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经络通全身
按摩、刮痧、艾灸、点穴等理疗方法和民间绝技,穴位大全、黄帝内经等中医知识,是中医理疗爱好者提升技能的学习宝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斑马消费  ·  谁来接力营救两面针? ·  17 小时前  
Clinic門诊新视野  ·  PCR Tokyo Valves ... ·  2 天前  
新青年麻醉论坛  ·  阜外晨课 | ... ·  3 天前  
新青年麻醉论坛  ·  二氧化碳波形: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曲线”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经络通全身

明日处暑,一定这样做,补气血、祛湿气、排余毒,平稳入秋冬!

经络通全身  · 公众号  ·  · 2024-08-21 20:15

正文

经络通畅 身心无恙


明日

处暑

2024年08月22日 

22点54分48秒

农历七月十九



处暑,即为“出暑”,是炎热离开的意思。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中的第14个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是终止的意思,表示炎热即将过去,暑气将于这一天结束,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逐渐下降。处暑既不同于小暑、大暑、也不同于小寒、大寒节气,它是代表气温由炎热向寒冷过渡的节气。


处暑养生早知道

1

每天多睡一小时


处暑是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应作相应调整。

································

每日增加睡眠一小时,并且保证有质量的午觉,可以在冬天来临之前保存能量,养精蓄锐。


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最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最疲劳的时间。


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既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2

早睡早起 多伸懒腰解乏

 


秋意渐浓,人体代谢较夏季慢,机体开始进入休整阶段,常感睡意连绵,即为“秋乏”。缓解“秋乏”,除了保证充足睡眠,早睡早起,还可从饮食调理着手。少吃油腻的肉食,多吃西红柿、葡萄、梨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平时多伸懒腰,也有解秋乏的效果。伸懒腰能适当增加对心肺的挤压,促进心脏泵血,增加全身的供氧。


处暑可适当选择慢跑、爬山、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可以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排泄多余的水分,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


3

多开窗少开空调


白天只要室温不高不宜开空调。秋季养生注意事项中指出,秋季尽量多开窗,使空气流动,让秋杀之气荡涤暑期热潮留在房内的湿浊之气。


室内养些植物,如盆栽柑橘、吊兰、斑马叶橡皮树、文竹等绿色植物,可以调节室内空气,增加氧含量。


绿萝这类叶大且喜水的植物也可以养在卧室内,使空气湿度保持在最佳状态。客厅适宜养植常春藤、无花果、猪笼草等。


4

护理好脐部


处暑节气过后,天气渐凉,人们也开始从防暑降温逐渐过渡到防寒保暖上来。


肚脐部位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并且最容易穿透弥散。


若防护不当,比如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年轻爱美的女孩穿露脐装,寒气都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人体。


如果寒气直中肠胃,就会发生急性腹痛腹泻而呕吐,如果天长日久,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部位,还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5

健脾、清热、利湿

 


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多喝白开水,适当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热、利湿功效的食物,如山药、冬瓜、黄瓜、空心菜、藕、鲜莲子等。


一般油腻、煎炸、辛辣的食物,以及粘滞肥腻之物,都属于湿热范畴。如果无节制地胡吃海塞,肠胃内的食物无法得到及时处理,就会出现口气重、喉咙痛等湿热表现。


祛湿清热后要通过健脾来治本,可吃龙眼配稀饭补充热量。龙眼偏温性,有益心脾、补气血、滋补养气的作用。吃法就是剥一碗龙眼,混着稀饭一起吃。

6

三个改变 巧对多事之秋

 


1)常吃养胃食物


秋季消化道疾病高发,频繁吃肥甘厚味的食物会给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不妨多吃些养胃食物,比如南瓜、小米、圆白菜、木瓜等。酸奶、豆豉等发酵食物营养丰富且易消化,同样适合此时食用。

2) 用薯类代替部分精白米面


薯类食物富含B族维生素和钾、镁等矿物质,膳食纤维也较丰富,且有研究表明,它们作为主食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等慢性病。秋季是薯类出产旺季,可用山药、芋头、土豆、红薯等替代精白米面。


3)每天吃一小把坚果


俗话说“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秋季也是食用花生、核桃、榛子、杏仁等坚果的好时候。常吃能呵护心脏健康,获取维生素E和多种微量元素。

但入秋后气候日益干燥,吃多了炒干的坚果嗓子会不舒服,建议选择原味生食、五香煮或微烤的口味。



处暑吃什么

1

解乏宁心神 - 百合银耳粥

 


原料:
银耳、百合、大米、冰糖。

做法:
银耳10g、百合50g、大米100g,冰糖适量,煮粥即可。

功效:
百合:清心润肺、滋阴宁神,可减轻心悸、烦躁和失眠等症状。
银耳:味甘淡性平,归肺、胃经,有滋阴润肺、养胃生津的功效,两者一起食用正是对抗秋乏的佳品。


2

祛湿护脾胃 - 青椒拌豆腐

 

在暑湿将退未退的这段时间,脾胃仍为其所困,功能较弱,养生应讲求平补、淡补,注意固护脾胃,防止食积。

原料:
豆腐1块,青椒3个,香菜10克,香油、盐、味精适量。

做法:
  1. 将豆腐用开水烫透,捞出晾凉,切小块;
  2. 青椒用开水焯一下,切碎,香菜切末;
  3. 将豆腐、青椒、香菜及香油、盐、味精等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益气宽中、生津润燥、清热解毒,尤其适合食欲不振的人。


3

润肺健脾 - 百合鸭

 


原料:
鸭子、百合少许、芡实少许、姜8片、盐依照个人口味放入。


做法:
  1. 将百合和芡实洗净,将宰好的鸭子切块,汆水捞起;
  2. 清水倒入炖盅煮沸,放入所有材料;
  3. 炖两个小时,放盐调味就完成了。


功效:


百合:味甘微苦,有清火润肺、清心安神之用,还对秋季气候干燥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鸭肉:可滋五脏之阴、清虚劳之热,还兼具补血行水、养胃生津、止咳息惊等功效;以百合炖鸭,醇香清润,又可清润身体,非常适宜此时节食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