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雁南归,又是一年秋分至。
《春秋繁录》中记载: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在这一天,白昼与黑夜均分时刻,寒凉与暑热并行人间。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它有种尘埃落定、岁物丰成的丰腴之美。
诗人左河水曾在《秋分》中这样赞美道:
秋分的美,顺应了天地的平衡之道,离不开大自然“半”字的妙用。
而我们也应从浓淡相宜的秋景中领悟到:一半一半,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
01
成绩:一半机遇,一半努力
秋分,是收获的开始。
这时候,瓜熟蒂落,稻谷归仓,一派热闹的丰收图景。
但这些农作物的成熟,不仅仅是农民们辛勤劳动的结果,同时也是大自然的馈赠。
对于农民而言,天旱、洪涝、冰雹等自然灾害,随时都会给农作物带来极大的损害,从而影响收成。
所以他们时常感慨:
人生,亦是如此。
唯有勤勉与机遇并驾齐驱,未来才能行稳致远。
诗人余秀华,出生时就患了严重的脑瘫,这导致她行动不便,说话也不太利索。
高中毕业后,她和一个农民工结了婚,可丈夫动不动就打她。
在日子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余秀华尝试在诗歌中寻找生活的乐趣。
无论白天工作有多忙,她总会抽出时间来阅读诗歌,感想写满了一本又一本的笔记本。
渐渐地,她也开始尝试写诗歌,并坚持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创作。
仅仅两年时间,她就写了两千多首诗。
一次偶然的机会,《诗刊》编辑刘年在网上读到了她的诗,瞬间眼前一亮。
随后,他便在《诗刊》的公众号上,推出了一篇文章:《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位脑瘫患者的诗》。
没想到,“脑瘫诗人”的这个标签,彻底捧红了余秀华。
不久,余秀华便出版了《摇摇晃晃的人间》《月光落在左手上》等大热诗集。
而她本人,也成为了继海子之后,中国诗集销量最高的诗人。
曾国藩有言:
所有的成功,其实都是自身拼搏和机遇的结合。
它不是一个静态的结果,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机遇未到时,勤学苦练,韬光养晦;
好运来临时,善抓机遇,该出手时就出手。
一以贯之的努力,再加上珍贵的好运,会让你事半功倍,人生也将大有可为。
蛰居的小虫察觉到天气变冷,便果断藏入穴中,以防寒气入侵。
一旦发现任何让友情降温的行为,不妨凉薄一点,保持棱角与锋芒,学会自我保护。
两人把酒言欢,聊得很尽兴。看在彼此的交情上,齐白石毫不犹豫地提笔为他画了一幅。
要知道,当时齐白石的画价格不菲,但他对于好友的请求还是分外上心。
没过多久,李徽之又来求画了,并且他这次还指定要一条大鲤鱼。
齐白石依旧没有任何怨言,满足他的要求,认真完成了此画。
可是,李徽之隔三差五便来求画,而齐白石的其他朋友听闻此事后,也纷纷上门来讨要。
齐白石不胜其烦,思考良久,他在门口贴上了这样一张字条:
从这之后,虽然朋友们还是会来求画,但都会遵循齐白石的规矩。
少了人情纠葛后,齐白石和朋友们之间的关系,反而更加亲近了。
生活中,对待那些有情有义的朋友,你付出一腔真心无可厚非。
但你也要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对你的热情礼尚往来。
一份盲目的热情,只要被有心之人利用,最终就会惯坏了别人,委屈了自己。
秋分时节,正值农作物丰收的时刻,象征着努力的成果和美好的收获。
而在婚姻中,想要获得幸福和快乐,离不开责任感与包容心。
莫言和妻子杜勤兰结婚时,按照当时的标准,需要准备三件套:自行车、缝纫机、手表。
婚后,莫言去了部队工作,家里大事小事都落在了杜勤兰身上。
她毫无怨言地辞去棉纺厂工作,承包了所有家务和农活。
1987年,莫言因作品《红高粱》而获得了众多荣誉。
“你和你妻子的文化层次不对等,交流上有障碍,迟早会决裂。”
他看到了妻子的包容和奉献,也准备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为了避免这些言论影响到妻子,他直接向部队申请了住房,把她接来身边生活。
在生活中,莫言给了她最好的照顾和疼爱,事事都和她有商有量。
莫言的这番举动,让杜勤兰感到无比欣慰,两人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好。
“每一桩幸福婚姻的背后,都离不开两个人对彼此的包容和忍耐,也离不开两人的共同努力和成长。”
婚姻,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它需要两个人携手相伴。
很多夫妻都默认只要有“爱”,就能拥有一段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婚姻。
殊不知,最好的夫妻关系,是始于爱情,终于责任与包容。
用担当建立起信任,用宽容培养出和睦,才是婚姻长久持续的秘方。
节气匆匆轮转,更迭转眼之间,季节的脚步已行至秋分。
在这个秋色氤氲的节气,自然万物都在顺应时令的变迁。
此时,我们才方知,为人处世的大智慧,莫过于一半清醒,一半糊涂。
但是,如果以后这些人遇到工作安排、提拔重用等事,我就可能被自己的情绪左右,而不能公事公办。”
吕端深知,烂事不纠缠,大事不糊涂,才是处世的最佳准则。
后来,宋太宗病重,大内总管王继恩想要趁机废掉太子,谋权篡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