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结论是中国奇迹在过去40年的确存在。
如何看待中国奇迹本身?中国奇迹既得益于中国人的努力,也得益于外部的国际秩序,因此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中国有义务维持和完善已有的开放的全球化体系。
中国奇迹存于人均GDP、人均财富和人均寿命。改革开放前,中国举目望去皆是穷人。
按照中国
的
发展步伐,到2020年,中国即可为解除全球贫困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因为,彼时中国就不存在绝对贫困了。
取得改革开放40年这样的伟大成就,中国在这期间做对了什么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改革开放的肇始:让思想冲破牢笼。
让思想冲破牢笼如此之重要,以至于任何一个伟大的时代都必须有伟大的思想启蒙。
回顾中国历史上的“康
雍
乾盛世”,亦是如此。
当然,“康
雍
乾盛世”的说法是否成立仍有争议。那是一个诸如“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文字都能导致文人入狱的恐怖时期,是难以出现大规模思想解放的,有的只是思想禁锢。
横观同时代的欧洲,1687年,牛顿写下了伟大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得我们认识到宇宙的“牛顿体系”,随后微积分等理论也接连不断地诞生。
事隔一年,1688年,英国爆发了光荣革命,光荣革命使得平民
(其实是当时的资产阶级阶层)
把詹姆士二世和天主教的复辟推翻,使得“政教合一”的宗教控制人类思想的这种情况被打破,然后世俗社会开始建立。
这个时候就是中国的康熙27年,康熙在世时对西学有所涉猎,也跟西方建立了某些关系,比如说
跟
路易十四的私交还不错,所以路易十四国王对中国有崇拜之心,送了很多传教士到中国来教康熙数学、医学、人体解剖之类。但是中国仍然没有全盘接受西方的科技启蒙和思想启蒙。
我们难以想象的是,历史上的“康
雍
乾盛世”之期,在乾隆去世之后,也就是40年左右,中国就从一个所谓的“盛世时期”进入到一个任人宰割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
我觉得这就是思想冲破牢笼和把思想关进笼子里
的巨大的差异
,在1688年的这个具有象征意义的时间节点上。
2
在改革开放的前后,观察40年前中国发生了什么,那一系列的事情颇有意味。
在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流行的说法就是“两个凡是”,什么叫“两个凡是”呢?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应该坚决的维持;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指示我们都应该始终坚持不渝。
两个凡是,使得我们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并没有一些思想的大的解放。
随后改革开放的40年,最重要的事情陆续发生,我们可以点一下:1978年5月份,《光明日报》的开篇争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用实践出发去检验真理。现在来看显得是理所当然的,可是当时写这篇文章的南京大学老师,写完这个文章之后
甚至
对家人说:对不起啊,我可能要进监狱了,但是我还是必须写这篇文章。
到了1980年的5月份,有一封读者来信特别重要,发表在《中国青年》上,署名潘晓的一个读者写了一封信,叫《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呢》,当时潘晓是一个23岁的女孩子,现在可能也已经过了六旬了。正因为从1978年到80年代初的,非常长时间的让思想冲破牢笼,冲破各种禁锢、束缚的努力,随之而来的中国才有一些思想的大的解放。
这些思想的解放我们可以去怎么看呢?
譬如说我们在电影方面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电影,我们还记得《小花》吗?我们在音乐方面我们有了一些不同寻常的音乐,靡靡之音开始流行了,李谷一的《乡恋》传遍了全国。
在文学方面伤痕文学开始出现,朦胧派诗人等等。像舒婷、海子、北岛都是那个时期优秀的青年。那个时候我把它称之为是一个媚雅的时期而不是一个媚俗的时期,Sorry,现在我们处于媚俗时期,什么庸俗,什么俗鄙,什么简单明了我们就流行什么。
但在80年代初的时候不是这样,中国属于一个媚雅的时代。所谓媚雅就是,你拿的是什么呢?你拿的是莽原长篇小说,《钟山》、《异灵》等等这样的纯文学的作品吗?你会朗诵诗歌吗?你出门的时候是不是拿着留声机,穿着喇叭裤,戴着蛤蟆镜呢,这些其实都是媚雅的一个过程,而当下更多的是媚俗了。
可见,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做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准备,我们称之为叫做“让思想冲破牢笼”。那么也许人类从17世纪以来到现在的伟大的物质成就、科技成就都是因为让思想冲破牢笼的结果。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不凡的成绩,也是来源于有准备的思想解放,而不是思想禁锢。可是我们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
不仅中国,西方国家也是如此。哈佛大学的认知心理学家,斯蒂芬 ·平克
(Steven Pinker,著名实验心理学家,著有《语言本能》等)
。最近指出了这样的一个危险性,他说:“不要以为人类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以来取得的成就是理所当然的,不要以为启蒙运动离我们非常遥远,如果我们以为启蒙运动让思想冲破牢笼,如果我们以为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在思想和物质领域所取得的了不起的进步,一切都是那么理所当然的不加珍惜,那么各种民族主义和极端主义的思潮就会卷土重来。”
当下实现中国梦的过程当中,看起来也非常重要,或者说改革开放40年,我们做对了什么呢?我们走出的第一步就是让思想冲破牢笼。
结论:思想解放是伟大时代的基石
在第二部分让思想冲破牢笼当中,我们介绍了大约有两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并不仅仅是一场政治革命,同时也是思想革命和科技革命。
另外一个关键词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个在今天看起来是那么的轻易,而在当年看起来却是非常的艰难。
人类在过去400年所取得的伟大的文明的进程,并不是那么的必然,而是来之不易,同样的中国改革开放40年所取得的成就,也并不是那么理所当然。而在一定程度上是脆弱的,是中国睁开眼睛看世界,拥抱世界的结果。
我记得龚自珍曾这么说过,“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如果没有思想的解放,那么天公降下来的未必是人才,而是奴才。所以没有思想的解放,就不会有生机勃勃的新时代。
●
●
●
延伸阅读:
《1688年,当中国走向世界》
《1688年,当中国走向世界》
小约翰·威尔斯 (John E.Wills.JR)
新世界出版社; 第1版 (2013年12月1日)
编辑推荐
《1688年,当中国走向世界》由威尔斯著,新世界出版社出版。1688年,牛顿完成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并继续为现代科学的发展而努力;洛克完成了《人类理解论》,决定了此后西方几百年的思想走向;莱布尼茨周游列国、寻方明君,想为天下人谋福利。1688年,令人难忘的还有松尾芭蕉的俳句、石涛的画作、胡安娜的爱情咏叹调……
名人推荐
一本令人屏息阅读的书:威尔斯的这部作品迸发着想象力,展现了丰富学养,充满令人惊叹的偶然和巧合,以及深邃的洞察力和卓越识见。
——耶鲁大学历史系教授 史景迁
媒体推荐
一本令人屏息阅读的书:威尔斯的这部作品进发着想象力。展现了丰富学养,充满令人惊叹的偶然和巧合,以及深邃的洞察力和卓越识见。
——耶鲁大学历史乐教授 史景迁
这是一本引人人胜的图书,它充满了睿智和想象力。
——英国历史学家乔纳森·斯宾塞
它生动地呈现给我们1688年的生活图景,其中充满了令人惊骇的暴力,但同时也洋溢着让人感到亲切舒适的人间温情。
——《出版人周刊》
威尔斯在风平浪静的历史表面之下,看到了各国之间人口广泛而深八地交融、交流的真相。这让我们知道,在三百年前,全球化的进程就已经开始启动。
——《华盛顿邮报》
这是人类历史上被创造出的最具吸引力以及最璀璨的历史巨著之一,是一部史学典范之作。
——《独立报》
威尔斯在这本书中,对这个世界的描述采取了一种很有启发性的写作视角。由于他对于所有国家的情况都很了解——从中国到秘鲁——所以能够站在全球范围的高度用鲜活的小品文去描述熙熙攘攘的城市、奢华的庭院、腐败的政体、商业的天敌、权力的滥用以及艺术的辉煌。
——英国《泰晤士报》
威尔斯审视并展示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在相同一个年份内的所思、所写、所为,好像他们就活在我们眼前一样,这本书将令你永生难忘。
——美国著名作家杰弗里·帕克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小约翰·威尔斯(John E.Wills.Jr) 译者:文昊
小约翰·威尔斯(John E.Wills.Jr),美国著名学者、畅销书作家,南加州大学历史教授,专攻东西文化交流史。在东西方学术界和大众读者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代表作有《1688年,当中国走向世界》、《胡椒、枪炮、战地谈判:1662—1681荷兰东印度公司和中国》、《名山》等。
目录
致谢
巴洛克序曲:1688年1月3日
第一篇 木质帆船时代
第一章 白银帝国
第二章 光怪陆离的非洲
第三章 奴隶,运奴船,新边疆
第四章 丹皮尔和土著人
第二篇 大公司经营的世界
第五章 好望角
第六章 岛屿世界
第七章 帕尔孔
第三篇 遥远的三个国度:俄罗斯、中国、日本
第八章 彼得大帝统治下的俄罗斯
第九章 劫后余生的大师们
第十章 康熙大帝统治下的清帝国
第十一章 传教士在中国
第十二章 金泽、江户、长崎
第十三章 井原西鹤和松尾芭蕉
第四篇 欧洲宫廷的世界:凡尔赛宫、伦敦、阿姆斯丹
第十四章 太阳王和他的女人
第十五章 祸起萧墙,光荣革命
第十六章 跨海越洋的回声
第十七章 百年自由
第五篇 欧洲的文风和思想
第十八章 文字共和国
第十九章 阿普拉·贝恩
第二十章 牛顿、洛克、莱布尼茨
第六篇 伊斯兰世界
第二十一章 大苏丹统治下的国度
第二十二章 麦 加
第二十三章 印度教徒和穆斯林
第二十四章 英国人、印度人及其他
第七篇 犹太人:放逐、希望与家庭
第二十五章 明年耶路撒冷再见
第二十六章 愿你平安
序言
我是在搜寻中欧关系的史料时,无意撞见书里叙述的几件事。一开始我想避开“光荣革命”的复杂纠葛,找1687或1689年的史料就好,但帕尔孔在暹罗出的事,施琅遣使到马德拉斯,就算我要避开1688年也不可能了。意外的邂逅自此接二连三,无止无休。在我于布鲁塞尔巧遇科罗内利做的地球仪前,从没听过这号人物。1995年7月,我从一处史迹纪念碑追到瓦尔瓦索在斯洛文尼亚的乡间寓所,此前我也没听过瓦尔瓦索。1997年,我有机会到丹皮尔当年落脚澳大利亚的海岸,也去了伦菲斯沉醉于热带动植物的安汶岛要塞。1999年2月,我在华富里把帕尔孔在世的最后一日重走了一遍。巧遇,意外,随一件事带向另一件事,这些都不是历史学界讲究方法该有的路数。没有几位史家愿意脱缰如我在这本书里的做法,但许多史家都会承认,这也是治史的艰难工程里的乐趣之一。所以,做这本书真是好玩。能和威廉·佩恩、松尾芭蕉、威廉·丹皮尔相聚也是三生有幸!
既是巧遇,欠下的人情债就多得要命,到处都有。我在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历史系的同事,就有许多给过我指点或参考书目。我亏欠最多的是艾斯和哈里·罗里奇,两人在俄国和中东史料上给了我莫大的协助。南加利福尼亚大学其他同事如马杰里贝克、杰拉德·本德、玛格丽特-比斯提斯、迈克尔·A·伯恩斯丁、托马斯·考克斯、夏洛特弗斯、保罗·诺尔、菲利普·莱文、埃德温·麦凯恩、彼得·诺斯克、埃德温·珀金斯、卡罗尔·沙马斯、利萨·西尔弗曼、约瑟·斯泰尔斯、孙绍宜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在书籍定稿阶段,康妮·威尔斯、迪亚内·威尔斯、杰夫·威尔斯组成了一支能力突出的助手小组。愈谢愈多的名单,从对街要扩大到全世界了:吉姆·阿克曼、E·+M·比克曼、列昂纳德·布鲁斯、戴维·艾伦森、洛里·福里德费尔蒂希、奥布雷·格拉托瑞克斯、理查德·霍瓦尼西恩,艾伦·F·伊萨克曼、戴维·诺斯罗普、杰米奥霍伊卢林、德希里瓦特和帕杰拉庞斯·纳·蓬帕杰拉、布兰科里斯普、夏洛姆·萨巴尔。南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图书馆和馆际交流人员是我很依赖的资料来源。洛杉矶加大和亨廷顿图书馆里的宝藏,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我到北京、海牙、欧洲、亚洲港口的旅程,因许多单位赞助经费才得以成行;在各地叉蒙地方史料暨相关机构大力襄助,在我的专论里都一一致谢。我特别要谢谢诺顿出版社的斯蒂文·福尔曼,蒙他赏识,以惊人耐力相待,我这怪计划才得以步履维艰地蹒跚完成,他对我的工作也投注了非凡的学术功力,是在我在“学术”出版社里从未得见的殊遇。杰弗里-帕克对我初稿所提的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富有见地的批评,对这本书也大有裨益。
我太太和孩子跟大部分家庭一样,对家里有人醉心于某项看似繁难异常的工作时,先是好奇,然后转为耐心等待,直至遥遥无期而产生急躁情绪。我的女儿卢奇纳和女婿穆罕默德。穆瓦达帮我处理伊斯兰方面的材料,还送了我一件印着“1688——我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字样的T恤衫,遗憾的是,等到本书付梓出版时,这件T恤衫已经穿破了。值得一提的是,我和卡罗琳·H·伊尔曼的四十余年婚姻生活中,我得到的一项意外收获就是从此多了个叔叔——罗伯特·H·伊尔曼,这位叔叔曾在威斯康星州伯洛伊特学院当了多年历史教授,钻研17世纪80年代英国史,是备受爱戴的文学老师和小说家,也给了我许多富有指导意义的建议,随时提供有关1688年的所有事情。为此,这本书就是献给他聊表敬爱和感谢。令我欣慰的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能随时了解到书稿的进展情况,最后也看到了完整的初稿。
来源:亚马逊
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每一个平凡抑或是不平凡的,高贵抑或是卑微的中国人,无一不怀揣一颗不平凡、不甘寂寞、追求了不起未来的心。
这是在改革开放当中,中国民众寸积铢累的巨大能量和智慧的爆发……
●
●
●
扫描二维码
关注钟伟纸上谈公众号
感谢您关注钟伟纸上谈!
欢迎将我们的观点与您的朋友分享!
本篇作者|
钟伟
|当值编辑|
白儿
资料整理|
张俊杰 陶欣悦 张楹沙
|本篇编辑|
洪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