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oxo 是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在 Matrix 分享过不少关于读书和笔记管理的文章,同时还是 Matrix 五月份的 优秀作者 。机器人和他聊了作为设计师的他如何收集和整理设计素材;为什么会选择用 Bear 做子弹笔记……还有更多你也会感兴趣的话题。
➡️ maxoxo 在 Matrix 分享的文章:
机器人:介绍一下你自己。
Hello,我是 maxoxo ,名字源于《Life is Strange》这款游戏。我是一名用户体验设计师,我的工作主要是设计产品的交互方案,有时候为了做可用性测试也会写可交互的 DEMO,我自己也在学习开发,打算做一些小玩意自己用。除此之外,就是养猫。
来见见我家的张白芝
机器人:作为设计师,你是如何收集和整理你的设计素材的?
我整理素材用的工具是 Pixave 。从 Pixave 的第一个版本就开始使用,它支持绝大多数的设计文件,主要是支持 Sketch 素材和字体文件,以及 SVG,可以通过大图模式来寻找素材,相比 Finder 要方便很多。
Pixave 支持的格式
如果从网络上直接把图片拖到 Pixave 中,它还会记住图片的 URL,这个非常实用,有时候需要找类似的图片的时候,就可以追溯回之前的网页。
这里保存的图片,有一部分来自 Dribbble 和 Behance,绝大多数都是在于手机的截屏,按照截图内容的设计模式来对素材进行分类。
按照设计模式来进行分类
经常去看的网站列表:
Medium 上的文章就已经多得看不完了,经常来的文章有设计师都很熟悉的 Julie Zhuo,Nick Babich,还有就是一个专门整理各种设计文章的 UX Planet。另外就是 IA Writer 的博客,他们对于文字排版有很多的研究。
A List Apart 这个是我最喜欢的网站,专注于网站设计,包括排版技术、前端开发以及网站的用户体验设计。有很多设计大神的都会在这里发文章。
UI Patterns 可以说是一个设计模式的导航网站,网站有很多关于各种交互设计模式的用法,包括什么时候用,如何使用等等。基本上可以算事《界面设计模式》这本书的在线版。
Mobile Patterns 顾名思义就是很多关于手机应用的设计模式。网站上保存了很多应用的截屏,而且根据设计模式对截图进行了分类,可以很方便的寻找到所需要的截图。而且有些应用会包括早期的设计截图,比如 Path 早期的设计,Facebook 早期的设计图。
Material Design 的官方网站,在 MD 设计的指导手册中,Google 也给出了很多设计模式和设计组件,也详细的说明了如何使用。 我去年年底的时候自己翻译了一份 Material Deisgn 设计指南的中文版 。因为时间问题,最近的一次更新并没有加上去。
对于图片素材的收集,我基本上都是靠截屏。Dribbble 和 Behance 上确实有很多很漂亮的设计。但一方面我自己的工作重心并不在视觉设计这方面,另一方面也就像很多人批评的那样,Dribbble 上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华而不实。真实的应用比 Dribbble 上的美图对我来说会更有帮助,但是 Dribbble 的图片缺失太养眼了,经常保存一些也没什么坏处吧。
机器人:你分享关于 Bear 的文章中,你使用的 Bear 主题和官方的不一样,这是你自己修改设计的吗?除了 Bear 你还会根据自己的需求给其他 App 做视觉上的修改吗?
我很喜欢 Bear 的几个暗色的主题,因为色彩比较鲜艳,在记录的时候感觉也会心情好些。但我更喜欢亮色的主题,而 Bear 的两个亮色的主题都比较平淡,所以就去试着去改了下主题。
那段时间正好在重新设计 maxoxo.deisgn,所以就一套之前已经设计好的色板可以使用,就顺手拿过来做了一套 Bear 的主题。
Bear 用到的颜色
我其实不是很喜欢自定义这些主题,我觉得优秀的 APP 就应当把这些问题解决好,让用户专注于核心部分,而不用去思考旁枝细节。这也是我选择使用 IA Writer 来写作而不是 Ulysses 的原因。这种小细节的修改通常都比较耗时,特别是有点追求完美主义的话,要不停的去改。
我改的比较多的是网页,比如 Instapaper 和 Wikipedia,New Yorker,基本上需要长时间阅读的我都会稍微改一下排版。Chrome 和 Safari 上有个插件叫「Stylish」,有很多人会把自己修改的主题共享出来。我自己用的是「Wikipedia Minimalistic Material Design」,这是从 Stylish 社区获取的主题,然后自己再修改了一些地方。
你可以在这里下载到我修改的 Bear 主题,解压出来的文件需要放入 Bear 的 Resource 文件夹中(/Applications/Bear.app/Contents/Resources),这个主题会覆盖掉 Bear 自带的高对比的主题(也就是第二个亮色的主题)。另外,每次 Bear 更新之后都会还原回自带的主题,需要再次手动覆盖。
机器人:在使用 Bear 做子弹笔记之前,你有尝试过用纸笔做笔记吗?最终为什么会选择做电子版的笔记呢?
我的子弹笔记和阅读笔记,基本上都是在今年才开始成形的,很多习惯的养成也都是在坚持了冥想练习之后才开始的。不能说冥想改变了我的习惯,但却是对我在习惯养成方面产生了影响。在此之前我基本上不做笔记,GTD 软件用到最后都变成了重复的事务,看书基本是就是走马观花,读书笔记基本是就是在抄书。
我很早就开始使用电子版的笔记,最开始用的是 OneNote,主要是用来做课堂笔记和读书笔记。主要原因是比较懒,而且字丑。不过在中学的时候,也是因为条件限制,倒是喜欢用纸质的笔记本写点东西。写了厚厚的几个本子,有一些被同学们传阅,传来传去就传丢了,有些就是自己想不起来放去那里了,还有些可能就卖给收废品的了。
后来就打算要把自己写的东西都保存下来,当时想到的方法就是放在博客里。一开始用 MSN Space(似乎是叫这名字),后来是转到了 Wordpress,再后来就是自己搭建的网站。电子版的笔记最大的好处就是写下来的文字不会丢失,而且很容易寻找,最方便的地方在于出门的时候,只要带上手机和钥匙就可以了。
➡️ 关联阅读: 充分发挥 Bear 的潜力 —— 子弹笔记
机器人:你在《金字塔原理》中分享过你对写作的看法,那么对于阅读你是怎么做阅读笔记的呢?
很长时间以来,我都不知道怎么才算是真正的阅读。有些书看了之后就忘记了,有些书看了之后不知道有什么用。有些书比较厚,而我看书又很慢,一本要看两三个月的书,看着看着就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看这本书,有些书因此就中断了,没有看完。
我也一直都知道是自己的阅读方法不对,但却找不到什么更好的方法。即使再看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之后依然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而到后来(我一直都是后知后觉)也才慢慢明白了《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说的阅读方式。
Charles Eames 是一个伟大的设计师,他说「Eventually everything connects」。阅读、设计、GTD 在很多地方都是一样的。David Allen 在《Getting Things Done》中有提到,一个项目的一开始就要设定项目的目标,也就是搞清楚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
在设计中也是如此,Design Thinking 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设计方法论。Design Thinking 的五个步骤的第一步就是 Define,也就是「定义问题」,定义清楚做这个产品的目的,也就是我们要解决用户的什么问题。
同样,阅读也是。读一本书的最开始首先要知道阅读的目的,也就是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读这本书是想要了解哪些内容。换句话说,在阅读一本书之前要对这本书提出问题,然后在书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比如说,在阅读《科技想要什么》这本书的时候。KK 帮了一个大忙,那就是直接帮你把问题就提出来了。针对这个问题,其实还可以继续提问「为什么作者要关心这件事情?」。当提出了这个问题之后,非常巧的事情就出现了。KK 在第一章「我的疑问」中就给出了答案。
在书本的最后章节,作者给出了「科技想要什么」的答案——「科技想要的就是人类想要的」。针对这个答案还可以提出更多的问题,例如:那么人类想要什么?作者是如何得出这个答案?这个答案的可信度如何?提出这些问题,就好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有了导航,不至于迷失在书中。但也会有些问题书中并没有给出,这种问题可以标记为任务,放入待办事项中,有空时候去其他地方寻找答案。
关于读书笔记,我以最开始的读书笔记基本上就是在抄书,抄完书之后就当作资料,需要的时候去看看就好了。这样笔记跟我最初的阅读方式是一致的,没有目的,仅仅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花了大把的时间来记录了很多没有用的内容。
在清楚了读书就是不停的提问,不停的寻找答案之后。读书笔记,自然而然的就变成了将这些问题和答案记录下来。
读书笔记
在做阅读笔记的时候,我从子弹笔记中学到的一点,就是在记录的时候尽量少去考虑内容之外的东西。简单的记录下问题和答案。不要去考虑这个问题是不是从属于前面的某个问题。而是像流水一样的直接记录。答案最好是自己总结的,或者在引用作者的原话之后,在加上自己的理解。
当阅读完整本书之后,才开始对笔记的结构进行整理,把这些支离破碎的问题和答案拼合起来,按照自己的思路组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最后按照自己重组的结构,写出一篇总结,把作者的观点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遍。现在的这种方法,相比于以前,读完书之后的印象更深,带着问题去读书,也能够更准确的找到书中的关键句。
关于阅读笔记的工具,我目前记录笔记用的是 Bear。阅读之后整理笔记用的是 MindNode,也就是思维导图工具。整理完之后,可以用链接的方式把 MindNode 文件链接到 Bear 的阅读笔记中。
我最开始做读书笔记用的 OneNote,因为可以多人协作。很早的时候和几个朋友一起在做读书笔记,所有人在同一个笔记本中记录各自的读书笔记,然后相互交流。后来记着记着就剩我一个人在记录了,而我也是对 OneNote 糟糕的字体忍无可忍了。不过还是很喜欢很多人一起做笔记的感觉。
➡️ 关联阅读: 利用金字塔原理写出好文章
机器人:最喜欢的 Matrix 文章是哪篇?
JailbreakHum 的《 Workflow 教程 》以及《 URL Schemes 使用详解 》,虽然我还没有开始深入研究,但是这两篇却是已经把我拉到了坑边上,准备往下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