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重点投资组合
消费电子
:东山精密、风华高科、立讯精密、科森科技、闻泰科技、蓝思科技、安洁科技、卓翼科技、长盈精密、劲胜智能、中颖电子、欧菲光、信维通信、欣旺达、合力泰、得润电子、德赛电池
光电
:利亚德、视源股份、三安光电、京东方、乾照光电、鸿利智汇、聚飞光电、洲明科技、佛山照明、光韵达
半导体
:环旭电子、汇顶科技、长川科技、北方华创、华天科技、长电科技、上海新阳、紫光国芯、国民技术、南大光电、东软载波
安防及智慧城市
:海康威视、汉威科技、大华股份
【光韵达】公司正在筹划非公开发行股份事项,于2018年5月2日开市起停牌。
【得润电子】
子公司广东科世得润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长春分公司被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大众”)确定为一汽大众T-Cross(VW216)整车线束业务的供应商,后续将展开各项准备工作。
【水晶光电】研发总监周建军辞职
【德邦照明】公司使用不超过人民币40,000.00 万元的暂时闲置的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
【惠威科技】公司于2018年4月30日收到广州市财政局拨付的上市奖励补贴300万元。
3
行业新闻
1)
华为回应开发独立操作系统:重心在安卓,对移动OS态度开放
2)120亿美元资本支出外 台积电拟另斥资135亿美元扩增竹科厂区
3)
英特尔10nm制程量产之痛,目标有些“激进”
4)
硅基AMOLED短期可望主导微型显示技术
5)Mini/Micro LED进展不错,但如何降低成本是个大问题
6
)台湾电视代工厂首季出货衰退33.8% 创历来首季最大的衰退幅度
1
)
华为回应开发独立操作系统:重心在安卓,对移动OS态度开放
针对开发独立操作系统取代安卓(Android)的传言,华为公司作出回应。
日前,华为方面在发给澎湃新闻的回应中称,在可预见的未来,华为没有发布自有OS(操作系统)的计划,“我们的重心在Android OS产品;我们对移动OS采取开放的态度。我们不断努力通过持续创新、行业开放合作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综合体验,并将致力于此。”当天有港媒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华为正在自主研发一款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用以取代Android。据知情人士表示,在2012年美国对华为等中国公司进行调查后,该公司就开始构建自己的操作系统。该人士表示,华为还拥有自己的平板电脑和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谷歌公司开发的Android系统是目前全球最流行的开源操作系统。不过,美国政府在处罚外国公司时,可以禁止外国公司使用该系统,这让这款操作系统的开放性和安全性大打折扣。这也将成为主流硬件厂商构筑自家操作系统的一个重要理由。
2
)
120亿美元资本支出外 台积电拟另斥资135亿美元扩增竹科厂区
根据《彭博社》的报导,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预计将再斥资13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54.9亿元)的资金用于扩增竹科厂区,以期望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成长放缓的情况下重拾动力。对此,台积电发言人孙又文接受彭博社的电话访问时表示,目前该项规划仍处于初步的规划阶段,预计还需要经过政府协助取得土地,以及环境影响评估阶段后才会开始执行。
报导指出,目前台积电在竹科拥有多个厂区及研发中心,而该研发中心会是台积电各项先进芯片制程的研发基地。目前,台积电有意扩大在竹科的投资规模,并且扩大在竹科的厂区范围。而这些需求,还必须要政府协助取得土地,以及进一步完成环境评估。报导进一步表示,虽然台积电正在向包括加密货币的挖矿市场等新领域进行拓展。但是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的饱和,以及更换周期延长,台积电正面临包括苹果等智能手机厂商的市场需求放缓的冲击。因此,台积电在上周的法说会中指出,预测2018年第2季的收入将远低于分析师预期,这项警讯也成为近期全球科技类股股价跌势的第一枪。台积电日前表示,预计2018年的全年资本支出在120亿美元,而且未来几年的资本支出都会在100亿美元到120亿美元之间。但是,孙又文指出,该项扩大在竹科投资的潜在规划还没有列入当年度的资本资出之中,不过有列在未来的规划项目内。至于,整个未来规划项目的时间表,孙又文拒绝透露。
3)
英特尔10nm制程量产之痛,目标有些“激进”
英特尔在最近的电话财报会议期间公布了其第一季度营收达到168亿美元,同比增长16%。这一业绩再创记录,并且英特尔还将其全年业绩目标提高至675亿美元,比之前提高了25亿美元。
不过,CEO 布莱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承认其10纳米工艺制程“略有些激进”,还面临生产问题,量产将推出到2019年的某个时间。因此,英特尔今年还将推出更多14nm的产品,包括台式机处理器Whiskey Lake和数据中心处理器Cascade Lake Xeons。
4)
硅基AMOLED短期可望主导微型显示技术
根据DIGITIMES Research观察,目前已量产的微型显示技术包括基于水晶玻璃的HTPS TFT LCD、基于硅晶圆的DLP与LCoS以及AMOLED on Silicon等,最初系应用于投影技术,经过数年商品化验证,AMOLED on Silicon已被证明最适用于AR眼镜,并已有商品问世。不过,由于OLED技术有发光效率、操作温度范围以及寿命等主要缺点,长期来看,无机的Micro LED将是未来微型显示技术主流。
DIGITIMES Research指出,随着大尺寸TFT LCD面板世代进入10.5代线,中小尺寸TFT LCD及AMOLED面板世代亦进入6代线,传统平面显示技术与应用逐渐进入成熟期,未来显示应用发展将迈向穿戴或虚拟实境与扩增实境(VR/AR)等领域,大抵而言,因对比值、面板精细度及省电性等因素,基于晶圆制程的微型显示技术较适用于新兴应用。DIGITIMES Research也指出,在硅晶圆上制作Micro LED阵列(晶格宽度在10~15微米)技术上已成熟,因此采用该技术的微型显示器近期可望导入量产,并可望在2018-2019年内向智能手表等穿戴式应用推广;但要将此类技术向一般平板显示应用扩展,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效率就成为最大的技术瓶颈。如何有效率地将LED晶粒转移到玻璃或塑胶基板上,将成Micro LED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平面显示技术的关键。
5)Mini/Micro LED进展不错,但如何降低成本是个大问题
进入2018年以来,Micro/Mini LED量产进程不断加速的消息,让LED背光和显示屏行业都为之“振奋”。但是,在Micro/Mini LED落地之声就在耳畔之时,关于这种新品的“成本”担忧亦风生水起。从技术革新的核心工艺看,Micro/Mini LED能否如期实现大规模入市,不取决于终端应用厂商的选择,而是应该由上游封装企业“做最终的决断”。因此,封装环节对Micro/Mini LED的投入,是Micro/Mini LED产品落地的重中之重。
总之,通过优先量产Mini LED而不是Micro LED,LED上下游厂商可以绕过Micro LED难以实现的“巨量转移”技术难度,但是依然无法回避“新产品体系可能带来的成本问题”。因此,SMD封装的LED产品依然是所有封装厂商扩产的重点:从中上游看,并不认为拥有一个Micro/Mini LED完全替代SMD技术的市场趋势。二者将是并存关系。小间距显示领域COB与SMD/SMT的共存关系亦会是如此。毕竟后者在P1.5以上间距产品的成本优势是“无法阻挡的诱惑”。且表贴LED屏也在探寻新的进步。例如,利亚德近日发布服务于led显示屏的Supersafe技术。Supersafe技术,通过采用纳米材料、特殊工艺对常规小间距led显示屏进行双重表面处理,解决了产品耐候性、磕碰等问题,且保持对COB产品的成本优势。背光源领域,Mini LED无论成功与否,都不能阻挡OLED等新兴显示技术的挑战步伐。后者不需要背光源。所以,Micro LED直接显示型的产品问世之前,所谓的背光市场,包括电竞、车载等优势利基细分领域,Mini LED都依然是“过渡型的竞争者”。这大大束缚了人们对产业前景的想象。而且,现阶段手机、PC和TV产品市场又遭逢行业性疲软,进一步加大了Mini LED市场拓展的难度。Micro/Mini LED技术上的进展不错,与市场终端方面的“种种瓶颈”,构成了鲜明对比。如何突破这些瓶颈将是2018年Micro/Mini LED行业的最大看点。
6