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风清
来源:电商报
(ID:
kandianshang
)
某人在知乎上讲了个“日本往事”:
有次在7-Eleven买盒饭,我最喜欢的豇豆肉丝排骨土豆饭,因为担心到保质时间7-Eleven会按店规将饭给倒掉,还特意把表调慢了5分钟。
7-Eleven的店长机智的看穿了我,把盖子打开,倒了!
虽然我很悲愤,但是作为一个普通消费者,这件事后我更相信他的品质。
周杰伦7-Eleven广告中的昆凌店长
在互联网无情冲击实体店的今天,44年历史的7-Eleven却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
2016年,拥有3.6万名员工的阿里巴巴创造利润427亿人民币,人均创造利润117万人民币。
而拥有8000名员工的7-Eleven同年人均创造利润为116万人民币,堪与阿里巴巴比肩。
7-Eleven的利润创造能力在业内是什么水平?目前中国地区盈利最强的是高鑫零售(包括大润发和欧尚),接下来是永辉超市。
7-Eleven创造出的利润是高鑫的4倍,永辉的6倍!
到目前为止,7-Eleven在世界开了7万多家门店,成为世界上门店最多的零售实体。
而且,7-Eleven基本没有自己的直营商店,没有自己的工厂,甚至没有自己的配送中心!
7-Eleven最初不是日本的,而是美国的一家——呃,制冰公司。
1927年,美国南大陆制冰公司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创立,这是7-Eleven的前身。
南大陆制冰公司有一个不成文的作息店规:每天营业16个小时,从早上7点开门到晚上11点打烊,这也是后来公司改名为7-Eleven的原因。
南大陆制冰公司的主业是销售冰块,也顺带买一些面包、热狗、水煮卤蛋之类的生活用品,这也是世界便利店的萌芽。
1946年,南大陆公司正式改为7-Eleven,世界零售史从些进入到便利店时代。
1963年,31岁的日本人铃木敏文加入日本零售集团伊藤洋华堂时,对零售还一无所知。
更早之前的1956年,铃木刚刚大学毕业,他的专业是心理学,第一份工是在出版贩卖公司做见习,整理书籍或向附近书店推销书籍。
当时的他可能没有想到,自己会成为世界零售史上举足轻重的人。
铃木敏文
1973年,铃木经过艰苦的谈判,拿下美国7-Eleven在日本的特许经营权,并于次年正式创办日本7-Eleven。
那一年,铃木敏文刚刚40岁,算是大器晚成。
1991年3月,7-Eleven日本收购美国7-Eleven 73%的股权,成为其最大股东。
作为7&I集团的掌舵人、日本7-Eleven的创始人,铃木切入零售业的角度很独特:心理学。
用铃木自己的话说:“消费是场心理战”。
试举两个经典案例。
案例1:为什么返还5%消费税的活动,比降价10%更给力?
1989年,铃木向董事会提议,在伊藤洋华堂开展返还5%消费税的促销活动。当时所有人都觉得这个提议非常可笑,因为当时日本经济低迷,市场上降价10%的商品根本无人问津。
而铃木认为,当时的顾客主要对消费税上涨有怨言,如果以返消费税入手,返还消费税带来的效果一定比直接降价更给力。
事实证明铃木是对的,活动推出后,顾客反响热烈,营业额同比增长75%,一周后公司决定把活动推至全国。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有时候,抓住用户痛点,找准用户诉求,才是最好的营销。
案例2:为什么7-Eleven的饭团价格高出同行一倍还是供不应求?
当时,日本因为通货紧缩,很多公司为了争抢顾客,都推出了了100日元的低价饭团, 7-Eleven的产品研发负责人也建议公司这样做。
但铃木认为:相比价格,产品是否具有新的价值才是决定购买的关键。最后,售价200元的7-Eleven饭团上市了,在创新口味的同时,配合精致的包装,拿在手里让人爱不释手,吃在口里让人爱不释口,这种高价面团一面世,马上供不应求。
这个案例说明,有时候,你以为的用户需求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少些从众心理,多顺从自己的内心,才能找到真正的市场需求。
和很多遍布在国内地铁站里10平米左右的小店、品类也不丰富的走了样的7-Eleven不同,日本的7-Eleven从一开始就确立了服务用户的宗旨:用户需求在哪里,产品和服务就在哪里。
其实,如果我们看过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的纪录片,就会发现日本有很多知名企业真的是在提供服务的时候,顺便赚一些钱。
小野二郎在做寿司
回顾一下7-Eleven为了满足用户体验而一路摸索的历史,你没有理由不对它肃然起敬。
其实一开始,7-Eleven和那些提供一些简单生活用品的便利店别无二致。但是7-Eleven的可贵之处是用心留意日本人的生活习惯,由此不断创造性地推出特色饭团、三明治、关东煮等广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因为考虑到上班族带便当无处可热的痛点,7-Eleven成为首家提供微波炉的便利店。
因为发现很多写字楼有外卖需求,7-Eleven开始支持送外卖业务。
后来,7-Eleven的服务范围扩展到包括购买电影票、交水费、取款、送快递、交保险、复印、证件照、优衣库线上订单自提在内的50多种服务形态。
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因为考虑到顾客有取现金的需求,铃木觉得,在店内安装ATM是必然的趋势。
不是简单的和银行合作装一台ATM完事的那种,而是自己申请银行牌照,在自家的店里开设7-Eleven自营银行!
结果,用户在取钱的同时,还会经常光顾7-Eleven,经过几年的亏损后,7-Eleven银行实现了盈利。
像这样用户导向的便利店,凭什么会不成功?
多年以来,7-Eleven的品质一直没变,但是铃木的互联网思维一直在变。
铃木说,他一直谨记着“企业也会有呈现老态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