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雷科技
雷科技,致力于让科技资讯变得更加有趣。来和10w+的科技数码爱好者一起享受有趣的科技资讯吧。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光线传媒源于哪吒2营收约至10.10亿# ... ·  20 小时前  
IT之家  ·  雷军放大招!小米15 Ultra与SU7 ... ·  21 小时前  
新浪科技  ·  #大量DeepSeek付费课程出现#【#第一 ... ·  昨天  
新浪科技  ·  【#周鸿祎谈DeepSeek致英伟达股票暴跌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雷科技

手机免流量上网真的靠谱吗?深度揭秘低价流量背后的惊天大坑!

雷科技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8-05 17:03

正文


4G 网络发展到今天,用手机下载大型文件、开热点玩网游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虽然流量价格在不断下降,如果把手机当宽带用,价格还是难以负担的。


近年,不少贴吧、论坛、QQ 群里面总能看到有人打着低价流量的小广告。这些流量的价格比正规途径要便宜很多,一般 1GB 流量 5 元左右就能买到了,甚至有的标称可以免费使用流量,而且这些广告一般宣称的是三网全国流量。


那么这些广告究竟是诈骗套路,还是真的天上掉馅饼呢?今天我们将为你一探究竟。


  ◆    


运营商官方本身存在特殊的免流渠道


首先我们都知道很多运营商官方的 APP 是可以享受免费流量的,例如用户通过营业厅 APP 查询话费、办理业务产生的流量是不会计费的,为了方便用户,运营商将这些联网服务都加入了白名单。


另外,近年各大运营商还推出了种类繁多的免流手机卡。这些号卡套餐可以享受特定应用免流的优惠,以目前用户数量比较多的腾讯大王卡为例,它对腾讯旗下的应用产生的流量都不收取费用。


而在此之前,很多音乐、视频类 APP 都可以办理运营商提供的定向流量包,价格比常规的流量包要便宜很多。以网易云音乐为例,电信用户可以花 10 元获得 6GB 定向流量。


  ◆    


非法免流通过官方渠道骗过计费系统


说到这里,你可能就明白那些免流小广告的套路了。实现免流的基本原理就是将用户正常访问的内容通过服务器转化后伪装成运营商免流内容,从而绕过计费系统。


这些打小广告的商家一般是购买一个服务器,搭设好免流程序,建立多个账号出售给个人用户使用。手机用户通过商家给的账号密码连接代理服务器后上网就可以免流了。


说白了,免流服务器的建立就是利用了运营商的计费漏洞。而运营商也会经常对免流线路进行封堵,而免流商家也会对免流线路进行升级。而运营商的计费系统在建设之初采取了模块化的架构(更容易维护),也就是代理服务器和计费系统分离,这也是为什么免流漏洞无法根本修补的主要原因。运营商想要彻底杜绝免流,就要重新搭建计费系统,这对一个运行多年,数据量极为庞大的系统来说,成本太高了。


另外,近期还出现了一种利用合作卡 bug 实现特定应用免流的套路。以今年发售的联通哔哩哔哩卡为例,它可以享受 B 站客户端免流的特权。而有人将这个卡在手机系统中写入的运营商文件提取出来覆盖到另一部手机中,这样使用普通的联通卡也能得到播放 B 站视频免流量的待遇。不过,这种漏洞运营商还是比较容易封堵的。


  ◆    


私自搭建的免流看起来很美,但最好不要用


从用户角度而言,无论是使用这些第三方商家提供的免流服务还是自己搭建服务器都是得不偿失的。


首先,国内的很多服务器供应商已经关闭了免流需要用到的端口,例如网易蜂巢;其次服务器的价格并不低,每月的价格为几十元,自己搭建的话并不划算。


另外,使用免流系统上网,等于挂了一个代理,网络速度、稳定性和延迟都会受到影响。而且随着运营商的封杀动作,这些免流服务随时可能失效,提供免流服务的商家随时可能跑路,而正在使用者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欠下巨额流量费用。


最重要的一点,说到底,这些免流服务的灰色产业链是非法的。只是由于一般用户的使用不会对运营商造成太大的损失,法律追究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有的用户通过免流系统使用的流量过多,引起了运营商的警觉,向用户发出补交费用通知,甚至会向司法机关起诉。如果为省一点流量费用而吃上官司或留下不良信用记录,那就得不偿失了。


此外,如今的流量费用相对过去在逐渐降低,不少无限流量套餐的资费也非常低廉了,例如米粉卡不到 100 元的价格就已经可以实现省内无限流量了。如果对流量的需求量很大,不妨另外购置一张流量卡。


看到这里,想必你对这些免流的套路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碰到那些低价流量的广告,还是敬而远之吧。



每日好物推荐

< 大家都在看 >

“深水宝”购机指南无人超市

最丑手机排行榜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