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CNESA DataLink数据库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国内新型储能新增投运43.7GW/109.8GWh,同比增长136%,作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以2025年为时间节点,新型储能产值目标统计已超过3万亿元。政策驱动与技术竞发,造就了行业量质齐飞现象。
秉持“用太阳能造福全人类”使命,坚持用户需求指引,聚焦光储价值实现,当下,
天合光能正加速向综合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
。近日,
能源盒子首席分析师及相关客户代表作客天合会客厅栏目,就光储一体、产品趋势、场景开发等问题,多方展开深度探讨。
储能集采准入资质门槛逐步提升,招标方不再为单一价格内卷买单,2024年,TOP15头部厂商中标量占据标段总数的46%以上,
具备研发实力与优质产能的龙头企业在第一轮淘汰赛中占据前位
。
基于第二业务增长点的迫切需求,更多的光伏制造商、EPC、经销商投入储能行业,高关注热度导致的价格内卷,在市场机制不断优化及规模化服务能力完善的基础上,正逐步向价值内卷转移。
【业务端】综合性能源解决方案推进光储转型
组件端,随着TOPCon全钝化接触、抑制光学寄生吸收、超细栅线等技术的应用,电池效率突破26.58%,组件功率提升达30-40W。储能端,伴随314Ah+大电芯的普及,和智慧液冷技术的应用,产品力在安全性及容量规模上已充分满足市场阶段性需求。
传统的产品升级已无法开辟新的行业蓝海,新能源项目的未来是在光储融合的前提下,
为客户带来政策理解力、差异化交付、一站式方案等,综合性能源解决方案的匹配是精准切入新时代客户的关键
。
【市场端】复杂场景海外市场亟待开发
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个省份完成其十四五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发展规划远超计划预期,基于产能扩张与与行业收缩的矛盾,光储厂商将目光投向出海。电网支撑薄弱、输电基建缺失、电价波动频繁等原因,让海外市场产生大量准入机会。
2024年,中国储能企业签约海外储能大单规模超过150GWh,除开欧洲、北美、欧洲主流销售区域,近年来东南亚、中东非等新兴市场累计占比已超过30%。
具备场景化解决方案建设能力的企业,将优先适应复杂的海外市场。
电力现货市场机制尚处初级阶段,结算速度、出清效率、容量补偿等尚未能响应光储投资方收益需求,部分地区存在金融方案缺失、回本周期缓慢、电网调频受限等。
相较于产品性能,技术方案、售后服务、调试能力等,
打造一站式的从前期规划到中期选配到最终安装交付的体系,将促使下一阶段品牌溢价能力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