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悦网美文日赏
美文日赏,每日一次的阅读之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联生活周刊  ·  被中国游客“买爆”的日本,为何线下消费如此繁荣? ·  14 小时前  
真实故事计划  ·  一个普通人上春晚,要走多远的路 ·  4 天前  
中国妇女  ·  乙巳蛇年,愿你新春大吉,幸福安康! ·  5 天前  
中国妇女  ·  乙巳蛇年,愿你新春大吉,幸福安康!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悦网美文日赏

不读《思美人》,不懂屈原

悦网美文日赏  · 公众号  · 杂志  · 2017-05-04 20:29

正文

屈原与端午节?屈原是同性恋么?屈原真的是怀才不遇?


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一套关于“屈原”的书——《思美人》。这套书将告诉你一个真实屈原、真实的楚国。


豆瓣 评分9.1


“有水的地方就有龙舟,有龙舟的竞渡就有人击鼓,你恒在鼓声的前方引路,哀丽的水鬼啊你的漂魂,从上游追你到下游那鼓声,从上个端午到下个端午”。这是著名诗人余光中怀念屈原的诗句。余光中先生以龙舟做引,以水做源。为我们怀念屈原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线索。


据说屈原在端午节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齐聚江面,立即开始划船捞救,无奈一直行至洞庭湖上。却依然不见屈原的尸体。而当时又恰逢雨天,搜寻了一阵之后,人们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一起进入亭子避雨。


当更多的人得知投水的是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进行打捞。他们争相划进茫茫八百里洞庭湖,寻找屈大夫的尸体。即使风狂雨骤,可是人们为了寄托哀思,依然在风浪之中、江雨之中,荡舟竞渡怀念逝去的三闾大夫,而这一壮观场面在后来就逐步发展成为龙舟文化


屈原,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为后人留下了绚烂壮美的诗篇,他的诗作融会了对生命的礼赞、对宇宙的探寻、对真善美的追求及对高洁理想的忠贞。然而就是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却“信而见疑,忠而被谤”,最后沉江自尽,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悲怆的绝唱。


屈原生长于楚地,自然受楚地文化的影响,但更为重要的是屈原也深受中原文明的影响,他十分熟悉中原传统的六艺之学。由此来看,屈原是与先秦诸子了无差别的人物。 


《思美人(山鬼、湘君、天问、离骚)》


  • 梁振华:《思美人》这个书名其实来自于屈原《九章》里面的“思美人篇”,开篇就说“思美人兮,揽涕而竚眙”。我们在《离骚》里面还有这样的句子“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人到底指的是什么?香草和美人放在一块到底有什么样的含义?有很多人说这个意义是忠君爱国。我认为这个其实对香草美人的意向是一种狭隘的理解,我在写作这部作品当中对美人的理解有三个层次。


  • 第一个层次就是我们常规意义上面所理解的美人或者说美女,但是这里面指的美人或者美女是指的是品德高洁,她的内外兼修的人这是第一个层面是美人或者美女。  


  • 第二个层面是美君,灵修之故。屈原曾经写到过“指九天以为正兮,夫维灵修之故也”,我认为每个人穷其一生都是在寻找一个赏识自己的知音。放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你的领导,当有一个赏识你能够成为你知音的人跟你在事业上面同甘共同退共进的话这当然是人生的一个很好的幸事,这是第二个层次。


  • 第三个层次是美政,屈原里面不断地提到美政,美政简单的说是一种亲民的和谐的社会理想,它是一种政治理念,但是这种政治理念可以上升到一种社会的秩序,一种人文关系,是一个非常唯美而超前的社会图景的一个透射。


屈原一生怀才不遇?你那是受历史课本影响了。其实,屈原怀才是“遇”了的,而且还少年得志。那是公元前318年,屈原就由一个文学青年晋升为左徒,仅次于楚国最高行政长官令尹,相当于后来的副宰相。那年,屈原22岁。他对内经常和怀王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颁布政令,对外处理楚国与列国的外交事务。在那一届核心领导层里,楚怀王最信任他。可以说,他是楚怀王的好兄弟、好朋友


《思美人·山鬼》(第一卷楚王心怀天下,礼贤下士。历史上的楚王,出宫巡游,沿途楚国百姓皆夹道欢迎,可见,真实的楚王必是有可取之处的。




当时的战国列强形成东西两大阵营,即西边的秦国想吞并东边的六国,东边的六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的兼并。屈原审时度势,对内推行举贤授能、彰明法度、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政治路线,对外实行联齐抗秦、南北合纵的统一阵线,争取和平环境发展楚国。 



豆瓣 评论


在西周春秋时期,楚为子国,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楚国老大只能称为楚子。由于不受周王室约束,楚国可以随便开疆拓土,在吞并吴国、越国之后,就基本上统一了中国南方地区,面积、人口、实力都能够与整个中原地区分庭抗礼了。


后来,秦国崛起,秦楚争霸成为国际主流。当时有政治预言说“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即揭示了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因果报应,还说明了二国实力极强、仇恨极深。


另一个楚国边缘人刘邦,在秦的尸体上建立起新帝国,汉朝、汉人、汉族、汉服、汉语……现代意义的完整中国基本成型。 


只不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屈原很快就被一群贪官整下课了,先后两次被流放。这也可以看出,楚人行事还是比较厚道。虽然流放了屈原,并不是要从肉体上消灭屈原,只是把屈原赶出权力中心,赶出政治中心,眼不见为净,就OK了。 



屈原很喜欢营造“香草美人”。何谓“香草美人”?香草美人一般比喻忠贞贤良之士。外部的世界污秽不堪,屈原只想自己营造了一个唯美的世界。屈原的心态,用诗人荷尔德林的说法,就是“人诗意地栖居”。屈原的心灵诗意地栖居在楚国的山山水水中,那是一片纯美无瑕的世界。 


屈原高洁独行,对楚国忠贞不二,虽然处在小人中间,但始终保持芳洁和清白的本质。屈原对待故国有深沉的眷恋之情。作者梁振华曾说过:屈原在《离骚》里面讲到“长太息以掩涕兮, 哀民生之多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从头到尾血管里流淌着贵族精神的人。于是他往江中纵身一跃,留给世人一个高贵不容侵犯的背影。


屈原十七八岁就写出了《橘颂》,年轻时代又写下了《湘君》、《湘夫人》和《思美人》。遗憾的是,没有任何一部文学(印刷)作品描绘过年轻屈原的烂漫时光。《思美人》尝试去还原屈原真正的英姿,去追溯屈原志节与豪情的源头。


作者北京师范大学梁振华教授表示,在《思美人》这套书里:“所有情节都是互有关联、串接一体的,都倾注了无数心血。函谷关大战、怀王赴武关、屈子投江、山鬼现身这些戏,考验的都不仅仅是编剧的技巧,更需要用心走心,需要投入全部的情感甚至灵魂。另外,全剧里思想文化含量最高的戏,是屈原使齐时在稷下学宫的百家争鸣,庄子、孟子、孟尝君、屈原汇聚一堂,纵论儒道法和天下大势,这场戏激活了多年以来学习中文的积累,写得很过瘾。”


一个风貌全新的屈原形象,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自书房记(IDshufangji201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链接,了解更多《思美人》图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