国际(海外资产管理公司)、九信投资(P2P借贷平台)、中江地产、人人行科技(借贷宝移动互联网金融APP)等。


截至2016年11月30日,新三板共有9764家挂牌公司,其中九鼎集市值达1024.5亿,以超过第二名神州租车近600亿的绝对优势,稳坐“新三板市值之王”宝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