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ank资管
专注银行资管(理财),关注泛资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牛奶暖暖19 ... ·  昨天  
神嘛事儿  ·  我回答了 @Akonman的天使 ... ·  昨天  
第一财经  ·  超4200股下跌 ·  昨天  
第一财经  ·  TikTok网站恢复正常!在美应用程序商店仍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ank资管

成也委外,败也委外

Bank资管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7-05 12:34

正文

由于委外赎回,市场上出现不少“壳”基金。


原标题:部分银行委外赎回 债券基金二季度缩水逾2000亿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叶麦穗 广州报道


根据Wind统计,截至二季度末,规模在5000万份以下的债券基金有77只,与去年同期的20只相比,增长了近三倍。

银行“委外”赎回情况逐步浮出水面,刚刚公布完毕的基金二季末规模数据显示,债券型基金二季度的规模为1.74万亿元,相比一季度的1.99万亿元,缩水2450.78亿元,幅度达到12.32%。

业内人士表示,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下,机构投资者选择撤退,前期火热的委外定制债基遭遇赎回,目前债券基金中规模低于5000万份的“迷你”债基多达77只,其中规模最小的一只债基,仅有2万份。

银行委外 规模缩水

“成也委外,败也委外”,随着金融去杠杆,对接银行的委外资金开始出现撤退迹象。部分基金出现较大幅度的赎回,其中,工银瑞信恒享纯债、工银瑞信恒泰纯债二季度净赎回超过百亿份。

此外,兴业定期开放A、国投瑞银优化增强债券等8只债券基金二季度净赎回也超过了50亿份。

“刚刚有银行赎回了我们的专户,是到期不续作,大概规模有两三百亿。其实我们的产品收益还不错,全部都达标了,最低收益4.8%,最高的有5.7%。赎回客户主要是农商行和城商行。”华南一家基金公司渠道部的负责人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一家股份制银行市场部的负责人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坦言有赎回。“不过赎回采取阶梯式,不会一下子全部赎回,之前也都会提前告知基金公司,很少进行突然袭击。”

对于赎回原因,该负责人表示主要有两点,一是碰到金融去杠杆,资金面变紧,特别是季末需要应对流动性要求;其次则是上半年债市出现调整,相关产品的表现不佳,出于资金安全考虑,选择赎回。但是对于赎回量,负责人讳莫如深, “我们银行总体的委外量不大,因此赎回也不多。”

兴业证券固收分析师池光胜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如果算上通道的委外产品,整个委外的规模在10万亿到11万亿之间。其中90%的资产配置在债券等固定收益类产品上,10%配置在股市。“去年委外最为疯狂的时候是下半年,不少产品在10月到11月份建仓,刚好碰到债市见顶,出现了不少亏损。据我们了解,去年大多数委外资金的要求是要达到4.5%,但是能够达到此要求的产品,只占极少数。”

根据同花顺统计,整个二季度超过200只债券基金的收益为负,其中跌幅最大的债基,三个月下跌8.49%,29只债基的跌幅超过2%。“二季度流动性紧张,债券基金的调整幅度确实较大,一个季度8.49%,年化就是34%,不要说对于债基,即使对于股基来说幅度也不小。” 展恒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师李晓芳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保险资金或加大债基配置

由于委外赎回,市场上出现不少“壳”基金。

根据Wind统计,截至二季度末,规模在5000万份以下的债券基金有77只,与去年同期的20只相比,增长了近三倍。其中建信恒丰纯债的规模仅有2万份,公开信息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16年11月15日,募集有效认购户数为229户,成立规模为2亿元,是一只中长期纯债基金。

委外赎回的情况下半年可能仍会持续。针对于此,天风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煜辉表示,目前金融泡沫较为严重,“金融杠杆太高,市场非常拥挤。技术上讲,金融必须要降低杠杆,路况才能通畅些。通过金融监管的加强升级把一些金融监管盲点和空白全面地覆盖,把这些隐患统统掐死。银行系统的同业、理财两个领域的治理整顿已经逐步地升级,某种程度讲这实际上是一个逆金融自由化的过程,是一个金融重新回归到简单、朴素,甚至向原始回归的一个过程”。

李晓芳也表示,目前债市依然面临着委外赎回、到期不续、减少新发等动作。

但是经过二季度的“抽水” ,三季度的动能有所衰减,再加上市场对于经济“前高后低”仍然有一致性预期,基本面对债市形成支撑,对于债券后市保持谨慎乐观。

“去年三四季度是委外资金入市的小高潮,按照一年的期限来计算,今年下半年委外可能面临赎回的高峰。不过经过上半年的调整,目前信用债市场绝对收益率已较有吸引力的情况下,保险机构或加大债券资产配置,特别是举牌限制之后,保险资金也需要寻找出口, 其配置力量不可小觑。”一位第三方机构的负责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编辑:李伊琳,邮箱,[email protected]

延伸阅读——
【委外最新动向跟踪研究】委外基金二季度赎回压力有所增加,7月债市需等待“三支箭”落地

来源:微信公众号明晰笔谈


一、“委外”是本轮债市杠杆的重要融资模式,委外赎回压力到底如何值得关注

于2016年下半年开启的债市“去杠杆”至今进程已经近半,值得关注的是,除了5月理财创十年最大降幅,环比净下降1.6万亿元之外,作为之前债券牛市催化为债券泡沫的重要因素的委外基金规模同样也大幅下降。委外通常是资金来源机构作为委托方将资金委托给外部机构(管理方)主动管理的投资业务,操作方式包括产品及投顾模式两种。

我们统计了wind公开数据中“疑似”委外基金二季度的份额变动情况。本文将wind公布数据的公募基金(非货币型)中机构投资者占比99%以上的作为“疑似委外基金”。根据Wind数据显示,2003年以来以公募基金(非货币型)中机构投资者占比99%以上的“疑似委外基金”总共有634只,其中573只成立于2015年之后。

 

二、“委外基金”赎回压力不减,监管趋严去杠杆是主因

二季度“疑似”委外基金份额下降约11.4%,赎回压力较一季度有所增大。由于基金份额变化多在季报中公布,根据Wind数据显示,以2015年之后发行,且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99%以上的“疑似”委外基金来看,2017年第二季度合计基金份额净变化-1,075.76亿份,基金规模变化-1,133.26亿元;相比于3月末,第二季度委外基金份额降幅达11.4%,而一季度相比于去年底的份额降幅约4.41%,显示二季度委外的赎回仍在加速。此前有媒体报道,今年5月份出现了银行理财规模的较明显下降,该情况与本次统计的“疑似”委外基金赎回压力加大可以互相印证。

究其原因,4月以来,金融监管部门接连发布多个重要文件,旨在加强银行业风险防控,对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同业业务、投资业务、理财业务等业务中存在的杠杆高、嵌套多、链条长、套利多等问题开展治理。监管层对银行下发的多份监管指导文件,均指向银行同业业务,这对委外业务的影响将持续发挥效力。其中银监办发文从实践角度总结违规创新业务模式,尤其是“三套利”与“四不当”的全面细致程度令人咂舌,同业及理财业务是此次监管重点;银监会发文则注重从全局角度展示监管思路,弥补监管短板。银行委外业务是过去几年中国影子银行体系业务扩张的重点,且银行理财受益于债券上涨的资本利得盈利,是借助于委外机构实现的,随着监管趋严以及银行赎回委外动作的开展,可能对债券市场带来一定影响。

 

三、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的执行力度仍有不确定性,等待“三支箭”落地

货币与监管当局为避免去杠杆政策力度叠加引发新的风险,曾在5、6月采取了相对宽松的力度。一方面,6月央行释放大量流动性以保证市场流动性平稳跨季,例如央行在6月23日之前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超过4000亿元流动性,使得资金面较为宽松,流动性好转。另一方面从在监管层去杠杆的节奏和力度方面来看,银监会推迟银行上交自查文件的日期,对银行业“三三四”检查放宽自查报告提交的期限,对于自查时间仓促的部分银行业金融机构允许适当延迟自查报告的提交,监管稍显放松。这两方面原因使得市场对于监管的恐慌逐渐消散,6月之后债券收益率趋势下行,而近期央行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处于较高水平,截至7月4日已连续8个交易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六月份流动性如此宽松的局面很难延续,且七月前两周有7095亿元资金到期,在流动性紧张的预期下,国债收益率有所回升。

但是去杠杆尚未完成,6月的宽松政策环境,更多是为了防范敏感时刻的风险。未来去杠杆仍会推进,市场过于乐观的情况也许并非当局所愿意看到的。6月市场反弹后,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过度乐观的声音。流动性以及监管政策执行力度的放松使得部分市场机构甚至喊出“债牛”的口号,这种市场过于乐观的情况或许也非当局想要看到的,但何时重启监管尚未可知,而去杠杆进入下半场,目前温和去杠杆的政策依然会持续推进,目前的种种迹象可能只是将去杠杆、严监管的节奏略放缓,这样可能意味着后续会再度趋向边际收紧一些。

综上可见,货币政策以及监管政策执行力度方面仍存在不确定性。委外基金赎回情况与此息息相关,而政策并未转向,委外赎回情况可能尚未结束,债市依然承压。


债市策略:

二季度委外基金份额大幅下降,为去年至今降幅最大季度,监管趋严及去杠杆是主因,并与此前5月银行理财降幅相互印证。去杠杆进入下半场,未来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的执行力度仍有不确定性,委外赎回情况可能尚未结束,债市依然承压。

短期来看,7月上中旬,流动性回笼资金量较大,同时央行货币政策总体并未转向,与市场上“债牛”呼声博弈的结果或导致短期债市存在一定的风险因素。但中期内,“温和”去杠杆的政策导向,及处于库存周期和地产周期尾声的宏观经济下行压力,都会对资产端配债需求形成支撑,国债收益率出现大幅上行可能不大。

我们认为七月债市将会“前紧后松”,七月前期流动性冲击后,反而存在更好的配置时点,所以七月份可能属于“防守反击”的策略。区间方面,维持10年国债3.2%-3.6%的判断。


版权说明: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Bank资管》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交流、合作、投稿等事项请添加小编个人微信号:bankziguan03,或扫一扫下方二维码添加(添加请备注机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