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发布图书馆信息,提供咨询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未来已来!2025年MAD即将建成的七个作品 ·  3 小时前  
大家居洞察  ·  大股东出手!美凯龙或获建发6亿元租金收入 ·  6 小时前  
大家居洞察  ·  大股东出手!美凯龙或获建发6亿元租金收入 ·  6 小时前  
字体设计  ·  风格多样的电影海报设计灵感网站 ·  2 天前  
马靖昊说会计  ·  DeepSeek+小红书,这才是未来5年财务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夏阅经典|“阅读能力提升训练营”阅读打卡活动·BNUers读经典之旅(中国古代经典篇)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  · 公众号  ·  · 2024-07-19 21:55

正文


为助力同学们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图书馆在2024年3月-6月开展了阅读能力提升训练营“春日百天阅读打卡”活动。在本次活动的第三阶段(世界读书日期间),开展了经典图书专题阅读打卡活动。此阶段共106位同学参与打卡,阅读了 《诗经》《鲁迅全集》《理想国》 等百余种古今中外经典图书,撰写1652条阅读感悟。


暑期正值读书时。我们将根据同学们在经典图书专题阅读打卡活动中读过的经典图书,以 中国古代经典、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外国经典 三个系列,向大家推荐部分图书,展示部分同学精彩的阅读感悟。


今天,让我们跟随阅读 中国古代经典 的同学踏上他们心灵成长的旅程,一起重温大家阅读经典的那些动人时刻。


中国古代经典

《诗经》

作者:(宋)朱熹集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馆藏地:主馆七层

索书号:I222.2 29

今天读的是《诗经·蜉蝣》。“蜉蝣掘阅,麻衣如雪”。即使蜉蝣那样渺小,生命那样短暂,也要脱胎换骨,活得精彩。这首诗也寄托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叹。自古以来,历代文人都有过这样的表述,如《兰亭序》《赤壁赋》等。文人的生命消逝了,但作品的光芒仍然在文明的长河中熠熠生辉。


@郭俊卿 哲学学院



《论语译注》

作者:杨伯峻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馆藏地:主馆四层、六层

索书号:B222.24 1-6

当每个人都能够恪守孝道,敬爱兄长,那么社会的凝聚力与向心力自然增强,进而推动社会的稳定发展。若社会风气中孝悌之道被忽视,人们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及家庭和社会的和谐,那么社会的道德基础将受到动摇,各种问题与矛盾也将随之涌现。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个人的幸福感与安全感也会大打折扣。


“君子务本”强调的是做人做事的根本和基础。“本”,可以理解为人的品德修养、道德情操,也可以引申为社会的公平正义、国家的长治久安。君子,作为社会的精英和楷模,应该致力于根本性的追求,不断提升自我,实现个人价值。“本立而道生”揭示了根本确立与道义产生的内在联系。当君子真正立足于根本,坚定道德信念,秉持正义原则时,他们的言行举止就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出道义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能够影响个人,更能够感染周围的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于现代社会而言,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我们往往容易迷失方向,忽视做人做事的根本。因此,我们需要回归初心,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只有立足于根本,坚守道义原则,我们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选择。


@贾欣越 文学院



《黄帝内经》

作者:姚春鹏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馆藏地:主馆五层

索书号:R221 bnu11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行为不离于世,又要做到举不观于俗,是我们要完成好社会赋予我们的角色应该完成的任务,也要懂得自己内心真正的诉求,懂得自己动机的底层逻辑,然后去做让自己平静喜悦的事情,不必活在世俗所以为的好中。


@彭锐 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孙子兵法》

作者:郭化若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馆藏地:主馆四层、六层

索书号:E892.25 bnu51

@王越 教育学部



《商君书》

作者:陈启天校释,葛红丽校订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馆藏地:主馆四层、六层

索书号:B226.22 bnu2

@李秀秀 历史学院



《淮南子》

作者:陈广忠译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馆藏地:主馆四层、六层

索书号:B234.4 1-5

@刘东勋 数学科学学院



《史记》

作者:(汉) 司马迁撰, (宋) 裴骃集解, (唐) 司马贞索隐, (唐) 张守节正义

出版社:中华书局

馆藏地:主馆五层、七层

索书号:K204.2 2-14

今天阅读《史记》的《五帝本纪第一》,又有一些新的发现。常言禅让制常常是看重才能,但以前学历史的时候,看到这里我总有些疑问,觉得有些太超前了。今日读到的部分,发现禅让制仍然很大程度上受到血缘关系的牵制,只有在部落首领之子嗣无才的前提下才会举荐其他更有才能的人,而且在举荐这些有才之人之前,还须让于前一首领之子,走个形式。

@李鸿艺 法学院



《宋诗选注》

作者:钱钟书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馆藏地:主馆五层、七层

索书号:I222.744 4-7

@刘佳桐 哲学学院



《西游记》

作者:(明) 吴承恩著,李天飞校注

出版社:中华书局

馆藏地:主馆五层、七层

索书号:I242.4 7-26

为什么菩萨要用金银大王来试心?平顶山这种有意为之的苦难,试炼了什么?读西游故事,总是希望找到每一难的寓意所在。能够把人吸进来的葫芦,我认为有名实之辨在其中。紫金葫芦把人吸进来的条件是持有者叫对方一声,而这一声不看重名字是否叫对(名),只要是对方(实),予以回应,那么葫芦就能把人吸进来。在现实生活中也是,真正被看重的是行为的动机,而不是名头。这一难的妖魔叫做金角大王、银角大王,他们的三件法宝都是从太上老君处偷来的。张书绅在给这一回评注的时候,说平顶山这一章的目的在于讲明“生财有大道”,金角银角的财宝/宝物是偷来的,所以注定留不住,被孙悟空偷去。而这财宝孙悟空也是来路不正,所以即使偷的是妖怪的宝物,也只能用来降妖,而不能留住,最后还是回到太上老君手里。生财不由正道,不是你的终究不是你的。


@张振宇 文学院



《喻世明言》

作者:(明) 冯梦龙编,许政扬校注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馆藏地:主馆七层

索书号:I242.3 4-2

我选择的书为《喻世明言》。《喻世明言》写作的目的,是告知人们如何做人如何处世的,也告知人们要做善事做好事,不要做亏心事。俗语云,离地三尺有神仙,正如言人心或可昧,天道不差异。


@陈中凯 统计学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