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说清楚食疗课讲什么,必须先说一下美食课。简单的总结一下。
美食课是从基本的美食理论开始讲,讲述美食对人的影响,讲述中国人的饮食理念以及基础的厨房安全、烹饪的基本概念等基础知识。
美食课依照节气开展课程,主要分为理论课和膳食课。其中理论课是徐老师美食理论的精华和总结,包含了
徐老师所传承的美食价值观、方法论以及经验
,为四季膳食的选择和搭配提供指导。而膳食课会根据节气,以君臣佐使的方式提供整套膳食的搭配,包括主食、若干菜品和汤。每个节气提供两套膳食搭配,一套是北方膳,一套是南方膳,以供同学们就近采买时鲜。膳食课会针对推荐的膳食搭配,教同学们如何烹饪。同学们在理论课学会如何选择和设计膳食,在膳食课中学会具体的烹饪,最后
达成能够依据时令饮食的学习目标,也就是看天吃饭
。根据地域提供南方和北方的膳食。也就是做到了应时、应季、应地。其中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传授中国人的饮食理念。徐老师系统的总结了中国人的传统饮食观,比如美食是以人为本,保持觉知;美食需要做到独立自主;美食需要传承;美食之道可怡心神;美食有法,要符合节奏等等。中国人传统的饮食观和西方以营养学为主的饮食观是有很大的不同的。这部分内容能让您领悟中国传统饮食观的内涵,更好地理解
徐老师希望每个人都能好好饮食的深远意义
。
如果说美食课是看天吃饭的话,
食疗课简单总结就是看人吃饭
。首先食疗课更加注重诊断。在美食课的阶段,大家只需要根据节气来对应选择这个节气的餐饮。而某个节气的膳食的设计是针对常人来设计的,也就是身体没有明显问题的人。这样的人可以仅仅根据天时来吃饭。那如果一个人的偏性比较大,只根据节气选择膳食就不够了,可能有些膳食就不适合他,需要做出调整了。
其次,食疗课是根据五臓六腑依次展开教学内容的。食疗课的教学目标是学习通过膳食调整人的偏性。
古代文献中记载有一种通过饮食调整身体的医生,叫做食医。食医会根据人的体质、根据地域、节气搭配膳食甚至饮品,这是非常高级的饮食文明。所以
徐老师特别希望通过食疗课把这种高级的、优秀的饮食文明继承下来,传承下去
。
食疗课会讲到臓腑的虚实寒热、各种正常和病理的表现,并设计出相应的调理膳食。食疗的调治原理和其他六艺是一致的,包括针刺、汤药、非药物治疗,都是先诊断,定位定性,然后根据病机病位,选择治疗手段。在食疗课中这个手段就是膳食。因此
学习食疗课其实就相当于学习了中医的藏象课、诊断课、中药学和方剂学。
让我们看一下之前食疗课学员完成的膳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