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水木文摘
清华学子创办,新媒体第一文摘,中国人的心灵读本,每日精选好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立春:唤醒自己的60种方式 ·  3 天前  
深夜书屋  ·  建议敏感、怯懦、自卑的人翻烂这本书! ·  4 天前  
青年文摘  ·  不要太尊重你的孩子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水木文摘

每天静读一本书

水木文摘  · 公众号  · 美文  · 2019-08-25 22:30

正文


查看图书解读稿全文
请扫描上方二维码,点击“每日读书”菜单


水木君说:
晚上好,亲爱的朋友。今天要给大家解读的书是《浮生六记》。



《浮生六记》
作者:沈复


点击下方音频,放下手机
听水木君为你解读这本书
点击音频,边听边读



朋友阿岚和老公去年步入了婚姻。


刚结婚那会,跟大部分夫妇一样,两个人恨不得整天粘一块。


可是前天约了夫妻俩见面,聊到婚后生活,他俩却同时向我倒起了了苦水:


“他每天只顾着打游戏,一回家就抱着手机玩,我和他越来越没话聊了。”

“她总是要我陪,我工作已经很累了,为什么下班了还不能给我一点独处空间?”


我不经疑惑,曾经形影不离的一对,现在除了互相抱怨,没有其他共同话题,他们之间是怎么了?


曾经有人做过这样的比喻:


夫妻关系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像两条平行线。一方面丈夫忙着工作,没时间陪伴家人;而妻子忙着照顾孩子和做家务,也没有精力和丈夫交流。尽管两条线都向同一个地方延伸,但是彼此之间却没什么连接和互动。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也很常见:下了班回到家,经常是丈夫对着电脑,妻子忙着带孩子和做家务。或者就是两个人背靠背,各玩各人的手机。


今年上半年,官方统计了一组离婚大数据:2018年上半年,中国有540万对新人结婚,193万对夫妻离婚,每天有超过1万对夫妻离婚。看到这样的数据,很多人感叹,现代人责任感意识淡漠,婚姻怎么这么容易“说再见”?


在美国被称为“婚姻教父”约翰•戈特曼,曾对10000多对夫妻,进行长达40年的婚姻关系追踪,他得出这样的结论:


只有20%的夫妻,是因为忍受不了婚外情而离婚。80%的离异,是由于吵架、冷战造成彼此疏远,最后丧失了亲密感。


知乎上有个问题:婚姻里最绝望的瞬间是什么时候?获赞很高的一个回答是:无话可说时。“无话可说”,俨然成为了现代夫妻相处的一大痛点。


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像是室友,而不是夫妻。夫妻之间沟通不够,和不能好好沟通,是婚姻的最大杀手。


三百多年前,苏州沧浪亭边,有一对平民夫妇,他们的爱情被称为古书里面最真实浪漫的爱情。夫妻俩俯首种花,月下对酌,把清贫且简朴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这样的生活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和任何故意的粉饰,却是那样的真真切切,温柔细腻。他们就是沈复和陈芸。


妻子去世后,沈复把前半生的感悟集成一本回忆录,取名《浮生六记》。


书一共分为六记,但是现在仅存四记,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和“浪游记快”。这时一部自传体作品,文辞朴素,情感真挚。


作者沈复尽管只是一个平凡的书生,但是他对生活的酸甜苦辣、生活之美和游乐之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沈复热爱生活和自然,什么科举考试,官场风云,却不愿意掺合。


尽管没钱,很穷,但是他闲时看看书,画画画,也悠闲自在,偶尔外出游玩,心情平适。《浮生六记》所记四篇文章,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清代江南文人的样貌。


本书也是少有的详细描写自己夫人的文学,可见沈复对陈芸的情深至切。但是,在当时不平等的社会制度下,这种爱也很无奈,只能表达于文字之间。


很多看过此书的男性读者表示:如果能有一个像陈芸一般的女人陪伴在我身边,人生已足矣。”



沈复与妻子:相识、相恋、相伴


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婚姻,就是能找到一个与你同甘苦、共情趣的人。沈复和陈芸的共处中,在生活顺遂的时候,相濡以沫,在遭遇变故时,不离不弃。除此之外,两个人还拥有共同的生活信念,这一点很难得可贵。


沈复初见芸娘时,只见她“通体素淡”,只有鞋是自己手工精制的,便领会到了她的兰心蕙质。同时很欣赏陈芸所作的诗,便对她一往情深,定下了“非芸不娶”的誓言。陈芸对沈复也同样心有戚戚。


有一天沈复回家晚了,她知道他会肚子饿,就悄悄备好了粥。因为此时两人只是订婚还没结婚,她恐别人笑话,就悄悄地拉着沈复的袖子,带他到自己的房间这么体贴深情,沈复为之动容。


结婚后,两人更是耳鬓厮磨,形影不离。深爱之情,没有办法用语言来描述。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一段美好的婚姻里,一定是爱情和友情都具备,双方是爱人,也是朋友。沈复与妻子正是这样的夫妻。他们有着共同的情趣和爱好,他们都出自书香人家,日常生活中少不了一起研习书卷。


有一天,陈芸问沈复:“你喜欢哪家的文章?”沈复侃侃而谈,转而问芸。陈芸回答:对古诗有些研究。”


当问及“是喜欢李白还是杜甫?”时,她说:“杜甫的诗锤炼精纯,而李白的诗潇洒落拓。”相比之下,她更喜欢李白。


像这样的“学术讨论”经常发生在他们之间。夫妻之间能拥有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也是他们之间永远有话说,感情笃厚的重要原因。


在日本,同样有一对老年伴侣,相爱65年,被称为“最甜蜜老夫妇”。修一和英子一生中几乎没有吵过架、红过脸。他们坦言秘诀就在于——别逼对方改变。事实上他俩性格迥异,首先体现在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习惯上。



比如,修一最爱吃土豆,而英子最讨厌吃土豆。一听到土豆,她就饱了。但是她却变着花样做各种有土豆的菜给他吃。


修一爱吃传统日式早餐,英子却爱吃西式早餐。于是,她每天都做两种早餐。修一吃日式海苔米饭,她吃西式面包抹自制果酱,各自都吃到自己喜欢的早餐。


沈复夫妇也是如此,丈夫性格爽直,落拓不羁,而妻子却像是一个迂腐的儒家子弟,拘泥多礼。但是,他们能接受各自性格上的差异,彼此尊重,互相敬爱。


他们都不完美,只能在漫长而琐碎的日子里,在发现对方的缺点时,尊重对方,相互配合,才越来越接近更美好的生活状态。


所谓平民夫妻,布衣菜饭即可乐。生活清贫但不抱怨,沈复夫妇的怡然自在,还来源于他们看待生活的态度。《浮生六记》详细的描述了夫妻日常相处的情景,细微之处见真情。其中有几个小故事,让人印象深刻。


比如饮食习惯。陈芸自小喜欢用豆腐乳拌白糖和麻油,一起下饭。沈复一开始嫌弃臭,后来慢慢适应了,两人还一起发明了“双鲜酱”这样的美味。夫妻平时吃饭这样的小事,记录下来妙趣横生。


又比如,有一次,沈复被邀请去插花大会,陈芸也有意前往,便女扮男装,偷偷一起去。后来两个人还一起游太湖,在当时的环境下,都是不合礼节的事,却反映了这对夫妻相处的真实和有趣。


有一年七月十五,夫妻二人准备了小酌用的酒菜,打算对月畅饮。两人酒兴上来后,开始东拉西扯,随意打闹。芸笑得流泪,倒入丈夫的怀中,说话都不成声了。夫妻间感情的充盈,是婚姻最美好的模样。


就像沈复后来说的那样:“纳凉赏月的人,到处都有。但是像他俩那样,一起诚心看月,品论云霞,在深闺里诗情画意、两心相许的夫妻,怕就没什么了。”


后来为了表示对感情的珍视,他们还特地镌刻了两枚刻章,“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夫为朱文,妻为白文。


沈复外出,两人通信,在信笺结尾必定要盖上这一个“愿生生世世为夫妇”的章。这种小小的仪式感,为他们本来就深厚的感情添砖加瓦,使爱情弥久生香。


从初识,到相恋、相伴前半生。沈复夫妇他俩无怨无悔,用平实坚定的心拥抱一切的尘埃落定。没有两个人是完美般配的,都是在日日相处中,互相磨平了自己的棱角,才成为了最契合对方的模样。


遇到问题和困难,一起面对、调整、适应, 爱的化学反应才会源源不断。拥有一颗开放、宽容的心,才是爱情最好的保鲜剂。



妻子陈芸其人:最可爱的女人


林语堂先生曾这样评价陈芸: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之一。


陈芸的可爱,不在她的相貌。沈复初次见到陈芸时,这样描述:“长脖子溜肩,体型消瘦,眉清目秀,两颗门牙微微外露”。


陈芸使沈复为她倾倒,凭的是她“令人销然”的气质。她“口能成诵,文能成章”,嫁入沈家后,又表现出大家闺秀的气质。


每天一早陈芸第一件事就是“披衣急起”给公婆请安,平时沈复为她披件衣服,或为她递个毛巾,芸必定会说:“得罪!”或起来接受。


当时沈复还取笑她:“虚伪!”没想到芸真生了气:“恭敬而有礼貌,怎么算是虚伪呢!”夫妻之间没有真心的相敬如宾,又怎么能做出举案齐眉的举动呢?对夫君相敬如宾,遵守礼节,恭谨长辈,陈芸的美,美在内在。


陈芸不光在家庭中遵守礼节,对待沈复也是疼爱有加。有人说,婚姻的最高境界,就是心疼。我们追求爱情,渴望婚姻,其实就是希望找一个心疼自己的人过一辈子。


沈复喜欢字画,芸每看到破碎的字画必定修补完整收藏起来;沈复想要与朋友出去游玩喝酒,她则拔钗沽酒;楼亭缺帘布,她就想出用竹做帘;沈复喜雅致赏插花,她就取虫做配。


沈复一介穷苦书生,就像一个小孩子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小欲望,陈芸就像他的百宝锦囊,就像他另一个母亲一般,宠着沈复,满足他的小欲望。


陈芸被称作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是因为她的爱人之所爱,忍常人不能忍。她用自己的方法爱沈复,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芸的最可贵之处就是她的风雅感性背后的缄默沉静。为了他,稳定家中的关系;为了他,宁愿吃糠咽菜。她对他的爱之深,甚至身死之前,都想找一个妾来替她服侍沈复。把最美好的东西都赋予他。


有人说,女人最高的三层境界:真实、通透和慈悲。陈芸是这种女人的典范,也是很多人想象中的完美女人。



后半生的坎坷:执子之手,却无法与子偕老


畅销书《只想和你好好生活》中说:“对中国夫妻来说,除了差异影响亲密,还有一个造成夫妻关系紧张的重要因素,那就是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入侵。”父母对子女婚姻的入侵,很可能会把家庭关系搅成土豆泥。


在三百多年前的封建不平等大环境下,沈复和陈芸两人就像在大笼子活蹦乱跳的鸟,他们挣脱不了封建束缚。像芸娘这样一个知书达理,温柔贤惠的妻子,也一次次遭到被自家公婆的误解。


沈复的父亲先是看中儿媳妇能提笔写字舞文弄墨,于是家中的往来书信交给陈芸负责。时间一长,书信中有些叙述不对的地方,都怪到陈芸头上,陈芸为了家中太平,默默忍受了。


后来父亲让陈芸为自己物色一个姑娘,陈芸又遭误会,并为此事失去了沈复母亲的欢心。


再后来,沈复的弟弟启堂借了钱,让陈芸做中间担保人,接着人家来追债,被父亲知道了,启堂脸上挂不住,怪陈芸多事。


老公公也怪儿媳谗言诽谤小叔。为了家中的和谐,陈芸没有为自己辩解,也没有抱怨过一次,后来误会越来越深,俩人一起被逐出家门,他俩这次离家,说是出游,却如逃亡一般。尽管后来误会解除,沈复二人回到老家。


但是因为辗转和过度悲伤,陈芸染上了血疾。待病好了一点,陈芸一心为沈复纳妾,谁知没过多久,小妾憨园又被有权有势的人抢走,最终落得一场空。


陈芸为此事旧病复发,形销骨立。这个时候为了补贴家用,芸还支撑起病体,赶着绣了心经。在一再心力交瘁下,陈芸再无往日风采,最终伊人成殇。


也许美好的事物都不长久,沈复和陈芸完美的爱情最终以悲伤的结局收尾。


在不平等的社会环境下,一羸弱孤单女子如一叶孤舟,最终被这个社会浪潮拍灭。沈复面对佳人归去,痛心疾首。一梦破,便事事破,从此红尘是路人。



相爱不易,勿忘初心


林语堂曾这样描述沈复夫妇的生活:“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最美丽的东西。”“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每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遇到一个对的人,就像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我们每个人走在追寻爱、追寻生活的道路上,道阻且长。很多人梦想拥有一段荡气回肠、刻骨铭心的感情。



但是,美好的爱情,总是可遇不可求,完美的婚姻,更是万里挑一。在现实中,很难遇到像沈复和陈芸这样童话般的爱情。如何经营好一段亲密关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困难的一项功课。


相爱容易相处难,尤其是在漫长的婚姻过程中,每当关系遇到挑战时,不妨停下来想想,当初的我们为什么相爱?是什么让我们彼此吸引?我能为对方做什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在爱里互相学习?


婚姻关系是需要用一生去经营的,好的婚姻关系也必将滋养你的一生。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了。对于这个栏目,如果你有什么建议意见,欢迎搜索关注我的公众号“水木文摘”,在文章的留言区跟我互动。我会挑选最优质的留言,每期送出一本好书。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这本书,点击下方图片,可以直接购买。晚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