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此次星巴克“进店需消费”新政策还包括在店内增加禁止骚扰、暴力、威胁性语言、户外饮酒、吸烟和乞讨的标志。
星巴克北美区总裁萨拉·特里林说:“有必要重新设定对我们的空间应该如何使用以及谁使用它们的期望。”其高管们表示,顾客需要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员工们也对咖啡店对所有人开放的方式表示担忧。
这一新规是否会在星巴克中国门店实施?星巴克中国方面表示:
“目前星巴克中国门店各自管理运营,具体情况由门店自行决定,并没有强制要求不免费对外开放。”
对于星巴克新规定的实施,市场上也众说纷纭,不少支持者认为,星巴克作为一个经营场所,品牌方承担了高额的租金和运营成本,顾客在享受店内服务的同时,理应用消费来为服务买单。免费开放的策略,已导致部分星巴克门店人满为患,真正的付费顾客因此未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也有不少声音反应,星巴克的这一决策
,
会失去曾经的人文关怀和社区归属感,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变得不再那么独特和亲切,进而影响其市场地位
。
据业内人士之透露,此次星巴克政策的转变,是其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做出的抉择,
意图扭转客流量下滑和销售额下降的趋势
,吸引更多顾客。
众所周知,曾经的星巴克在中国就是咖啡的代名词。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期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强有力的对手。而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15日,全国咖啡门店总数
19.7万家
。瑞幸、库迪等咖啡品牌的崛起,对星巴克的市场地位产生了不小影响。
数据显示,2023年,
瑞幸
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星巴克,成为内地现制咖啡业第一,市占率达
19.5%
;截至2024年7月18日,瑞幸咖啡的门店总数已突破
2万家
,远超星巴克中国当时的
7306家
门店。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消费者习惯变化有关,一方面,在经济形势多变的背景下,消费者对
价格的敏感度
增加,瑞幸咖啡等通过推出“
9块9
价格”等优惠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另一方面相较于星巴克,瑞幸等在产品创新方面表现突出,能够快速推出各种
新颖的饮品
。此外新型咖啡
品牌营销手段
更具创新性,与热门IP、品牌联名合作夺得了大量消费者关注。
面对市场“内卷”星巴克方面曾表示,对打价格战不感兴趣。去年3月,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到访中国时表示,“
我们不做有折扣的公司,我们已经在市场上拥有了高端定位的认知”“我们不会低价”。
然而去年“618”期间,星巴克中国还是做了转变,239元可购得原价400元的“全家福32选10”套餐,原价33元的星冰乐经典咖啡(7选1)中杯也只需19.9元。
在不少电商平台上,星巴克也推出了折扣券、免配送费等优惠
。
2024年1月,星巴克与中国本土IP《大闹天宫》合作;2024年4月2日,星巴克与迪士尼经典IP《爱丽丝梦游仙境》合作,推出了三款全新风味拿铁……
那么,这样的决策是否带来了营收增长,又是否达到了预期?
财报显示,2024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6月30日),星巴克中国,净收入约为53亿人民币,
同比下降10.72%
。而瑞幸2024年第三季度的总净收入达到101.81亿元,单季度净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显然优惠活动、联名营销均不是星巴克中国实现业绩新增的关键点。
记者发现众多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吐槽,星巴克部分门店内占座吹空调、用个人物品抢位等现象频频发生,让真正需要位置的消费者无处可坐,“第三空间” 变得嘈杂喧闹,店内卫生间、垃圾桶等,清洁维护跟不上,影响了整体卫生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