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消费电子杂志社
《消费电子》杂志是由中国电子商会主管、主办的大型消费电子期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方新闻网  ·  价格大跳水,有人3天立省7000元!很多人忍 ... ·  15 小时前  
南方新闻网  ·  价格大跳水,有人3天立省7000元!很多人忍 ... ·  15 小时前  
南京新闻  ·  南京地铁发布出行提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消费电子杂志社

“不买不准进”,星巴克疑似威胁驱赶顾客?

消费电子杂志社  · 公众号  ·  · 2025-01-21 16:48

正文

1月17日有消息称,星巴克CEO布莱恩·尼科尔在给员工的备忘录中称,公司将裁撤部分岗位,不会影响店内团队。而此前,以“第三空间” 为品牌定位的星巴克北美地区宣布,将正式推行一项全新的顾客进店规则 —— 进店需消费 。一系列消息引发了广泛关注,使星巴克成为舆论焦点。



自 2018 年以来,星巴克一直允许人们在无需消费的情况下入店和使用洗手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星巴克对顾客的友好与关怀,也为公众提供了便利。然而, 新规定的实施无疑将对这一长期执行的政策产生彻底的冲击


据星巴克中国2024年财报显示,其营业收入约为 210.55亿元人民币 同比 下降1.4% 。在咖啡市场竞争白热化的背景下,星巴克正面临营收下滑的压力。那么,新政策是为了实现营收增长而制定,还是出于其他方面的考量?




进店需消费,星巴克新规引热议


据了解,此次星巴克“进店需消费”新政策还包括在店内增加禁止骚扰、暴力、威胁性语言、户外饮酒、吸烟和乞讨的标志。


星巴克北美区总裁萨拉·特里林说:“有必要重新设定对我们的空间应该如何使用以及谁使用它们的期望。”其高管们表示,顾客需要一个干净、安全的环境,员工们也对咖啡店对所有人开放的方式表示担忧。


这一新规是否会在星巴克中国门店实施?星巴克中国方面表示: “目前星巴克中国门店各自管理运营,具体情况由门店自行决定,并没有强制要求不免费对外开放。”


对于星巴克新规定的实施,市场上也众说纷纭,不少支持者认为,星巴克作为一个经营场所,品牌方承担了高额的租金和运营成本,顾客在享受店内服务的同时,理应用消费来为服务买单。免费开放的策略,已导致部分星巴克门店人满为患,真正的付费顾客因此未能享受到应有的服务。


也有不少声音反应,星巴克的这一决策 会失去曾经的人文关怀和社区归属感,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变得不再那么独特和亲切,进而影响其市场地位





能否以变应变,重焕市场活力?


据业内人士之透露,此次星巴克政策的转变,是其综合多方面因素考量做出的抉择, 意图扭转客流量下滑和销售额下降的趋势 ,吸引更多顾客。


众所周知,曾经的星巴克在中国就是咖啡的代名词。进入中国市场十余年期间,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强有力的对手。而近年来,中国咖啡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9月15日,全国咖啡门店总数 19.7万家 。瑞幸、库迪等咖啡品牌的崛起,对星巴克的市场地位产生了不小影响。


数据显示,2023年, 瑞幸 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首次超过星巴克,成为内地现制咖啡业第一,市占率达 19.5% ;截至2024年7月18日,瑞幸咖啡的门店总数已突破 2万家 ,远超星巴克中国当时的 7306家 门店。


业内人士认为这与消费者习惯变化有关,一方面,在经济形势多变的背景下,消费者对 价格的敏感度 增加,瑞幸咖啡等通过推出“ 9块9 价格”等优惠活动,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另一方面相较于星巴克,瑞幸等在产品创新方面表现突出,能够快速推出各种 新颖的饮品 。此外新型咖啡 品牌营销手段 更具创新性,与热门IP、品牌联名合作夺得了大量消费者关注。


面对市场“内卷”星巴克方面曾表示,对打价格战不感兴趣。去年3月,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到访中国时表示,“ 我们不做有折扣的公司,我们已经在市场上拥有了高端定位的认知”“我们不会低价”。


然而去年“618”期间,星巴克中国还是做了转变,239元可购得原价400元的“全家福32选10”套餐,原价33元的星冰乐经典咖啡(7选1)中杯也只需19.9元。 在不少电商平台上,星巴克也推出了折扣券、免配送费等优惠


2024年1月,星巴克与中国本土IP《大闹天宫》合作;2024年4月2日,星巴克与迪士尼经典IP《爱丽丝梦游仙境》合作,推出了三款全新风味拿铁……



那么,这样的决策是否带来了营收增长,又是否达到了预期?


财报显示,2024财年第三季度(截至2024年6月30日),星巴克中国,净收入约为53亿人民币, 同比下降10.72% 。而瑞幸2024年第三季度的总净收入达到101.81亿元,单季度净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


显然优惠活动、联名营销均不是星巴克中国实现业绩新增的关键点。


记者发现众多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吐槽,星巴克部分门店内占座吹空调、用个人物品抢位等现象频频发生,让真正需要位置的消费者无处可坐,“第三空间” 变得嘈杂喧闹,店内卫生间、垃圾桶等,清洁维护跟不上,影响了整体卫生状况。






平衡商业与顾客体验是良策?


事实上,在社交平台和媒体的相关报道中,中国的部分星巴克门店,“不消费赶人”的现象已屡见不鲜,争议不断。


业内人士认为, 星巴克此次新规定的出台可谓是一把双刃剑 ,其始终以提供优质咖啡和舒适社交空间为品牌定位,新政策或有助于改善店内环境和消费体验进而提升整体业绩。但也不排除竞争对手利用这一机会,吸引那些对星巴克新政策不满意的顾客,加剧市场竞争的可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