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江日报
每天,请从这里阅读武汉。长江日报由毛泽东题写报名,是中国百强报刊、全国城市党报十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俊国讲坛  ·  【2月26日】第32期《10天非凡心力训练营 ... ·  8 小时前  
湖北邮政  ·  第2136期 新年第一课,紧抓风控合规保健康 ·  23 小时前  
湖北邮政  ·  第2136期 新年第一课,紧抓风控合规保健康 ·  23 小时前  
创意铺子  ·  5 秒带走牙缝肉渣,99 ...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相见恨晚的吸尘器 清洁效果真nice! ·  昨天  
普象工业设计小站  ·  拉夫劳伦新春广告太阴间,网友:每个元素都是冒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长江日报

他捐款超2000万元!影响无数人

长江日报  · 公众号  ·  · 2025-02-08 10:34

正文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

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2月6日在武汉因病去世,

享年99岁。

为支持国家科教事业。

他一生中

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

捐献自己的奖金逾2000万元。



向科研、教育、科普事业

捐献奖金超2000万元


2020年1月,

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陪同他一起去北京领奖的

七一九研究所工作人员回忆,

领完奖回武汉的路上,

黄旭华就开始考虑

这笔奖金该如何使用更好。

黄旭华说:

“核潜艇是在党和政府的支持下,

全国2000多个科研院所、

工厂和高校大协作的结果,

荣誉属于大家。

饮水思源,这笔钱应该回报社会。”


黄旭华亲笔列明了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奖金

捐赠的单位和数目,

“奖金的使用大致分三个方向,

捐赠给科研、教育、科普事业。”


据了解,

黄旭华还给自己的母校大学、

中学等捐款或设立基金,

支持教育事业发展。

为支持科普事业,

他向湖北省、武汉市、

武昌区科协分别捐款。

2021年7月29日,

“武汉科普发展公益基金”成立,

黄旭华捐款100万元。


图片

2021年时的黄旭华院士。通讯员黄梦云 摄


90多岁高龄时,

黄旭华拄着拐杖

也要每周到办公室去,

整理自己的科研资料。

黄旭华曾说:

“我觉得自己有责任,

我要做年轻科研人员的拉拉队,

为他们加油鼓劲。

我希望我的捐款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让更多人关注、加入到科普工作中来。”


众多学生受到感召

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黄旭华回母校演讲时留影。


2020年底,

黄旭华院士将其获得的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相关奖金

捐赠给母校上海交通大学,

设立“黄旭华奖学金”,

用于激励优秀毕业生

积极投身祖国国防军工事业。


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

相关负责人介绍,

截至目前,

该奖学金已连续评选四届,

共计奖励48名优秀毕业生。

所有获奖学生均已投身到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等

国防军工重要行业,

为国家国防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宋思蒙是上海交通大学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2021届毕业生,

2021年黄旭华奖学金获得者,

现就职于黄旭华生前所在单位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所。

择业时,

宋思蒙看到七一九研究所

宣传册上写的那句

“担民族之重托,当国家之大任”,

回想起当初

听黄旭华院士演讲时的感动,

毫不犹豫地投递了简历。


黄老逝世的消息一出,

十多名“黄旭华奖学金”获得者

从各自工作岗位上发来沉痛悼词。


“惊闻黄旭华学长逝世的消息,

悲痛难抑,久久难平!”

陈强是上海交通大学

航空航天学院2022届毕业生,

毕业后进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工作,

“三年前,我曾有幸

获得‘黄旭华奖学金’的资助,

而今也效仿黄老

走上国防科研的道路。”


陈杰是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2022届毕业生,

现就职于中航工业 成都

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三年前毕业时,

手中那份‘黄旭华奖学金’证书

愈发滚烫。

作为受先生精神感召

投身祖国航空事业的青年,

我常在战鹰呼啸而过的轰鸣中,

听见黄学长穿越时空的嘱托。

他深藏功名三十载的选择

正是当代交大青年

投身祖国伟大事业的精神灯塔。”


点击此处阅读更多

记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