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朋友圈里有这样一位票友:
30岁出头的姑娘,身材窈窕,肤如凝脂,
一弯月牙眼笑起来总是能勾人魂魄。
不仅漂亮,还多才多艺:
正职是个高级理财顾问,
同时也是个兼职的钢琴老师,
而且还会写毛笔字、会做菜、爱小动物。
总之,绝对是“女神级”的人物,
如果说有什么美中不足的话,
大概就是晒了一年多的男性朋友的鲜花,可是到现在依旧单身。
当然,这些信息都是我从朋友圈里看到的。
她很喜欢晒朋友圈:
美食、鲜花、弹钢琴、写书法、冒着小雨也要坚持跑步……噢,无论哪种主题的朋友圈,都会顺带上她笑意盈盈的自拍照。
虽然我也知道她用了美图秀秀,虽然每张自拍照都雷同,但因为那双月牙眼,我最终还是忍住了,没有像拉黑其他每天晒自拍的人一样,拉黑她。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
他们看上去简直完美得无懈可击,
不仅仅是那张脸,而是整个生活都好像被“美图秀秀”恩宠了一样,涂刷得找不到一丁点儿的瑕疵。
遗憾的是,这个世界不存在完美。
看上去完美的他们,只不过是被他们刻意美颜过的,这种美颜的过程,我们把它称为“戴上人格面具”。
人格面具就是为了迎合外界的主流价值观,表现出来的一部分自我,这部分自我很可能不是真实你自己。
譬如你本身是个很内向的人,不爱说话、不喜社交,但是在聚会场合中,你为了不冷场,总是努力表现出自己外向的一面:
对某件事发表自己的看法、
讲个小段子来逗大家哈哈一笑,
调动所有能量在现场手足舞蹈,
等等。
现场是很欢乐了,但是当你回到家之后,却觉得精力被耗尽,只想躺在沙发上一动不动。
你展示给人外向的一面,就是你主动戴上的人格面具。
再譬如你是一个快乐能量值很低的人,独处的时候总是觉得世界是灰色的,没什么事情能带给你快乐。
但是当你在同事、朋友面前的时候,你会情不自禁地和大家说,
我昨天看了**电影,很好笑,你们赶快去看;
我上次去了**旅游,那里简直是仙境啊;
我昨天健身的时候,看到一个超帅超帅的男生,好像彭于晏啊……
你用各种看上去自己很热爱生活的事情,来遮挡你灰暗色的内心世界,这一连串的表现,就是你戴人格面具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为了更好地建立人际关系,更好地在社会中发展,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戴上人格面具,
比如
为了在职场上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你会表现得更自律;
为了让女朋友觉得自己很man,你会夸大自己的运动天赋等等。
适度的人格面具对个人发展是有益的,
但是过度的人格面具则是危险的。
如何衡量过度与适度,
是要看你自己有多依赖它。
像上面我朋友圈的那位票友,每天都成疯成魔地晒,
就意味着她十分需要被外界接纳和赞赏,她对自己价值的确认是需要通过朋友圈中获得多少个赞来满足的,而一旦少了这些赞,她可能就会恐慌、焦虑甚至失眠,这就算是过度依赖人格面具了。
过度依赖人格面具的结果,就是你越来越无法察觉到真实的自己,
你的真自我会一步一步被你表演出来的人格面具蚕食。
有朋友可能会说,如果真自我被吞没了,剩下的都是美好的部分,那岂不是很好吗?
但是,请注意,所有美好的部分都不是真实的你,它是你的“假我”,是类似毛主席口中的“纸老虎”,
你会越来越担心它被撕掉、被破坏,
你就会像《歌剧魅影》中那个地下“幽灵”,当面具被摘下的那一刻,你会崩溃,会歇斯底里。
过度的人格面具下面,住着一个惶惶不可终日的你。
展现假我,即依赖人格面具,
是因为我们觉得自己简直TMD糟糕透了,
没人会喜欢这么糟糕的自己。
于是,我们就开始表演,
表演自己的优秀、杰出、善良、真诚、外向、可爱……
嗯, the feel is so good(这感觉太棒了),继续表演。
所以,人格面具本质上是我们想获得外界接纳、认可,想通过自己创造的假我获得他人的爱。
什么样的人会通过假我来博取他人的爱呢?
当然是真我从来没有获得过爱的人。
所以,依赖人格面具的人,通常是因为在原生家庭的抚养过程中,和自己的父母没有建立良好的依恋模式,或者是被忽视过,或者是被抛弃过。
他们无法从内心深处认可自己,无法相信有人会爱真实的自己,但与此同时,他们又极度渴望爱,这就会形成他们的“讨好模式”,即通过讨好,来发展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戴上人格面具,
本质上就是讨好外界。
如果,爱能通过“讨好”获得,能够满足自己,或许,人格面具并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即便讨来了爱,而我们依然不相信自己被爱。
上面案例中我的那位票友,常年收到各种各样的鲜花:
520朵红玫瑰、
99朵金玫瑰、
妖娆的蓝色妖姬……
这些花传递的都是爱的信号,但是为什么她还是没有办法和其中的某一个位男性建立亲密关系呢?
是因为她不相信。
她不相信别人会爱上真实的她,她不相信自己展露出脆弱、难堪、糟糕的一面时,这些人还会拿着鲜花站在她面前说我爱你。
所有的讨好者,内心都充满了恐惧:
害怕不被接纳和认可,
害怕让别人失望,
害怕被人发现自己其实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美好,
害怕自己被拆穿时狼狈不堪的样子,
害怕再次被抛弃……
所以,他们即便已经获得了认可和接纳,获得了爱,他们也都习惯性地拒绝。
因为只有拒绝,才能维持自己“看上去很完美”的幻象,才能维持住这些短暂的爱和认可。
最后,戴上人格面具的人,不得不陷入一个矛盾的悖论里面:
一方面,我渴望被爱被认可。
另一方面,我无法接受获得的爱和认可。
这种感觉有点像你打某款升级游戏,打着打着,到某一级的时候,死活就是过不去了,买装备、换队友,都于事无补,你永远都无法体会坐在王位宝座上的感觉,是不是很绝望?
戴上面具,将自己隔离在真实世界之外,压抑掉自己的难过、委屈和愤怒,感受不到自己脉搏的跳动、血液的流淌……
那是多么广袤的虚无啊,怎么会不绝望呢?
既然如此绝望,我们当然想摘掉人格面具。
摘掉人格面具,本质上就是做放弃过度依赖假我、过度迎合别人,然后一点点做回真实自我的过程。
真实的自我不等于糟糕的自我。
糟糕只是你的一部分,它也是每一个人的一部分。
我们每个人自身都存在自私、胆小、懦弱的一面,只不过不同的境遇让有些人能感受到自己阴暗的存在,有些人感受不到。
所以,这就是你首先要做的事:调整对自己的认知。
要知道你自己不完全是坏的,那些坏的东西别人也有。
你也有好的一面:阳光、善良、真诚、温暖、开朗、乐观、关心他人、渴望优秀……
所有你曾经表现出来的“假我”,都可能是被你压抑的“真我”,你要努力调动自己的积极面,让它主导你的生活。
当你负面的东西冒出来的时候,也别慌张别恐惧,要知道,大家都很忙,没有那么多人关注你是不是又胖了5斤、或者已经一个礼拜没有打扫卫生、又或者你跟脾气暴躁地跟谁吵了一架。
有个很有趣的心理学实验,说的是在一些人脸上画一些东西,或者是赃物,或者是疤痕,然后,在这些人都出实验室之前,把他们脸上的东西悄悄抹掉。当回访这些受试者,问他们是什么感受的时候,他们说感觉自己遭受到了嫌弃的、厌恶的眼光。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真相:我们感受到的一切,实际上不一定是真实发生的,而是通过我们本身对外界的一种投射。
所以,你要明白,你觉得别人嫌弃你、不爱你,很可能只是“你觉得”。
其次,学会适当的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就是展现真实的你自己,真实的经历、真实的感受、真实的情绪。
我们之所以不敢暴露自己,是因为我们觉得不安全,缺乏安全感是假我的土壤。
要突破这一点,我们可以选择适度地、一点一点地暴露自己。
譬如说,我们可以尝试在朋友圈适当展示一些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完美的事情:
遇见个不良的滴滴司机,我和他大吵了一架;
连续一个星期没运动,体重又多了2斤;
有个全新的任务,自己居然忐忑不安低失眠了一个晚上……
展现一些类似的,无伤大雅但又揭示脆弱的事情,体验一下周围人是否因为这些“负面”事件,对你更加讨厌了。
在这里不妨先透露一个秘密给你:
实际上适当的展示自己的糟糕,
更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建立,
因为人们从心底里都害怕被别人超越太多。
一件件小事的暴露,
会慢慢的帮你突破自己,
逐步扩大自己的安全感地带,
当安全感扩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
你就能游刃有余地展现真我了。
此外,你要学会欣赏真实的自己。
欣赏真实的自己,就是建立自我、认同自我的过程,你的价值不再需要通过外界的声音来确定。
大千世界,繁花三千,
牡丹有牡丹的富贵,
野菊有野菊的清新。
如果世界只剩下牡丹,
或者只留有野菊,
美好都会荡然无存。
于人,也是同样的道理。
你或许不清瘦,但是丰腴的体态同样很性感;
你或许不温婉,但雷厉风行同样让人敬佩;
你或许没工作,但全职妈妈要掌管好一个家,同样需要巨大的付出……
因为不同,你才美。
学会欣赏你的美。
只有这样,你才不用小心翼翼地看着别人,你才能理直气壮地活出你自己。
最后,套用一句广告语:
美图秀秀虽好,但是也不要贪恋哦!
人这一生,还是要有点“老子就这样,爱咋咋地”的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