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http://cics.fudan.edu.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连线Insight  ·  寻找新风口的华熙生物,还有多少想象力? ·  2 天前  
连线Insight  ·  寻找新风口的华熙生物,还有多少想象力? ·  2 天前  
鹤城发布  ·  严禁下班时间开会!知名企业发文 ·  2 天前  
鹤城发布  ·  严禁下班时间开会!知名企业发文 ·  2 天前  
鄯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今日辟谣(2025年2月7日) ·  3 天前  
AIGC开放社区  ·  实体机器人Figure ... ·  3 天前  
AIGC开放社区  ·  实体机器人Figur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切问近思半月谈 | 一个人的丝路:尔冬强丝绸之路田野考查分享会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17-05-25 10:03

正文

CICS

欢迎点击上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订阅本公众号。


- 沙龙简讯 -

2017年5月15日晚,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办的“切问近思半月谈”学术沙龙在复宣酒店上海市公共传播培训中心举行。此次沙龙邀请到职业摄影家、旅行家尔冬强老师。尔冬强老师结合探访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经历,分享了旅途中最鲜活的视觉影像文献,并将收集的珍贵书籍与物品作为赠品回馈给现场观众。现将沙龙讲座内容整理发布,供读者参考阅读。


一个人的丝路:

尔冬强丝绸之路田野调查分享会

尔冬强作为职业摄影家、旅行家和历史影像学家,从2000年开始多次自驾越野车横穿欧亚,深入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采访;2013年开始驾驶无动力帆船扬帆海上丝路,走遍第一岛链和南中国海的整个南洋地区,积累了大量一带一路珍贵文献,是中国唯一完成陆地和海上丝绸之路田野考察的人。

“我对丝绸之路的认识,是从上海这座城市开始。”


作为摄影家,尔冬强老师拍摄了大量上海的城市影像,“上世纪80年代影像中的浦东陆家嘴,一栋高楼都没有,90年代的东方明珠也是孤零零的一栋建筑,但是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城市的房子,就像雨后春笋一样,成爆炸状的形态在你眼前出现。”他用镜头记录了这座城市的变迁。

上海的西洋建筑、老房子、黄浦江、苏州河等城市意象都是他对这座城市的记忆。“这样的场景是我熟悉的城市。我对这个世界的认识是从上海这座城市开始,我对丝绸之路的打量也是从上海这座城市开始。”

像上海这样的城市,尔冬强老师称其为“口岸型城市”。“在口岸型城市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会比内陆地区的知识分子多一层看世界的角度。”“因为口岸就意味着有异域的一些东西,通过一些船、一些其他途径来到这个港口城市。就像古代丝绸之路的海上贸易,一条大船的到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新闻发布会。”

正是这样的环境,造就了一批在17到19世纪具有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视野的文化人,也燃起了尔冬强对于丝绸之路文明探索的热情。


探寻海上遗珠:有质感的城市,有故事的过往。


在海上丝绸之路的旅途中,尔冬强老师感受到中华文明、中国传统文化在异域的巨大存在。“我们仰仗古代中国的古帆船发明,让中国人生活和文化的空间有巨大的扩展。”“沿途的港口城市并不是很大,但都非常有质感,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

海上丝绸之路不仅使中国文化扩展到沿线,欧洲文化也随船只被带到了沿线国家。“日本长崎除了中国船的到来,荷兰船也可以进出。所以那里有荷兰街,有很多荷兰人的商馆,也有荷兰人的类似飞地一样的地方,完全由荷兰人经营,非常西方化。”

尔冬强老师深切感受到,海上丝绸之路沿线诸多历史文明遗珠,尚待学者去发掘。“琉球,现在称冲绳,以前和中国大陆之间有朝贡关系。相互之间经常互相派遣人员,我们也派了很多官员去那里册封,包括像徐葆光这些册封使,在那里留下了很多文本。”非常遗憾的是这些文本的整理工作都是由日本学者在做,大陆目前为止没有人好好来做这些工作,这样的学术空白非常值得重新梳理。


“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有一整部分是写中国木帆船,写得非常好。但我们现在接触到的有关中国木帆船的论述,没有一本是中国人写的,全是外国人。这样一个中国第五大的发明沦落到今天没有人研究是非常的遗憾。”

复旦大学早期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田汝康教授致力于中国航运史研究,对十七到十九世纪中叶的中国帆船贸易与东南亚对外关系史做了大量研究。尔冬强老师带来了田汝康教授的一本著作《十七至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帆船在东南亚洲》,作为礼物赠送给现场观众。

“田汝康教授是位伟大的教授,可以说他是学术界第一个敏感地捕捉到中国海上贸易情况的学者。田汝康教授之后,有关海上丝绸之路帆船贸易的研究一直停顿下来。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成立学术研究小组,把这样的学术传统继承下来。我觉得这个学术传统,我们在座的复旦年轻同学应该要能够续上。”

尔冬强老师从2000年开始关注丝绸之路问题,这其中蕴含着其个人浓厚旨趣,“有些兴趣一旦形成,可能一路追慢慢就在这个领域越来越深,不是为了发表学术论文,也不是要写多少书,就是你的个人兴趣。所以有了这种兴趣,你的工作就可以持续,这个是值得让你做一辈子的兴趣爱好的选择。”


陆上丝路:“大量精神遗产正等待去翻检。”


从2001年举办丝绸之路展览至今,尔冬强老师不仅关注海上丝绸之路,对陆上丝绸之路的探索也成为他旅途重要的部分。随着西北原生态景观的逐渐消逝,尔冬强老师流露出忧虑,“像汉代烽火台这样高大的汉代遗存,在很多地方已经看不到了。这些我们必须要早点去,像白哈巴这样的村庄,现在去已经拍不到田野牧歌的景象了。到处都铺了柏油路,停满了汽车,像城市一样了。”

探寻陆上丝绸之路的过程中,尔冬强老师花了较多时间在“寻找斯坦因”。“斯坦因在中国臭名昭著,确实采走了我们很多壁画和经卷,但他死后很多东西都捐给了一些机构。我专门去了印度考古所、匈牙利科学图书馆。我在匈牙利图书馆看到的都是他资料的原本,包括图片、文字、来往信函、日记本等。照着斯坦因的线索、去过的地方,我把每个地方重访了一遍。”

尔冬强老师积极呼吁各学科通力合作研究丝绸之路。斯文赫定曾组建西北科学考察团,带领探险队进行西北科学考察,参与的学者包括古生物学、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中文、植物学等不同学科。“当年参与科考队的科学家和人员,每个人都值得建一座博物馆。”“在大家的推动下,现在新疆师范大学成立了‘黄文弼研究中心’,我本人也捐了很多东西给他们。”

在探索丝绸之路的旅途中,尔冬强老师还收获了许多珍贵的“奢侈品”。“我很幸运在德国的一家小书店,找到了李希霍芬第一次使用‘丝绸之路’这个词的原本。目前这个本文上海一共两本,另外一本是在上海图书馆,是他们在国际拍卖会上花大价钱买来的。我这本虽然不便宜,但比他们的便宜多了。”

在探访丝路沿线过程中,尔冬强老师不仅收获了奇闻轶事,也收获了普通人柔软的生活点滴。“整个中亚五国是行程中最能够吸引我和打动我的地方,是可以拍到很多有意思照片的地方。”女人嘴里镶的金牙、小餐馆服务员手里叠成山的杯子、人们奔跑的脚步等都成为他镜头下最生动的记录。

“如果给大家推荐一条特别好的路线的话,我觉得沿着高加索,从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到伊朗这条线可以选。整个河谷冰天雪,冬天的融雪最终孕育的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的文化就是从这样的一个山谷里面出来。古老的修道院在这群山之间,一座连着一座绵绵不绝,而每一座修道院都是一座巨大的图书馆、巨大的博物馆,大量的精神遗产在这样的地方完整地、很丰富地保留下来,等着我们去翻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鹤城发布  ·  严禁下班时间开会!知名企业发文
2 天前
鹤城发布  ·  严禁下班时间开会!知名企业发文
2 天前
鄯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  ·  今日辟谣(2025年2月7日)
3 天前
美食菜谱大全  ·  比风水厉害100倍的惊人定律,神准!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