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书评周刊
新京报书评周刊2003年创刊,每周六出版发行,口号是“阅读需要主张”。书评周刊气质是严肃而有趣,主要评价国内外出版的大众类优秀图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十点读书会  ·  她怎么可能是恋爱脑? ·  2 天前  
凤凰网读书  ·  史上最好的“同人文”,写于400年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书评周刊

和两只山羊、十二只鸡居住在偏远的山谷

新京报书评周刊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6-15 09:35

正文


今日推荐

(美)道格·范恩 著

吴美真 译

新民说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年6月

《圣经·创世纪》开篇即说,上帝创造天地,以泥土造人,并将其安置在伊甸园中,使他“修理,看守”,暗示人类的神圣使命是维护地球的生态和秩序。而今,作为地球的看守人,人类似乎变得越来越不称职,过度开发和肆意污染让这个星球的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身为绿色生活方式的践行者,道格·范恩从新闻记者的职位上隐退,和两只山羊、12只鸡居住在新墨西哥州一个偏远的山谷。

自己装设太阳能板,搜集食物的废油作为汽车燃料,在沙漠中开辟出一块绿地,不断尝试种新作物,道格·范恩在脱离国家电网的情况下生活了12个月。他所进行的绿色生活实验,恰是为了佐证在当下全球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个人依然可以做些什么,而不仅仅停留在鼓吹和宣扬。

在后记中,道格·范恩提及了康斯特勒的《漫长的紧急事件》:“生活具有强烈的地方性,而成功或失败取决于每一个社区的品质。”如果把地球看做是人类的社区,我们生活的成与败便取决于它的品质。(本期推荐人/张畅)


本书作者


道格·范恩

Doug Fine

作家,记者,农场主,绿色生活方式践行者。大学毕业后,道格·范恩背上背包,足迹遍布五大洲,在缅甸、卢旺达、老挝、危地马拉和塔吉克斯坦的偏远森林和战区进行新闻报道。他的报道见诸下列报刊:《华盛顿邮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沙龙》,以及《外界》。现今,范恩和两只山羊,及许多郊狼一起住在新墨西哥州一个偏远的山谷。



精彩书摘


别了,我的斯巴鲁

当看着我那辆斯巴鲁力狮(Subaru Legacy)往后滑向新农场的附属工作室时,我想到一件事:如果车子继续滑下去(我看不出它会停下来),至少我会少用一些汽油。我刚搬到这片位于新墨西哥州的160 000 平方米大空地,这地方呈杂乱延伸状,上面的岩块正在剥落。我称它为“怪峰农场”(the Funky Butte Ranch),因为它的东边有一座形状古怪的石灰岩孤峰,两只热恋中的大角猫头鹰(great horned owls)就在那儿筑巢。搬到此地几天了,我确确实实也忘了为我那辆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掀背式老爷车“爱速比”做最后的刹车动作。

这是一件好事,真的。我的车子即将挂了,此时我心想,这将有助于完成明年预设的4个目标之一,而这4个目标就是:

1. 大幅度降低石油用量;

2. 以再生能源作为生活的动力;

3. 尽量食用当地生产的食物;

4. 别饿死,别遭雷劈,别被本地的美洲狮吃了,别被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邻居射杀,否则如果讣闻作者对此进行调查,我会死得很难堪。

在西南部沙漠,顿悟不是一件细致的事——在这个荒凉、壮观的生态系统里,几乎没有一件事是细致的。为了舍弃化石燃料,过上使用当地产品的生活,我搬到离出生地数千公里的地方。三天后,我的车子真的离我而去了。在一个连坐下来屁股都可能被刺伤的地方,你就是这样学到教训的。我猜想,我将从一种令人目瞪口呆且似乎无法挽回的挫败中,淬炼出成功之道,就像前副总统戈尔那样。

我不必真的以这种方式来领悟这件事。现在绝对是我个人投入绿色冒险之旅的正确时机——如果不考虑我本人完全没有水电、建筑、机械、园艺或饲养动物的技能的话。我是吃纽约郊区的达美乐比萨长大的,在36岁这一年,我想看看一个喜欢舒适的正常人,是否可以在减少使用石油的情况下,继续过着舒适的生活。具体地说,这意味着吃自己饲养的动物和自己种植的农作物,想出使用无铅汽油以外的方式去任何地方,并将银行存款通通拿去投资太阳能。

自15年前开始记者生涯以来,我曾在五个洲的极端环境中生活工作过,但是经历了在阿拉斯加冷得瑟瑟发抖,在塔吉克斯坦躲闪子弹后,我重新确证了一件我已经知道的事:我喜欢Netflixa、无线电子邮件,以及隆隆作响的超低音喇叭。事实上,我不希望生活里缺少这些东西,我只是希望以太阳能作为它们的动力。如果我那震耳欲聋的音乐可以太阳能化,而且仍然能够让我那些天不怕、地不怕的邻居抱怨,砰砰作响的低音旋律打断了他们有关希拉里·克林顿的噩梦,那么我会认为这个实验成功了。如果我有可靠的互联网,又可以把电影下载下来,带入我的绿色世界,那么我将感觉棒极了,差不多可用一个词来形容:Eurekaa !当我吃着自己饲养、栽种或者至少从当地买来的食物时,我尤其有这种感觉。

你得花三四年自己生产家用电力,才能抵消制造你的太阳能板所消耗的能源。

因为我的看法是:撇开全球气候变化、污染、世界大战和人权不谈,石油时代也曾经风光一时,大受追捧。举例来说,化石燃料将美国从农业国家变成科技大国。总体而言,我欢迎这种转变。我知道我非常喜欢笔记本电脑,在历史上,还有什么时候,我可以在3次鼠标点击声内,听到西非马利人(Malian)的鼓声,看到披头士的花絮片段?(有些DJ 将这两者混合在一起。)还有,在什么时代,我可以当这样的DJ呢?如果你有幸住在西方,而且没有加入军队,这个时代确实是有史以来最棒的时代。简而言之,我想证明在数字时代,绿色的生活方式是可行的,而我已经跃跃欲试了。

巧合的是,社会似乎也已准备就绪,或者至少不认为这种实验具有彻底颠覆性,或者根本不可行。到了2005年我搬到新墨西哥州时,就连一个虽是美国总统但说起话来没条理的家伙,也尝试在国情咨文演说中谈到“生物燃料”。世界最大的公司花旗集团于2007年宣布,将投资500亿美元于绿色计划。许多公司正在销售各样的绿色产品——从“永续性”的睫毛膏,到绿色越野车。接下来会有什么?环保弹药?喷雾式有机蟑螂药?当今之际,没有一样东西会令我感到意外。

最近一次饥荒中,赞比亚政府官员拒绝使用转基因生物种子(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 seeds),而俄罗斯间谍继续就他们老板的天然气政策相互残杀,这一切都让我觉得许多重要人士已经看到,以化石燃料为动力的文明,也就是让我们发展到这个地步的文明,有了大麻烦。也许它的生命周期只剩50年,或100年。基于个人理由以及我那“对环境敏感但要求舒适”的动机,我必须学习适应。除此之外,我也将适应能力视为一件攸关生存的大事。


我不知道目前的“绿色狂热”是否只是另一种流行,是否只是油价略微下跌之前的一种时尚。但是,如果油价回不到2.29美元, 也回不到3.29美元呢?起先,我的绿色生活只是一种可爱的冲动,但是不久,它就变成一种更加个人化的生命历程了。

不管需不需要这个教训,我的爱速比已经在加速了。我记得在我发现刹车问题的那一刻,也许那是在3/4秒前,当时我来到车子和屋子之间,从眼角隐约看到有东西在移动。我每星期会去37公里以外的银市(Silver City)进行一次大规模物品补给,而此时,我才刚刚自那儿回来,手里还拿着从店里买回的5颗有机西红柿。这些西红柿是在加州的蔬菜培植箱里长成的,随后又被运到银市那间供应新鲜蔬菜的合作社。加州离这儿有1300公里开外,因此在这运输途中,大约要消耗750升的化石燃料。

七月的一个下午,某一瞬间,生活如一首田园牧歌,悠闲平和。两只绿色的棕煌蜂鸟(Rufous hummingbird)不理会联邦航空局(FAA)的规定——它们只能飞到我头部周围的什么高度——在我头顶肆意飞动。我感觉虽是农场主,但对于它们以及农场的一切生物而言,我只是一个陌路客。我打算在这儿住上一阵子,而且处处有证据表明了这一点。例如,我已经买了一张床,那可不是从二手商店买来的,那是一张上千美元的昂贵好床。我在家具展示间仔仔细细对它做了一番测试,店员差一点就要为此对我下逐客令。我花了1000美金,所以我以为这张床垫应该经得起任何严格的考验。

怪峰农场是我拥有的第一处地产,因此,我有点像处在房地产交割后的蜜月期,幸福感、资金过度外流和各种计划搞得我晕头转向。事实上,我不明白为什么产权公司称这种噩梦为“交割”,因为这种事应该是一种“开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