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晚睡
作家、情感分析师晚睡的原创自媒体。侃八卦,讲故事,聊情感,用文字引领你与更好的自己相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晚睡

副处长变外卖员,12小时赚41块:“我太委屈了”

晚睡  · 公众号  ·  · 2021-05-04 17:45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 点击上方“晚睡”将我们设置为星标哦 ·

本文转载自:杂志之旅(ID:zazhizj)

作者:杂志之旅




最近,很多人都在讨论郑爽208万的日薪有多离谱。

但与此同时,北京一位副处长用“体验生活”的方式,向大家展现了底层劳动者的真相。

4月28日,北京市人社局副处长体验送外卖的视频上了热搜。

在12个小时里,他完成了5单任务,总共赚了41块。

跑完一天的“工作”,他累瘫在街头感叹:

“我觉得很委屈,太不容易了!”

一个“委屈”,道出了多少人心中的苦水。

这位副处长的事迹传开后,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

而在我看来,他的行为是勇敢的,是非常有价值的。

正所谓“知屋漏者而在宇下,知政失者而在草野”。

只有切身实地体验工作,才能了解到整个行业的真实状况,了解到从业者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这些宝贵的信息,是开再久的会议,做再多调研都没办法得到的。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唯一方法,就是实践。

事实上,不仅仅是这位处长,我们身边大多数人对“外卖小哥”这一行业的内幕都知之甚少。

在很多人看来,送外卖是一个十分简单、机械的工作,没有什么难度。

曾经部分媒体为了吸引眼球着力宣传“外卖员月薪上万”、“接单王”的新闻。

似乎外卖员成为了一个香饽饽。

后来,我们又在网上屡屡见到外卖员猝死的新闻,了解到这个行业工作量高、处罚严厉、缺乏保障等等特点。

于是乎,很多人又觉得外卖员是一个无比辛苦的职业,平台应该给外卖员“减负”,不应该让他们承担过大的压力。

“解决方案”似乎已经呼之欲出。

但,真相又是什么呢?


由于是“新手”,副处长体验一天下来,只完成5单,并且还有一单超时,需要扣除60%的佣金。

干了一天,路跑了不少,过程磕磕碰碰,单子却没接几个,收入更是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日薪100元”的目标。

送外卖绝不仅仅是“一手送餐,一手收钱”那么简单的事情,而是需要骑手在系统、店家、顾客、时间之中“斗智斗勇”,在争取效益最大化的同时避免处罚。

店家不能按时出餐怎么办?送餐时间不够了怎么办?不小心出现意外把餐弄洒了又怎么办?高峰期抢不到单怎么办?

这一系列问题,都是这位副处长亲身体验一天的工作之后才能意识到的。

最重要的是,副处长在与外卖骑手的谈话中明白:并不是系统给骑手派了太多的单子,而是骑手为了生活不得不抢这么多单子。

对于外卖骑手而言,接不到单,就没有收入,就没办法生活。

就算想尽办法多接单,也要避免差评、超时,还要权衡不同单子、不同店家的距离、出餐情况。

一有差池,大半天的辛勤劳动转瞬间化为乌有。

曾经,我也对街头那些急匆匆乃至于不顾交通规则的外卖小哥迷惑不解:

有必要跑那么快吗?为了钱命都不要了?

现在我明白了,他们是真的被逼如此。

如果没有苛刻的时间要求,他们根本不必争分夺秒;

如果每一单的收入不再那么微薄,他们也不用一趟同时接十几单;

如果差评的惩罚能够轻一点,他们更不会在接到差评后歇斯底里,甚至做出极端行为。

是资本、是市场、是系统,将他们打造成为真正的“时间管理大师”。

所以啊,解决外卖员工作中的难题,绝不是“减少派单数量”这么简单的事情。

而是需要平台做出切实的改变与优化。

我们可以看到,这位副处长的工作已经有了切实的成效。

4月29日,国内两大主要外卖平台相继回应:

“已逐步取消对骑士逐单处罚,并将继续努力提升骑士体验。”

无论如何,随着相关部门的介入,外卖骑士这一诞生于大数据时代的新兴职业,必然会在不断规范化的道路上变得更好。

北京市人社局副处长的“走流程式”体验,在全国范围内开了一个好头。

仅此一点,就值得大家点赞。


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中。

互联网上可谓是“人均百万”,遍地精英。

点开短视频APP,遍地是豪车豪宅奢侈品。

但事实上呢?不过是一地鸡毛罢了。

去年引发现象级热议的“上海名媛群”事件,就反映了这种浮夸的氛围。

表面上个个都是白富美,现实中几十个人拼一个下午茶,在租来的豪车里换几十套衣服拍照,连一双奢侈品牌的丝袜都要“拼单”。

但就算如此,也不妨碍她们看不起“开BBA的穷人”。

还有一个有趣的数据:

2020年,抖音上有大约6万人宣布自己“买了宾利”。

然而据宾利官方的数据,实际上在中国区全年只卖出了1800余台。

其中的缘由,大家一想便知。

所以,我们不能被这些眼花缭乱的表象迷失了双眼。

真实的世界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么富丽堂皇、灯红酒绿。

我们需要看到某明星一天能赚两百万,也要看到外卖小哥为了几十块钱不要命地飞奔。

生活在底层的普通劳动者,才是这个割裂社会的主题。

记得香港在09年曾经推出过一个名为《穷富翁大作战》的真人秀。

节目方邀请了一众“精英人士”来体验底层劳动者的生活。

体验开始前,许多成功人士信心满满,觉得凭借自己的能力与才华,“白手起家”并不是什么难事。

然而实际体验让他们大吃一惊。

一位选择当清洁工的企业家发现,自己一天从早干到晚,工钱也只能满足自己吃最便宜的便当,住不到两平方的“鸽子笼”。

巨大的劳动消耗与恶劣的生活环境形成的强烈反差,让人难以适应。

更绝望的是,每天持续这种“看不到希望”的工作,要不了多久便会失去斗志。

但魔幻的是,这一切正是大量香港底层劳工所面临的现实。

这个节目当时引起了轰动。

它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现实: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光是活着,就已经拼尽全力了。

回想起这些年看过的新闻,很多事情在记忆中已经变得模糊。

但我依旧不会忘记:

有人为了两百块钱的全勤奖,可以拖着患病的躯体在站台拼命追赶公交车;

有人为了5块钱的地铁票可以失态地打骂弄丢车票的孩子;

还有不少人会为了节约几十块钱连续坐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火车......

他们此刻正与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他们与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别无二致。

或许,苦难才是生活最真实的模样。

可是啊,人这种生物,最了不起的东西便是坚韧。

无论生活再苦,无论未来再迷茫,总有人苦中作乐,总有人仰望星空。

我明白,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贫穷与富有依旧是社会的终极难题。

但无论如何,不要放弃希望。

点亮“在看”,愿每个人都能被生活温柔以待。

- END -

本文已获作者授权,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介绍


作者来源:杂志之旅(ID:zazhizj),人文之旅,每天早上8:00,与您分享深度好文。

如果你也喜欢他的文章

欢迎扫码关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