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概述了2024年中国零售业的一系列重要并购事件,反映了行业结构调整的需求和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选择。文章主要描述了名创优品收购永辉超市、阿里出售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三只松鼠下场收购零食店、中华全国供销总社收购供销大集等一系列并购事件的新进展和影响。同时,也提到了其他零售企业如7-Eleven母企、步步高、梅西百货等面临的所有权变更或业务重组的情况。文章通过一系列关键点展示了中国零售行业的变革和趋势。
名创优品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可能推动线下零售业态的变革和自有品牌的发展,但也面临品类规模、供应链能力、运营管理等差异巨大的挑战。
阿里出售银泰百货、高鑫零售等线下零售资产,战略重心重新回归电商主业,意在守住基本盘,迎接新的竞争格局。这也反映了新零售在阿里内部的地位下降,传统实体零售业务并非公司核心业务。
三只松鼠收购爱零食、爱折扣等食品行业相关企业,意在整合供应链资源,拓展业务边界,推动零食行业的变革。这也是传统自有品牌零食企业加大对线下门店投入,与有实力品牌合作寻求新的增长点的体现。
供销大集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将加强在大宗商品贸易、商超零售等领域的领先地位。这也是海航集团实践新零售战略的核心平台的一次重要变革。
二手电商平台转转收购二奢电商平台红布林,双方面临压力下的各取所需。整合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提升行业标准化建设和消费者信任度。
京东完成收购沃尔玛所持的达达股份,显示出对达达的长期稳健发展充满信心,并重视达达在京东生态内的重要地位。这也是京东进一步深化与达达的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
步步高经历预重整后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重整计划解决债务问题,借助产业和财务投资人的资源助力业务转型与发展。梅西百货面临被收购的讨论和尝试,但至今仍未完成私有化进程,内部和外部压力并存。
2024年一系列重要并购事件成为行业变革的鲜明注脚,零售行业也迎来两极分化的时刻。来源/灵兽(ID:lingshouke)
2024年,中国零售业投资、并购高度活跃,这背后反映了行业结构调整的需求,也是企业应对市场变化的战略选择。尤其在实体零售领域,一系列重要并购事件成为行业变革的鲜明注脚。名创优品以62.7亿元收购永辉超市29.4%的股权。该交易完成后名创优品或将成为永辉超市第一大股东,进一步扩大其线下零售版图。
一是,在名创优品拥有绝对主导权的情况下,有可能把整个永辉所有门店都进行折扣化改造,形成折扣业态的发展;二是,名创优品的自有品牌和供应链体系与永辉的融合,推动名创自有品牌的增长。“但这两种可能讨论的结果也没有太大的优势和可行性。”
但也有质疑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种声音认为,名创优品是否具有这个能力。
永辉超市近1000家店多为上万平方米的大店,名创优品只是几百平的小店,两者涉及的品类规模、供应链能力、运营管理、组织流程差异巨大,永辉自身都很难做出具体有成效的优化和调改。另一种声音认为,名创优品自有品牌在自己的体系售卖能够有差异化和优势,但在超市以知名品牌销售为主的体系里,名创优品的自有品牌优势并没有那么有优势,反而会削弱名创优品现有店铺差异化的商品优势。
也有投资人认为,零售行业的优胜劣汰永远是残酷的。所有的动作回到最后都是为了商业链条的效率最优,效率高的碾压效率低的,没有田园牧歌只有黑暗森林。
如今,在收购消息的三个月后,名创优品入股永辉超市有了新进展,最近永辉连续三个涨停板,市值最高时达到591亿元,市值逼近600亿。
12月17日,阿里以74亿元的价格将银泰出售给宁波服装巨头雅戈尔,较此前估值大幅缩水百亿。这一交易再次引发市场对阿里新零售战略的关注,也被视为阿里新零售实验的终结。
2016年,新零售概念横空出世,阿里将其视为未来增长的关键路径。以盒马鲜生为样本,银泰商业和大润发等线下零售资产成为新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在阿里大举布局线下、推动消费升级的同时,拼多多凭借下沉市场迅速崛起,重塑了电商格局。新零售在阿里内部的地位随之下降,逐渐被边缘化。
2023年底,马云提出“回归淘宝、回归用户、回归互联网”的新战略,明确以低价和用户口碑重新抢占流量高地。新任CEO吴泳铭坚定执行这一策略,将资源集中于以淘宝为核心的电商主业,同时逐步剥离低效的线下零售资产。2024年2月,蔡崇信也明确表示,“传统实体零售业务并非公司的核心业务”。
从财务角度看,剥离亏损的线下零售资产不仅可以腾出资金投入核心电商业务,还能提升净资产收益率。线下零售业务较低的资产回报率,与阿里追求的高效增长模式格格不入。
至于此次退出,究竟是阿里在正确的时间进入线下零售却在错误的时间退出,还是一次及时止损、为主业“回血”创造更多空间,仍需时间检验。
但可以肯定的是,阿里的战略重心已重新回归电商主业,意在守住基本盘,迎接新的竞争格局。
2025年第一天,被传近一年卖身的高鑫零售,终于尘埃落定。
阿里宣布子公司及NewRetail与德弘资本达成交易,以131.38亿港元(折合人民币约123亿元)的价格出售所持高鑫零售(大润发母公司)全部股权,所出售股权合计占高鑫零售已发行股份的78.7%。
在这笔交易完成后,德弘资本取代阿里成为高鑫零售的大股东。这也代表着,阿里在摆脱线下零售这一非核心业务的路上更近了一步。
对于阿里来说,这实在是一场甩卖。2017年,马云率领的阿里巴巴高调入股高鑫零售,用224亿港元购买了其36.16%的股份。2020年,阿里巴巴加投279.57亿港元,将所持股权增加至72%。至此,阿里巴巴对高鑫零售的总投资为503.57亿港元。
但阿里在高鑫零售上的投资实际未能收获理想的回报,从2018财年至2023财年,高鑫零售的总销售营收、收入及经营利润均呈现出下滑态势,营收规模由2018财年的1013.15亿缩水到2024财年的725.67亿,并在2024财年(实际日期为截至2024年3月31日)出现史上最大亏损16.68亿元。
对于大润发来说,阿里的投资与扶持帮助其完成了数字化改造,并帮助其拓展了新业态,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而德弘资本的接手,又给了大润发开辟新发展道路的可能性。
10月29日,三只松鼠发布公告,拟投资不超过3.6亿元人民币,收购爱零食、爱折扣以及致养食品的控制权或相关业务及资产。其中,投资金额分别为2亿元、0.6亿元和1亿元。
同时,三只松鼠创始人章燎原通过视频号正式官宣与爱零食的合作,表示爱零食及其创始人将成为三只松鼠的事业合伙人,并以“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形容双方的战略合作模式。而爱零食创始人唐光亮则回应称,双方的合作目标一致,即“三足鼎立,三分天下,引领行业。”
从此次并购来看,三只松鼠选择的三家企业均属于食品饮料行业。爱零食是量贩零食连锁品牌,爱折扣主打折扣零售连锁,而致养食品则专注于核桃基地建设及核桃蛋白饮料的生产和销售。通过这次收购,三只松鼠意在整合供应链资源,拓展业务边界,并加速推动零食行业的变革。
这种兼并合作反映了当前零食行业的深度调整趋势。一方面,传统自有品牌零食企业正面临渠道压力,亟需加大对线下门店的投入;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型量贩零食品牌因生存空间有限,迫切需要与更有实力的传统品牌合作,双方通过资源互补寻找新的增长点。这种“强强联合”模式不仅为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将进一步推动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从今年到明年,零食行业的洗牌预计将持续加剧,竞争格局更加激烈,部分品牌或将被淘汰出局。由此之下,行业需走出“价格战”的困局,通过提升利润率实现健康、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3月29日,供销大集公告称,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统筹指导下,以总社下属子公司供销商贸、中合联、中合农信为平台,收购了上市公司供销大集的控制权。收购完成后,供销大集的实际控制人变更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2024年1月3日,供销大集发布公告称,与新供销基金的关联方中国供销商贸流通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合农信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合联投资有限公司签订了《供销大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协议》,供销商贸、中合农信、中合联作为产业投资人以现金13亿元合计购买26亿股转增股票。
本次投资完成后,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据悉,供销大集此前是海南海航二号信管服务有限公司旗下的A股上市公司。
作为海航集团实践“新零售”战略的核心平台,供销大集定位于“一带一路城乡商品综合流通服务运营商”,旗下公司主要业务涵盖中国集、酷铺商贸、掌合天下、大集供销链、大集金服及民生百货等。
本次交易也将同步加强和巩固供销商贸在大宗商品贸易、商超零售、综合市场开发等领域的领先市场地位。
9月23日,二手电商平台转转与二奢电商平台红布林宣布达成战略协同,未来将全面整合,共同推动二手奢侈品与时尚商品市场的发展。
这次并购标志着转转从2022年的投资方,正式成为红布林的全资收购方。
此次整合是双方在各自赛道面临压力下的“各取所需”。红布林作为二奢电商的明星项目,曾赶上行业红利期备受资本青睐,但近年来却陷入困境。二奢电商的“中间商”模式与奢侈品品牌定位天然冲突,加之行业鱼龙混杂、消费体验难以保障,用户信任度持续下滑,资本市场对其失去热情。
行业内,全球最大奢侈品电商Farfetch因财务问题被“贱卖”,寺库也因经营不善被强制退市。
转转同样面临存量竞争压力。在二手电商“三足鼎立”格局中,闲鱼背靠阿里,爱回收依托京东,而转转则有58同城支持。为了寻找增量市场,转转不断拓展品类,而红布林的加入正补充了其高价值品类的短板。
对于红布林,这次并购提供了更多资源和抗风险能力;而对转转来说,则是业务边界的延伸。
然而,整合能否成功,关键在于转转能否提升行业标准化建设和消费者信任度,实现1+1>2的效果。此次合作既是商业协同,也是对二手奢侈品市场未来的一次探索。
9月17日,美股公告显示,京东已完成收购沃尔玛所持的达达股份,持股比例超过60%。
据悉,增持达达集团显示出京东对达达的长期稳健发展具有充足的信心,认可达达未来前景,重视达达在京东生态内所处地位,并期待进一步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
达达长期以来一直是京东生态的重要一环,也持续受益于来自京东生态的广泛赋能。
今年5月,达达将旗下即时零售品牌京东小时达、京东到家全面整合升级为“京东秒送”品牌,加速全面融入京东生态,统一京东在即时零售领域的业务形象,持续优化用户体验。
达达与沃尔玛也保持了多年良好合作,双方各自在既定的战略目标上也都取得了稳定成果。
对于此次交易是否影响双方的合作,达达内部人士表示,该交易只是股权投资层面的变动,达达与沃尔玛业务层面的关系不受影响,双方仍旧是彼此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未来也期待继续保持稳定的合作和长期的业务往来。
作为全球最大便利店品牌7-11的母公司,Seven & i Holdings(柒和伊控股,以下简称“7&i控股”)在去年至今都在经历史上最重大的所有权之争。
2024年8月,加拿大零售巨头ACT提出5.4万亿日元(约2600亿人民币)的收购要约,试图控股这家拥有超过8.5万家便利店的集团。
同年11月13日,连锁便利店巨头7-Eleven的母公司Seven&i Holdings宣布,已收到来自创始人伊藤家族的非约束性收购提案。
据彭博社此前报道,该交易预计将达到9万亿日元,资金来源包括多家银行、创始人伊藤家族和伊藤忠商事,值得注意的是,伊藤忠商事也是全家便利店母公司。其中,伊藤忠商事、伊藤家族及现有投资者将出资3万亿日元的现金和股权,而三井住友金融集团、三菱日联金融集团和瑞穗金融集团等日本大型银行将提供6万亿日元融资。
如果此次交易最终达成,这将成为日本企业史上规模最大的管理层收购案。
这意味着,Seven&i正在考虑通过管理层收购(MBO)的方式,来抵御此前加拿大便利店巨头ACT提出的收购方案。
截至2024年12月底,收购大战进入关键阶段。7&i控股成立特别委员会评估两项提案,但在12月的董事会上,委员会指出“双方提案均存在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7-11母企面临易主危机,但短期内应该不会对中国区的便利店业务造成直接影响。7-Eleven在日本方面在中国设立了全资子公司,负责品牌授权事宜,这意味着即使母公司发生变化,中国市场的运营模式和服务质量预计仍将维持现状。
在经历近一年的预重整后,步步高的重整计划终于取得实质性进展。
7月1日晚间,步步高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其十四家子公司已收到湘潭中院送达的《民事裁定书》。法院裁定批准了《步步高商业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十四家子公司重整计划》,并终止公司及其子公司的重整程序。这标志着步步高正式进入重整计划的执行阶段。
根据裁定内容,步步高及其十四家子公司将按以下方式清偿债权:职工债权和税款债权全额清偿,无任何调整;有财产担保债权以现金和留债清偿;普通债权则以现金、转增股票等方式清偿。
数据显示,步步高及其子公司债权总额超过580亿元。其中,有财产担保债权116.3亿元,职工债权2.29亿元,税款债权1.12亿元,普通债权463.4亿元(经管理人初步审查确定)。
此外,步步高此次重整计划共引入17家投资人,包括4家产业投资人和13家财务投资人。产业投资人分别为白兔集团、外贸信托(联合中化农业)、湘潭电化产投,以及物美集团与博雅春芽的联合体。这些投资人将为步步高提供资金支持,同时带来各自的资源与优势,助力步步高的业务转型与发展。
通过此次重整计划,步步高不仅解决了债务问题,还借助产业和财务投资人的资源,为未来的业务优化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也显示出步步高在转型过程中,正努力探索更为创新和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梅西百货在2024年经历了多次关于其可能被收购的讨论和尝试。
从年初开始,由地产投资公司Arkhouse Management与全球资产管理公司Brigade Capital Management组成的投资者财团对梅西百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提出了多个不同金额的收购要约。
2024年1月21日,该财团提出了58亿美元的私有化收购要约,但这一提议被梅西百货拒绝了,理由是“估值过低”,并且认为这不符合公司的最佳利益。随后,为了表达他们对于梅西百货的信心以及实现转型的决心,两家公司在3月初将报价提高到了66亿美元,即每股24美元的价格。
然而,即使是在提高了报价之后,梅西百货依然保持谨慎态度,并未立即接受新的条件。
同年7月初,投资者财团再次上调了他们的报价至大约69亿美元,每股出价达到了24.8美元,试图以此来赢得梅西百货董事会的支持。这次提价反映了收购方愿意为达成交易而做出的努力,同时也表明他们看到了梅西百货潜在的价值所在。不过,即便如此,梅西百货方面仍然显得犹豫不决,直到7月15日左右,公司最终宣布终止与上述激进投资团体之间的私有化收购谈判。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段时间里,梅西百货不仅面临着来自外部投资者的压力,内部也在经历一系列变革。
截至2024年7月中旬,梅西百货并没有完成私有化进程。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影响,梅西百货将继续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战略,同时也要应对来自同行和其他零售商日益激烈的竞争挑战。
对于这样一个历史悠久的品牌来说,如何在新时代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将是接下来一段时间内的关键问题之一。
来源/灵兽(ID:lingshouke)
⊙文章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物流指闻立场,转载此文章需经作者同意,同时注明作者姓名及来源。如有异议、建议或合作需求,请联系微信logvip56↓↓↓更多信息请点击“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