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讨论了近期市场的持续震荡和调整,指出市场分裂加分化,行业和板块轮动速度快。文章强调市场短期调整可能结束,未来可能有向上波动。提到宽基指数如A500ETF基金的受欢迎程度及其规模扩张速度惊人。文章还讨论了市场参与者的心态和疑虑,以及如何避免被市场波动影响情绪和决策。最后,作者提出了投资中的三个关键要素:低位、确定性和重仓,并强调了理解这三要素的重要性。同时提醒注意不确定因素,如政策变化等可能影响市场的不确定因素。
提醒注意不确定因素如政策变化等对市场的影响,并强调了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的重要性。
这段时间市场不是一直在持续震荡调整么,很多人应该已经感受到,
短期暴涨以后
《
亏钱的速度太快了
》这个事情了吧。
过去一段时间市场的特点是分裂加分化,行业和板块轮动速度也非常的快。
可能到现在为止,如果没赶上九月末那几天暴涨,在国庆节后面激动追进去的很多人都挨揍了,而且还被揍得不轻。
好消息是经历了这段时间的持续震荡,市场短期的调整可能快要接近尾声了。
从现在这个时间节点到十二月这段时间,我们随时可能会看到有意外向上的波动出现了。
不过经历了这段时间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这里很多人被揍怕了以后,后面会不会行情再起来也踩空。
可能普通人应对这种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宽基指数,比如A500ETF基金(512050)
之所以会关注这类宽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方对A500这个指数的重视程度都很高。
在目前这个市场缩量的时间节点,可能增量资金进入最多的就是和A500挂钩的宽基产品了。
从九月底指数发布到现在也就不过两个月时间,整体规模已经突破了2000多亿元。
想想当初沪深300从2004年底发布,直到十年之后的2014年,规模才达到两千多亿。
你说这个规模扩张速度有多惊人,而且后面这个趋势可能还会延续,增量资金大概率还会源源不断的进入到这个指数。
另外在这段市场的调整期间,和身边朋友聊天的
时候,还
发现一个特别普遍的现象。
那就是很多人总是想寻找百分百的确定性,而且很喜欢看到市场波动以后去猜测引发波动的原因,而且很想寻求一个解释。
比如说上周五市场突然大跌一百多点,很多人就想搞清楚为啥突然来了个大跌。
再比如国庆前的时候市场不是突然连续大涨,很多人又想搞清楚快速上涨的动力是什么。
总会有这种想法是因为很多人没想明白,收益这东西本身是对风险的补偿和定价。
也就是说想要有超额收益,是需要承担一定风险才能获的。比如你去做买卖就是承担风险的同时,也可以赢得更大的利润。
上班就是相对确定的一条路径,风险老板承担你自己不用承担风险,也没办法获得超额收益。
从某种意义上讲,自己成功做过生意、做过老板的人从性格角度,其实更适合做投资。
原因也很简单,其实做生意和投资一样,都是需要承担中间不确定性的风险,来获取超额利润的。
在一件事情还没有完全看清楚,只是能看到大趋势或者大框架出现的时候,你就必须要开始下注了。
因为下场比较早,这期间你可能持续投入以后,还得忍受挺长一段时间不赚钱带来的煎熬。
这里可能很多人要说了,那我等完全看清楚了以后再下场不行么。那倒也不是不行,但那时候基本黄花菜都凉了。
因为等你看清楚的时候,所有人基本都看清楚了,这时候也不可能存在什么超额收益了。
这时候你进来要么是接盘的,要么就是进入到一个非常内卷,不存在超额收益的领域,这时候普通人想要赚钱也就很难了。
这个道理换到投资上其实也一样,这也是为啥从熊到牛转换初期永远存在一个问题。
那就是这次转换到底是不是真的,多数市场的参与者这时候内心始终是怀疑的。
当然这也没错,因为转换初期确实很难看得清楚,能不能突破上面的筹码密集区也都是边走边看边观察。
这个疑虑只有到市场真正完成了转换,完全突破上方筹码密集区带来的压力,进入市场上涨中后期的时候才能解开。
不过往往到了中后期阶段,市场超额收益最大的一块,也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很多人到这个阶段进来只能是接盘的。
而且转换初期的疑虑也会导致很多人的思维,是跟着市场波动持续波动的。
比如每天到处看各种利空利好消息,追各种解读和分析判断,都是这么来的。
随之而来的就是每天忙的要死,今天进明天出天天各种折腾,最后的结果就是《
高买低卖血亏
》。
其实你要说能真正决定整体趋势变化的重要消息,可能一年看下来都没几条。
大部分你每天去看的那些消息和解读,其实都是无效的东西,甚至可以说是噪音。
可能一年的各种新闻看下来,常看新闻而且看得懂新闻的人,才知道哪几条新闻是真的有用的。
很多人天天刷的那些利好利空消息,然后看各种解读和分析,看起来每天忙的要命,实际大概率可能做的都是无用功。
折腾半天花了不少功夫以后,除了学到不少各行各业的知识,听了不少宏大叙事的故事之外,其他基本也不会有啥收获。
其实从我个人的过往体会来说,每天忙着看这些分析和解读没啥用,把低位、确定性和重仓三要素理解透就可以了。
所谓的低位说的是市场的整体估值和相对位置要足够低,低位给你的是安全性的保障。
因为高位意味着一旦估值开始回归,那么下行空间就是巨大的,这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损失。
而确定性这东西是很艺术的东西,我个人理解国内的确定性,主要是政策因素带来的增量资金。
如果低位的情况下搭配确定性带来的增量资金,那么往往就有可能会出现短期快速的转势。
很典型的例子就是九月底低位的时候三巨头开会,之后我们看到市场的短期转势就出现了。
可能这段时间,
很多人因为震荡调整都在
看各种解读和分析,这些分析也看起来很有道理
但其实你认真想想,现在和九月底有什么区别么,并没有啥本质上的区别。
九月底那时候开会给了大家个信号,告诉大家年底之前会出各种政策,努力扭转预期把经济搞上去。
到现在这个事情有任何变化么?其实并没有,变化的只是人们随着市场涨跌波动的内心。
而且国家花了这么大力气好不容易把市场拉起来,现在这个位置能再出现一次暴跌么?那前面的努力不是都白费了。
如果要说不确定性的话,这里可能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就是不按套路出牌的懂王又要回来做总统了。
明年他上台以后大概率会带来各种意外,不知道这个最终带来的影响会有多大。
后续最重要的事情,可能是做好这个事情的应对。万一懂王带来的意外冲击很大,那时候该做什么样的对策。
理解了这个事情,就会明白你每天看到的各种解读和分析,有很多其实都是噪音而已。
每天跟着这些噪音情绪波动,然后各种追涨杀跌,追各种概念和热点,如果自己本身不擅长这件事,大概率是要挨揍的。
重仓这件事就更容易理解了,位置够低的情况下你要买到足够的量,这样才能带来相对满意的收益水平。
如果位置够低的情况下你满共买了一百块,就算后面确定性出现了, 你也不会有啥大的收益。
三件事的顺序有先后,位置和估值够低的时候要逐步买够量重仓,然后等待确定性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